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发展金融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路径

2019-02-18 18:59李迎生
社会建设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务社工普惠

李迎生

一、金融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新兴分支学科和实务领域

在社会工作的大家庭中,金融社会工作实践虽然出现较早,但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出现较晚,包括学界在内应该说至今还比较陌生。金融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和金融学(金融服务)相互结合形成的一个专业和实务领域,可以视为社会工作与金融学的一个交叉学科(领域)。它通过改善个体和家庭的金融能力来帮助其实现经济利益,并进而促进个体和家庭的全面福祉,包括经济福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健康和家庭幸福等。金融社会工作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改善个体的金融能力:一是通过政策和结构改革实现普惠金融;二是通过多样的微观服务改进个体的可行金融能力,包括金融知识和技能等。金融社会工作方向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工作基本原理与实务方法,还要具备一定的金融学基本知识,并拥有将二者结合熟练开展特殊人群金融赋能干预服务的能力。①参见《2019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MSW招生简章》。

社会工作开展特殊人群金融赋能干预服务有着金融服务部门没有的独特优势。金融服务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天然地具有市场导向,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社会工作提供的金融干预,一般针对贫困人口的现实需要,基于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通过专业服务改进个体的可行金融能力包括金融知识和技能等,从而享受普惠金融带给他们的福利,实现可持续生计。

与专业社会工作一样,金融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19世纪末期,起源于民间慈善组织会社即强调通过不同的工作方法提升穷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福祉、增强其经济能力。专业社会工作的奠基人之一芮奇蒙德(Richmond)在其服务实践中就着重于从个人和家庭角度协助穷人解决家庭预算、小额贷款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1990年代以来,美国当代著名社会福利学者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迈克尔·谢若登(Michael Sherraden)教授提出资产为本的社会政策理论,他于1991年出版的《资产与穷人》一书奠定了金融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收入为本的社会福利政策虽然可以缓解贫困,但难以从根本上减少贫困,不能缩小阶层差别,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应当关注穷人的储蓄、投资和资产的积累。与收入相比,资产能够产生积极的福利效应,促进家庭消费提升,促进人力资本和其他资产建设,提高家庭应对风险能力,创造积极的未来取向②迈克尔·谢若登:《资产与穷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180-181页。。在实务上他倡导通过“个人发展账户”、“儿童发展账户”等政策工具协助贫困家庭与儿童与实现资产建设,获得可行能力的提升。在谢若登教授推动及影响下的资产建设的金融社会工作实务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响应,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马里兰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于2003年设立“金融社会工作中心”,开设了相关课程,以跨学科的方式分别从与金钱有关的认知、感情和态度探索金融行为改变的知识与技能①蒋国和:《社会工作与农村反贫困:本土化实践与理论反思》,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第59-60页;第60页。。2015年,美国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学会公布了12项社会工作在未来10-20年间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的一个挑战就是社会工作需要参与解决针对穷人的普惠金融服务与金融能力建设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围绕着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的理论和概念,近年来美国社会工作界提出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准备了相关的教育材料,并在二十多个社会工作的教育机构实践并检验了大纲的效果。②黄进、玛格丽特·谢若登、邹莉:《普惠金融与金融能力:美国社会工作的大挑战》,《中国社会工作》,2018(28)。

在我国,金融社会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台湾辅仁大学成立了金融社会工作教育中心,开展金融资产管理或理财知识培训或咨询,协助家庭建立家庭发展账户,提供短期免费创业课程或顾问咨询等。③中央财经大学的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已将金融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特色加以建设,并将金融社会工作作为MSW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一些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也开展了一定的金融社会工作实务探索,如上海G机构开展的低保家庭资产建设干预项目在上海P区进行了探索,通过开设青少年教育专项家庭发展账户,培养对教育投资的理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对参与家庭在家庭关系与亲职教育、理财规划及管理、青少年成长与生涯规划、家庭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启迪贫困家庭青少年的成才梦想,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期待帮助贫困家庭实现“资产惠享未来、知识成就希望”的美好愿景④蒋国和:《社会工作与农村反贫困:本土化实践与理论反思》,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第59-60页;第60页。。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二、新时代发展金融社会工作的意义

国际上,虽然金融社会工作实践很早就已出现,但金融社会工作的研究和教育尚是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是一个比较前沿的领域。在中国现阶段提出发展金融社会工作的问题,显然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拔寨新阶段、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迈入新起点等背景下,发展金融社会工作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金融社会工作是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需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要全面、系统、充分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要求,在继续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建设,消除目前存在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和“不充分”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趋势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作为一种服务型治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近年来也在走向精细化,以精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解决社会快速转型期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禁毒戒毒、青少年服务、为老服务、社会救助、反贫困、社区服务、社区矫正、精神健康、企业服务、反贫困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可以认为,社会工作实务的精细化发展契合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要求,是新时代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大势所趋,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素质、能力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包括弱势群体追求“美好生活”,对金融知识、理财能力的掌握成为基本需要。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诈骗花样翻新的现实背景下,对弱势群体进行金融增能成为社会工作不可回避的职责。不然的话,一旦出现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遭遇金融诈骗,本来有限的积蓄被骗得血本无归,不但给当事人生存发展造成严重障碍,乃至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

第二,发展金融社会工作为提升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效能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201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精准扶贫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目前的扶贫工作成就显著,但遗留的问题也很多,后2020年扶贫攻坚将很快提上日程。我国目前的扶贫工作遗留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下的扶贫主要依然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式的,精准扶贫过程中数字下乡的技术治理遭遇“悬浮化”命运以致精准扶贫难精准①王雨磊:《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社会学研究》,2016(6)。。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模式的反贫困更多的强调物质扶贫、数字脱贫,而对贫困对象的心理扶贫、精神扶贫、文化扶贫、能力扶贫显著不足。而后者对于实现贫困对象的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曾提出“可行能力”②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63页。的概念,把人的“可行能力”的剥夺看作致贫的根本原因。人的“可行能力”是多方面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是维持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能力。普通人通过学习和训练在这方面一般是没有问题的,而如何培育和养成扶贫对象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应当成为衡量精准扶贫效能的一个关键尺度。迈克尔·谢若登创立了资产建设理论,并倡导通过类似“个人发展账户”这类政策工具对穷人实现金融增能,在美国及世界其它地方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可以认为,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就是一条值得认真探索的反贫困路径。资产建设与金融增能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于当前我国推动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有着积极的启示。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一方面可以与金融扶贫措施有效结合,广泛链接和动员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主体在扶贫中的参与;另一方面,促进陷入经济困境的个人、家庭及社区获得更加普惠平等的金融参与机会,提升其识别和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

第三,发展金融社会工作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开辟了值得探索、前景广阔的路径。自1987年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算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恢复重建已经30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全国有近400家高校开展社会工作本科教育,有150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MSW教育,数十家高校提供社会工作专科教育,三十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急需人才,在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服务、学术研究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8年11月北京大学曾专门召集会议开展盛大的庆祝活动。新时代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如各校培养方案比较划一、特色不清、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能力不足、专业核心竞争力不明显、不突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站在新起点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深化改革,惟其如此,社会工作专业才能自立于中国高校绚丽多姿的专业之林。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要深化改革,特色化发展肯定是必经之道。当前一些国内高校如中央财经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以金融社工教育作为特色方向建设,非常值得肯定,对财经院校社工学科(专业)建设、对整个中国社工学科(专业)建设都是有益的启示,做好了可以提供值得参照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三、发展金融社会工作的路径选择

首先,应尽快出台发展金融社会工作的顶层设计。就此而言,至少有两项工作比较急迫:一是出台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法规,二是出台支持社会工作参与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法规。就第一项工作而言,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乡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当前,国际社会发展普惠金融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有不足,根据世界银行估算,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我国国务院虽于2015年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但尚未出台时效更长、更权威、更规范的相关政策法规。因此,出台普惠金融法或普惠金融实施办法应为当务之急,以便为金融服务改革提供政策依据,也为金融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方向和实务空间。就第二项工作而言,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支持社会工作参与禁毒、青少年、反贫困等多个领域的政策文件,如2017年出台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参照上述办法,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支持社会工作参与金融服务指导意见,指导金融社会工作的开展。

其次,加快金融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金融社会工作,需要培养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既需要培养掌握金融社会工作专门知识的社会工作通才,也需要培养以金融社会工作为主攻方向的社会工作专才。前者面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一般性、普及型金融问题,这方面问题在现代社会是经常发生的,每个人都与之密切相关,如金融政策、普惠金融政策法规、防范金融诈骗知识方法的宣传普及。后者面向社会工作对象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特殊性、专门性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面临的金融理财、个人发展账户、儿童发展账户、小额贷款的知识缺乏、不会使用、手段欠缺的问题。培养掌握金融社会工作知识的社会工作通才是所有社会工作教育机构的应尽之责,培养以金融社会工作为主攻方向的社会工作专才可以成为财经类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三,加快金融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在我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走的是一条“教育先行”①王思斌:《教育先行及其对发展我国社会工作的意义》,《中国社会工作》,2011(32)。的发展路径,这在特定时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已经三十年,社会工作发展环境较之当初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当前推动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走教育、实务、研究等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的道路。尤其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人群对金融社会工作存在广泛需求的情势下,推动金融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社会工作实务的服务对象,我们认为虽广义上涵盖全体人民群众,但就我国现实而言,还应当以弱势人群为主体、为重点。民政部近年陆续发布了社会工作多项服务指南,涉及儿童、社区、婚姻家庭、社区矫正、农村留守人员、社会救助,精神卫生、扶贫、服务管理等,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发展金融社会工作实务,可以借鉴国外和参照其它领域,制定相关实务指南,引导金融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

第四,多主体参与发展金融社会工作。发展金融社会工作需要政府、高校、金融机构、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社区等多主体的参与与配合。政府的角色十分重要,为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起着提供政策引导、资源链接、资金支持等关键作用。高校为金融社会工作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并担负着为金融社会工作实际从业人员、相关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的职责。金融机构、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社区等起着为金融社会工作开展提供平台支撑的职责。其中,金融机构设置专门的社工岗位对金融社会工作的开展尤其重要。一般而言,金融机构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以是否盈利作为企业经营的主旨和考核标准。这样理解大体上是对的,但存在严重缺陷。现代企业强调社会责任,金融企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及国际社会普遍重视普惠金融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设置社工岗位并向金融从业人员普及社工知识是必要的。

最后,促进境外经验与本土实践的融合。发展金融社会工作,境外有相关理论和经验,其中政策与实务领域如尤努斯的“穷人银行”,谢若登的资产建设与个人发展账户等;教育领域有美国等地高校提供的金融社会工作教育和实习的经验等。这些为我国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参照和借鉴。同时,我国金融机构、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等也有一些本土金融社会工作的实际探索与经验,如金融机构开展的普惠金融实践、防范金融诈骗实践,社工机构开展的针对弱势人群的金融增能、个人发展账户、儿童发展账户实践等,本土实践与境外经验相结合乃至融合,对于我国当前发展金融社会工作是必经之路。当然了,正如前文所述,金融社会工作在国际上尚是一个新兴学科和实务领域,境外经验相对有限,我国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与境外齐头并进,我国的相关经验也可以为境外参考。

猜你喜欢
实务社工普惠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青春社工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