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开拓
——评《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研究》

2019-02-19 01:31刘保昌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7期
关键词:母语少数民族汉语

刘保昌

从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少数民族汉语写作的小说和母语写作的小说构成了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整体,因此将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汉语写作的小说从少数民族小说中剥离出来,将少数民族汉语写作的小说和少数民族母语写作的小说区别开来,对少数民族汉语写作的小说进行整体地独立地研究,是当下研究少数民族小说的一个重要课题。杨彬教授的著作《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研究前提所作的研究。同时,该书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详细地梳理了55个少数民族作家在当代使用母语和汉语的情况,在学术界第一次对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的整体状况做了细致的分类和整理。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总体框架内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和汉族作家的汉语写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发展现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形成的原因、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策略以及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对促进民族沟通理解和民族团结的贡献,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来说,无疑是一种崭新的方法和角度。同时从文化语言平等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研究族际共同语——汉语与各民族语言相互交融现状,研究其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词汇和宗教词汇等贡献,也扩展了汉语写作的研究范畴,打破了以往研究中只是研究汉语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单一性,最终形成汉语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双向性研究,这就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少数民族小说的研究资料。

一、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研究

少数民族作家不用第一母语写作,而用“第二母语”汉语写作,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就成为了一个具有文化张力的现象。研究用汉语写作少数民族小说如何用汉语传承、传播少数民族文化,采取哪些策略保持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汉语写作具有哪些独特贡献等等问题,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杨彬教授在研究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这样一个颇具文化张力的文学现象时,紧紧抓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语境这样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经过民族识别工作,形成56个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格局。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在这样的多元一体的文化语境中,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和平共处,又在多元文化的氛围中发扬光大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现象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一个很好的例证。首先,少数民族汉语作家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这是多元化的具体表现。55个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具有55种民族特色,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更加丰富多彩,为当代文学史提供了超越汉语单一状态的文学而呈现出多元的文学景观。其次,少数民族汉语作家都认同中华民族,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热爱社会主义中国,加强民族团结、 民族进步的愿望,并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元而自豪。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都表现出既认同中华民族又凸显少数民族特色的双重特性。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为了融进现代化进程,主动学习汉族文化、主动学习汉族技术,而学习汉族文化和汉族技术首先必须掌握汉语。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汉语的地位愈加强大,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想要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想要得到更大的关注,用汉语写作比用母语写作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被56个民族作为族际交际语广泛使用,现在有学者就提出汉语已不仅仅是汉族的语言,而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以后可以用“华语”代替“汉语”的称谓,这种提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必须遵循两个创作原则。第一,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是爱国主义,少数民族文学的最基本主题应该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管是土家族、苗族还是藏族、回族,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管什么民族文化,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这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语境中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基本原则。第二,文学的最高标准是审美性。少数民族文学首先是文学,然后才是少数民族文学。是文学就必须追求文学性、艺术性和审美性。不能用文化性遮蔽文学性。我们是文学创作,必须具有杰出的文学价值,而不仅仅是杰出的文化价值。文学必须具有诗意,具有审美性,具有震撼人性或者温暖人心的人物形象或者情感力量。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是在以上两个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写作,这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基本现状。

该著一再强调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语境和爱国主义的政治标准下,坚持文学审美性是我们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原则,充分表明杨彬教授很好地坚持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政治标准。

二、少数民族小说研究的新视角

迄今为止,对当代少数民族的小说的汉语写作现象作整体研究,即将55个少数民族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深入、完整地研究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的成果,该著可称惟一,无疑具有开拓之功。杨彬教授的著作从文学、语言、文化等多重角度对55个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现象的整体进行研究,既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视角,也是对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研究的突出贡献。

该著作共分四章:

第一章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发展现状。专著研究了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汉语写作的具体族裔分布和地区分布,研究有母语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作家汉语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同异之处。杨彬教授认为,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语境中,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写作有四种状态:一是只用母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们用自己的母语写作;二是娴熟地掌握自己的母语又娴熟地掌握汉语的双语作家,他们既用母语创作,又用汉语创作;三是拥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但已不会用母语写作而直接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四是拥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但以汉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作家。这些少数民族小说,除了第一种是母语写作之外,其他三种都用汉语写作。本章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取得的成就,展示这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为其后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了基础性工作。

第二章重点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形成的原因,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语境是形成当代少数民族汉语写作文学现象的成因。当代少数民族汉语小说的言说主体是具有少数民族族裔身份但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他们采用汉语写作,既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本民族文化,也具有表达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强烈追求。在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语境中,跨文化的素养,使得少数民族作家在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时,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性追求和超越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共性追求的复合性特征。

第三章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策略。这是该著的精华部分,深入研究了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写作策略,分别是:在政治写作中展示少数民族的风情风俗;将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和宗教特色上升为文化书写;在现代书写中表现少数民族独特思维;保持民族特色与文化交融的共同追求;增加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在这一章中,杨彬教授重点解决了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作家如何进行汉语写作的问题。

第四章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独特贡献。杨彬教授从文化、文学、语言学、促进民族团结四个方面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独特贡献。一是对文化的独特贡献。运用中华民族的通用的汉语写作,将少数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对当下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二是对当代文学发展的独特贡献。不仅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书写领域,为中国文学丰富写作空间和审美内涵,也为中国文学写作的多元化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形式。三是对语言学的独特贡献。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描述本民族历史文化,为当代汉语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四是对促进民族沟通理解和民族团结的贡献。为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提供丰富的文化、文学、语言学例证,可以更大范围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对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以上内容来看,杨彬教授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和汉族汉语小说作比较,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框架下,从文学、语言、文化等方面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是一种颇具新意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三、独特的学术创造

该著认为,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突出表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克服了语言交换思维和符合汉语表述模式的转变等诸多困难,使得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获得很大的成就,在克服汉化趋势并找到更好提升少数民族小说的发展途径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不仅对现代汉语新表述作出了贡献,而且对更大范围内传承和传播各民族文化和表现少数民族生活探索了一条可行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其使得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里能被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为我国多元一体的文化和谐发展做出了表率。

该著作出了一系列的学术创造:

第一,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实际,杨彬教授对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作了如此界定: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是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创作的具有少数民族意识和少数民族特质小说的写作现象。这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二,杨彬教授梳理了55个少数民族作家在当代使用母语和汉语的情况,在学界第一次对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的整体态势做了细致的分类和整理。这种对55个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整体情况的整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第三,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总体框架内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和汉族作家的汉语写作进行比较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无疑是一种新的方法和角度。

第四,从文化语言平等的角度研究了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研究族际共同语——汉语和各民族语言相互交融现状,探讨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对汉语的独特贡献,研究其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词汇和宗教词汇等贡献,从而扩展了汉语的研究范畴,打破了以往研究中只是研究汉语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单一性,形成汉语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双向性研究。这为语言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少数民族小说的研究资料。

猜你喜欢
母语少数民族汉语
学汉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