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9-02-19 00:27苏超峰何星雨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2期
关键词:金牛区协同精准

苏超峰 何星雨

为进一步推动新经济发展与就业互相促进、蓬勃发展,成都市金牛区就业局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在实践和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全力解决问题。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新经济发展与就业互相促进、蓬勃发展,成都市就业局印发了《2018年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如何以就业服务协同新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金牛区就业局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在实践和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金牛特色的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之路。

一、主要做法

摸底数,找准着力点。成立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小组,重点研究现行的就业扶持政策在新经济企业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或建议。强化部门对接,广泛收集企业和新经济从业者的就业服务需求。走访调研,形成并印发《金牛区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抓常态,找准结合点。将就业创业大赛与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吸引70个新经济类型的创业项目报名参赛,聚集新经济创业项目和资源。将新经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同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相结合,同步推进各项公共就业服务。2018年,共邀请成都创新天府智能技术研究院、时空邮局等44家新经济企业参加相关活动27次,提供高质量岗位1140个。

重培育,找准创新点。成立金牛区创业导师团,对领取创业补贴的新经济企业、项目进行后续跟踪服务。2018年已为新经济企业举办创业分享活动4场,惠及企业58家、创业者60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新经济下的就业形式更加灵活,以乐到新能源汽车和时空电动“蓝色大道”项目为例,两家新经济企业均采取网约车模式进行运营,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车辆租赁和管理,司机通过第三方平台接单并赚取酬劳,公司并未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也未购买社保,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由于目前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认定范围较窄,很多新经济行业尚未纳入其中,个人无法享受相应补贴。

部门联动有待增强。目前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政府各部门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联动,由于未能准确、全面地掌握辖区内新经济企业信息,只能遇到一家服务一家,效率低下、服务单一。

服务举措有待精准。目前在促进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上方式单一、内容传统、缺乏针对性,难以为新经济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就业创业服务,尚未形成新经济与就业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改进措施

逐步深化政策研究。一是发挥基层优势,收集、汇总新经济企业及从业者对劳动关系建立、劳动权益保护的需求与建议,为相应政策的出台提供支撑和依据。二是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金牛区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形成“金牛经验”。

逐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主动对接区级有关部门,建立就业协同新经济发展会商制度,做好就业服务新经济企业的基础工作。二是主动走访联系区内新经济企业,宣传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同时收集企业对就业服务的需求,听取企业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三是建立政企交流沟通机制,针对企业关心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或有关部门经办人员到场与企业座谈交流,答疑解惑,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逐步推进精准服务。一是抓基层,不断加强与基层的工作联系和指导协调,充分发挥基层直接面对企业的前沿优势,确保机构落实、人员到位、设施齐备、业务熟悉、服务规范、管理有力。二是明供需,通过优化信息资源整合,强化与高校合作,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精准化人力资源服务,及时有效地满足新经济领域的求职用工需求。三是定专项。从技能培训、创业促进、岗位对接等多方面入手,针对新经济企业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着力实现新经济领域就业增量和人力资源水平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金牛区协同精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成都市金牛区:聚焦公众多元就业需求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
成都市金牛区:试看“金牛”育“金花” 且将“新火”试新茶
成都市金牛区:高质量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金牛区:多措并举 开展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工作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