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工匠”品牌打造的探索和思考

2019-02-19 07:31罗朝鹏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技能技艺工匠

罗朝鹏

2018年成都都江堰市持证技能人才虽较上年增加895人,同比增长4.98%,但全市技能人才基础仍显薄弱。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是产业体系不够完善。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较慢,研发机构不足,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技能人才向企业聚集的空间较小,技能人才总量不多、质量不高,开发力度明显较低。二是人才激励与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由于受地方财力等因素制约,对高技能人才引进奖励政策与其他区县相比未形成比较优势。三是公办职业院校师资力量匮乏制约了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普遍规模小、师资弱。四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培育动力不足,“短期效应”问题严重,多数企业对职工技能提升仍重视不够。

解决问题的建议

定措施,强关怀,以人为本激发“匠心”活力。一是强化部门和高校协同配合作用,围绕“着力技能提升打造‘都江堰工匠’品牌”展开调研。同时,推动建立技能人才库,重点发掘一批康养医护类、农业旅游类“工匠”后备人才重点培养。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全民免费技能培训工作高效实施。三是建立技能人才关怀机制、领导联系专家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广大技能人才被重视被尊重,用“匠心”将工作做到极致。四是开展高技能人才与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双贯通”工作,主动到企业开展职称评审“直通车”,为企业人才开展评价服务。

立标杆,育典型,多点发力成就有为“匠人”。一是甄选一部分本地龙头企业作为“工匠”人才培训试点企业,建立首席技师、新型学徒、预备技师培养机制,树立企业成才标杆,通过“技师带徒”“选师认徒”活动,在技艺传承中实现技能和素质双提升,深入推进个性化、精细化、保姆式技能人才服务体制。同时,在现有一家成都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础上,3年内再建成2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开发力度。二是在全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技能大师、劳模创新等工作室品牌,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成果展、技术攻关讲座、“名师”进企业等活动,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工作“软环境”,打造本土“工匠”培育品牌。同时,对中青年教师开展培训,锻炼一批“双师型”教师。此外,积极助力“工匠村”的打造,充分利用全市8个乡镇培训点位优势,大力挖掘本土“工匠”。三是强化院校企地合作,打造“职业教育+高校+企业+党委政府”的全方位技能人才协同培育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打造“成果-效益-扶持-成果”的“工匠”培养链。同时,在全市现有的9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基础上,鼓励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举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全覆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此外,全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地生根,形成“选、育、用、留”人才协同发展机制。

搭平台,展技艺,提升技艺助力“梦想”成真。一是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奖励体系,打破技能晋升和职称评比壁垒,评比表彰一批产业“工匠”和传统技艺大师。二是通过提升竞赛选拔“工匠”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做优做强技能大赛品牌,在更高平台展示“都江堰工匠”风采。三是积极开展技能人才跨区域交流活动,将先进理念和优秀技艺“引进来”,提升自身技艺水平,推动“工匠”人才逐步冒尖。同时强化对外交流合作力度,培养国际化通用型技能人才。

促宣传,浓氛围,筑牢口碑引领社会“新风”。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挖掘典型,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弘扬“工匠精神”,厚植聚才引才社会氛围。深入乡镇(街道)、企业宣传鼓励技能人才成长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培育尊重劳动、尊崇技术的文化土壤。

猜你喜欢
高技能技艺工匠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90后大工匠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工匠风采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工匠神形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