基于财务共享模式构建管理会计体系

2019-02-18 12:22张凤莲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财务成本管理

刘 柳 张凤莲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

一、引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渐继兴起,世界变化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创新出很多先进模式,尤其是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逐渐席卷到各行各业。而“共享”在财务与会计行业的变革也非常显著,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中兴通讯、海尔、华为等大型企业为代表掀起了一股财务界新潮流。同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逐渐分离,前者作为会计行业未来转型的目标,着重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理念与财务共享不谋而合,因此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着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势在必行。

二、财务共享与管理会计

(一)关于财务共享

财务共享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将繁琐、重复的财务会计工作以共享方式进行,以期达到一种标准化、流程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财务共享模式在美国出现后,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得到举世瞩目,并不断被各国企业引进,我国于90年代引进财务共享模式,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财务共享初显成效,它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费用报销、总账、现金结算和财务报告等基础财会工作一一囊括,在适用的大型企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其具体显著优势如下:

(1)降低财务管理成本。由多次重复操作转化为统一标准处理,由分散管理转化为集中管理,企业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管理和经营费用也会相应减少。

(2)提高实际运营效率。21世纪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数据,财务共享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整合财务数据,并融合在企业的决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切实提高营运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

(3)加强企业财务管控。财务管控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一直都是比较困扰的问题,分散地域经营易导致财务上的舞弊,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各地域分公司的财务信息将会实时生成反馈给集团中心,使得总公司对于财务的掌控不断强化,更有利于提高公司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协作能力。

(二)管理会计

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开始履行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等职能,以增加企业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会计逐渐被推上了时代的舞台。2014年财政部提出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并相继发布一系列文件,要求将管理会计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可见一斑。推动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已刻不容缓。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1.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财务共享是财务转型的起点,管理会计是会计转型的目标,二者可相辅相成,互相融通。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模式解放财务人员和物力,转而将这些成本投入到管理会计的培养和其体系的架构中去。

2.管理会计的信息离不开原始的业务信息、核算信息,而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形成企业的财务数据中心,为企业管理会计中预算、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都说数据是管理会计生命的源泉,那么财务共享就是提供不竭源泉的喷发者,这也是基于财务共享模式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最根本的原因。

三、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2016年,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中提出了管理会计应用领域"7+1”的阐释,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所以我们可以就中间五个与财务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一)预算管理

预算从字面意义理解即“预先计算”,是一个实体事前规划和事中控制的工具,它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为实现实体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和投入的定量指标。“定量”那必然是与财务相挂钩,是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期间计划的量化,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了框架。企业编制预算,一方面加强了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协调,强化了战略目标的信念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监督和控制部门目标的实现进度,与预期结果相较进行绩效评估。

但在现存的企业预算管理之下,产生了诸多问题。预算通常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相关统计分析技术,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常用技术,再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和经济状况得出下一营运期的规划,这就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撑,但现实中企业收集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整合水平低下,对数据的执行和监管不力,经常造成预算松弛,不仅难以编制合理的预算,更会阻碍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十分需要将财务共享模式嵌合入预算管理当中。

财务共享中心一旦建立,数据信息便可全企共享。首先,部门经理链接历史数据和其他部门数据,可以在职能范围内制定本部门规划,再进行小范围内协调,即使是跳级的部门,也可以将其考虑到局限因素中,比如上图流程中的“销管费用预算”通常要等到“销货成本预算”出来才会编制,但如果直接得到了销售和生产的预算便可以直接进行本部门预算工作。同时这样编制预算也可以考虑到下层员工的意见和情绪,员工对于目标制定的参与更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然后,管理层实时监控预算编制,可以根据以往数据准确地判断各部门预算的合理性,有效地防止了预算松弛,有利于公司效益的发展和资源的节约。

(二)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概念比较宽泛,在管理会计上主要包括成本度量和成本制度,成本度量是指利用成本行为关系,分析成本的改变对公司获利能力的影响,成本制度则用于成本归集的去向和对象。本着企业以盈利为目标的前提,成本管理其实就是企业在业务相关范围内管控成本水平,尽可能做到成本分配合理和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必然受到资金、规划、方式和人员配置方面的影响,而目前因为这些影响因素的不成熟而导致的成本管理缺陷仍然在不断上演,诸如燃料、包装物、修理备用件等间接材料因单个成本低廉而被忽视造成大量浪费;数据匹配程度低使材料型号与数量不能对号,部分材料空置限制项目进度,部分材料闲置占用企业资金;缺少一套完备的成本管理体系更造成部门之间的协调漏洞百出。显然需要以下几点财务共享的支持:

(1)成本行为:可进行财务共享数据细分。变动成本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销售人员的佣金等方面,酌量成本在广告费、培训费等方面,既定成本在折旧、税金、保险费等方面,从细节成本就需要抓紧扣牢。

(2)产能:产能是企业规模系统的重大约束条件。在财务共享中心最重要的是及时预报产能的状态,是否处在满负荷运转当中,如果出现了闲置产能就需要准确的剩余产能数据,因为即使不生产一样会产生固定成本,所以可以考虑去接触特殊订单或者从企业自身规模估计考虑缩减产能,相反在满负荷运营状态下考虑是否扩大产能和规模,以此提高企业成本利用率。

(3)成本动因:即成本驱动因素,有助于企业了解特定成本对象的成本构成和变化。财务共享中心提供具有战略价值的数据后,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找到合适的成本动因,并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帮助企业更高效率的管理成本并为其产品和服务制定合理的价格做好前期准备。

如今可以看到,供应链管理、JIT精益生产、物料需求计划、企业资源计划等,都是财务共享和成本管理不断融合的产物,逐渐通用于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和前进空间。

(三)投融资管理

投融资管理是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必要管理模块,也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这是除生产外最为重要的模块。资本要从投融资中得到供应和补给,企业可以在投融资中不断充实和壮大自己的实力,为自身带来更多效益,从而形成运营的良性循环。

从投资模块来看,管理会计注重对于决策方法的分析,强调通过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回收期法等对投资项目的价值进行判断,此时最需要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的就是有关项目的初始、期间和结束的现金流数据,更高级的信息中心可以提出几种方案直接供管理层选择。除此之外,还有资本分配限额、客户保留率的识别分析。

从融资模块来看,在满足匹配原则和营运资本需求的基础上,企业追求更低的资本成本,管理会计需要在更多的债务融资和更小的财务风险中找到一种协调状态——依靠强大的财务共享中心根据较为固定的行业和竞争者指标所预估的平衡区间,而在剩余的权益融资中,则主要利用财务共享制定适合企业的股利政策。

(四)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指对成绩和效益的管理,是在一段时间内结合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的一种衡量,目的是使管理者及时了解和评估组织和员工工作的效率和结果,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调整和改善现状,加强沟通并提供解决措施,促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员工绩效持续提升,同时也为了激励员工更加努力,通过不断改进找到最佳状态,为企业贡献最大利益,实现长远发展。

当前我国财务共享服务处于初级阶段,与绩效管理磨合并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绩效考评制度,采取落后的绩效考核措施,不能反映员工的真实业绩,甚至一再挫伤员工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大部分公司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管理层将关注重点大放在了收益和支出方面,更无法从零碎的绩效数据中发现潜在的重大问题。

绩效评估使用最广泛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美国学者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提出的平衡计分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绩效管理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将平衡计分卡与财务共享融合,通过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四个维度来评价组织或个人的综合业绩与企业绩效的管理水平,具体指标构成如下:

另一点,部分公司初步尝试将云计算数据管理融入财务共享,变成一种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绩效管理可以更加快捷有效。

(五)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面对于未来损失不确性而进行的一系列反映流程,包括确定公司风险容忍度、评估、实施、监控等步骤,全面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显然其中最重要的阶段在于评估。管理会计中通常采用风险地图和风险值(VAR)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后者衡量的是在特定水平和给定期间内可能会发生的最大损失,无论是历史法还是方差法都需要财务共享提供大量数据,在财务共享中心在筛选和处理相关所需信息后,分析师可以快速转换得出企业所处风险水平,不仅是识别风险,更是产生对于风险的反映。

当前,除了缺少风险管理意识、技术水平局限外,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内控的设计和运行方法出现了漏洞。可以认识到,风险水平常常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环境通常决定了它的固有风险的高低,即发生错误和欺诈的可能性,企业内控越差,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重大虚报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需要将财务共享中心与内控紧密联系在一起,下图以会计系统控制为例:

(1)批次总数:财务共享中心设置为以批量并高度整合的形式报告,不仅减少工作量,而且工作质量得到了提升。

(2)控制账户:对于账户系统自动设置记录特定匹配,有效进行职责分离。

(3)核销与取消:在进行应付账款等支付后,财务共享中心自行核对发票和相应支持文件,并判断是否取消。

(4)反馈:前馈是对未来事件进行概率演算,事中主要指中心全程监控反馈必要动态信息,后馈就是结合绩效信息评估执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四、结语

在这个技术前沿领先的时代,财务共享不断被拥上企业财务的顶端,它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的命脉,而管理会计作为财务共享最直接的使用者和连接者,也延伸入企业财务的发展升级中。基于财务共享模式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企业主动进行财务转型的一种策略和改善,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正是企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最好时机。

猜你喜欢
财务成本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