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县“图书下乡”考察报告

2019-02-18 06:28李波波
卷宗 2019年35期
关键词:浑源县

摘 要:浑源县“图书下乡”活动从2009年开始实行。它源于2003年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起实施,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的“送书下乡工程”。该活动把广大农村急需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农民的家门口,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为早日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极大地提高了浑源县农民文化素质。

关键词:浑源县;图书下乡;考察报告

浑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燕山—太行山区,也在国务院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名单之中。全县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文化事业落后。为了落实文化惠民举措、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弘扬全民阅读理念,浑源县图书馆在2009年开始每年5月至10月在全县实施为期6个多月的“图书下乡”惠民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把县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利用流动图书车送到全县各个村庄,供村民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浑源县农民文化素质。

1 “图书下乡”惠民活动的必要性

1.1 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开展“图书下乡”活动

目前浑源县扶贫工作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县图书馆作为掌握着一县官方藏书的单位,应该也必须参与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而志和智的培养都需要发挥书籍的作用。书籍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知识。扶志和扶智都离不开书籍的帮助。在扶贫“造血”工作中,需要县图书馆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通过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帮助贫困户贫困人口扶志和扶智,达到造血的目的,使得“弱鸟”能先飞,“至贫”能先富!

1.2 传承本地特色文化需要开展“图书下乡”活动

书籍是文化的传承的阶梯。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一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图书中记载历史,弘扬文化,传播知识;图书中传承思想、教化风俗、感化行为;圖书能激发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将具有“本地特色”的图书送到村里,除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还能让乡村儿童从小就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生物、文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小接触有关浑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故事、历史文物、地理景观等普及性图书,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浑源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图书下乡”活动现状、问题及原因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浑源的图书下乡工作已经有了一些成绩,送图书下乡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图书种类更加丰富,内容更加贴近村民实际需要;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将“图书下乡”和“送戏下乡”相结合,每天同去同回,极大地减轻了单位的人力和经费负担。

我到图书馆工作之后,为了了解和掌握下乡活动开展情况,专门深入各村进行了细致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调查显示,农民最需要的农村读物前三种分别是农业科技类、医疗卫生类和文化教育类。农民对提高农业实用科技需求非常强烈。奇怪的是“下乡的”图书前三种就是农业科技类、医疗卫生类、文化教育类,但是农民群众却对图书下乡工作满意度并不高。

抱着这个疑问我询问了许多来看书的村民。当问及其为何不满意时。有的人以不识字为推托;有的人认为两个小时,时间太短,看不了什么。一位饲养山羊的农民则详细说了一下原因:我家是养羊的,我主要是来看相关的农业科技书,但由于文化层次不高,看的速度有点慢,于是你们准备回城走的时候,才看了25页。你说看这点东西够做什么?“我看哪时间太短,什么也做不了,不如不看”!还有的人认为“图书下乡”是和文化馆“惠民演出”一起进行的,当大伙面对演出节目和陈旧的图书时,自然都会选择观看前者。

通过和同事探讨,也得知了一些原因:图书馆因为资金问题,不能及时更新书籍,导致下乡的图书过于陈旧;一些科技类的书籍专业性有些强,不适合农民阅读。所以使得农民对我们的某些图书“不屑一顾”。

另外,全县大部分乡村距离县城太远,除去来回路上花费的时间和中午休息吃饭的时间外,留给村民阅读的时间其实并没有多少。而且每天去哪个村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划。县图书馆只是和村支书对接,没有对村民进行专门告知。所以等村民知道后,基本上活动已经开始了。留给村民阅读的时间最多也就两个小时左右。而且科技类、医疗卫生类的书籍又较为艰涩,再加上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阅读同样数量的文字,所用的时间远远要超过文学艺术类。因此,这两个小时其实也阅读不了多少知识或技能。

全县有315个行政村,我们每天只能去一个村,平均下来一个村一年最多能轮一次,甚至有的村两年才能轮一次。因此,客观上来说,如果一个村的村民想要依靠图书下乡来获得某些知识技能,是有些不切合实际的。图书下乡活动对单个村民的影响力是很低的。

3 充分发挥县乡村图书馆资源的几点建议

3.1 构建科学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

一是规范农村文化管理运行体制。农村公共文化管理要纳入党委政府日常重点工作,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定期研究公共文化工作,有效推进各项文化建设。二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绩考核和监督机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应当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战略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成绩纳入当地基层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挂钩。

3.2 构建发挥农民在农村公共图书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机制

农村公共图书文化服务的建设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外部单向输入为主的旧发展模式,改变忽视或无视农民的文化意愿的理念,而应当更加注重着眼基础、立足基础,从实际出发,积极建立农民公共图书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尊重农民文化需求的表达权和公共决策的参与权;在公共图书文化的设施建设与服务提供上,要让农民群众有充分的发言权,并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建构一种新型的适合浑源县情的农村公共图书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由“送”到“种”的转变,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公共图书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强有力的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在农村中有不少农民群众自发形成的文化组织,这些民间组织活跃在乡间,了解农民的真实文化需求。因此,政府可以积极引导支持民间组织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让民间组织与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形成互补关系。

3.3 应多方筹措资金,增加图书资源建设投入

虽然图书资源的利用具有无限性特点,且利用的人越多价值越高。但县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通常专业性较强,适合农民的科普性读物馆藏不多,难以满足广大农村读者的需要。因此必须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图书资源建设投入。除了吸纳社会热心人士的爱心捐助外,财政每年应预算一笔专项经费注入到县图书资源建设中,使县域图书馆的经费有所保障,这样才能推动县图书资源更好地为浑源县新农村建设服务。

3.4 拓展图书资源流通渠道,加速图书流通速度

一是拓展图书资源的流通渠道,利用网络提高县图书馆资源的流通速度。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最快捷的传递方式之一,网络无疑将是一条县图书资源为农村服务可利用的十分便利的方式。县图书馆可以将馆藏图书信息在网上公布,方便村民利用网络进行检索和查询,开展网上预借服务,定期到各村图书书屋开展借还书服务或者由各地方农村书屋工作人员定期统一办理借还书业务,这样既可以便民,又可以大大节约人力和财力。二是拓展图书资源的流通渠道,缩短图书资源的流通路程。当前全县正在建设县乡村三级图书馆总分馆系统,预计将在2020年完成。这个系统全部建成后,各级图书馆之间图书文献借阅将实现“一证通用”和“通借通还”,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文献流动,实现资源共享,缩短图书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将实现全区域图书馆的业务协作如联合、协调采购,联合编目,以中心带动基层,城市带动农村协同发展,整体提升全县各级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三是拓展图书资源的流通渠道,积极利用电子图书资源。相对于纸质图书资源,大力发展电子图书资源将是保障县图书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堅的最有效和最便捷的手段和途径。电子图书是21世纪的发展趋势。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不仅已经电子化、数字化,重要的是突破了个体图书馆馆藏的范畴,它既可以是一个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也可以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数字化知识信息资源的集合,通过因特网将各服务器上的资源库连接起来,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3.5 做好有效利用县域图书资源的培训工作

一是大力进行培训,提高全县图书系统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当前,县图书馆派人到省市参加培训的次数多,对各乡(镇)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却有些忽视。乡(镇)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对的是村里的农民,在脱贫攻坚中他们是处于第一线的。他们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村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力!因此,县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积极到省市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而且还要负责对全县乡、村分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整体提高全县图书系统的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二是积极进行培训,提高全县农民利用图书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本县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县域图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缺乏认识,因此县域图书馆必须打破传统单一、被动的服务理念,针对社区和村民服务特征,开设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和专业培训,以及举办开办各种展览会、演示会、知识竞赛、读书、评书及评选优秀读者活动等等,激发村民学习热情,教会村民如何利用图书资源,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从而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的孩子更期盼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新农村科技和文化建设服务是当今时代赋予县域图书馆的使命,也是落实精准脱贫政策的具体表现。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们的文艺。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把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把握人们需求,反映人们心声,着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着力提升人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图书下乡”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农村人民素质,促进农村人民的全面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更新工作举措,争取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让“图书下乡”活动立足浑源,发展浑源,服务浑源。

参考文献

[1]李长玲,支岭,纪雪梅,等.我国情报学研究进展——基于期刊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24):31-37.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一版

[3]曹爱军、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山西日报》,2015年10月15号,A2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

[6]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

[7]《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9日,01版(扶贫先扶智)

作者简介

李波波(1989-),男,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基层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浑源县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矿区形变监测与分析
浑源县黄芪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浑源县:绿色防控减污染 有机旱作促增收
大同市浑源县文旅产业发展探析
千年黄芪花开正浓——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打造特色产业品出“道地”药茶滋味
赛迪研究院赴山西浑源扶贫捐赠
大同浑源有个“消费扶贫专柜”
浑源县:扶贫推广地膜技术
浑源县:“四举措”进一步优化涉纪信访接待工作
浑源县:加强培训 提高自身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