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对标“东进”模式 筑优营商环境

2019-02-19 07:31王艺达,张楚儿
四川劳动保障 2019年6期
关键词:金堂成都市用工

今年以来,成都市金堂县在服务企业、招才引智、技能培训、人社服务上持续发力,以积极响应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战略部署要求。

成都市金堂县发挥“东进”主战场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大港区”建设,持续优化“亲”“清”环境,持续深化人力保障,持续强化服务水平,用“心”筑优营商环境。

“清心”营造政务环境

一是创新举措“建”巢台。从保障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减轻企业劳动用工负担、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四个方面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九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水平。同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针对“成本高、用工荒、融资难、创新弱”的现状建立服务清单,将企业“扶上马”后再“送一程”。

二是创新“1+N”模式,成立营商环境服务专班。形成一个领导班子对接多家重点企业,多个牵头科室齐抓共管的专班模式,按照“一事一议、一问题一专班”的原则,完善“受理收集、分类交办、回复回访、评价考核”的服务体系。开展“人社服务进园区活动”,深入企业进行人社政策宣传、社保业务培训、规范用人指导等,为企业提供“主动服务、跟踪服务、精准服务”。

三是大力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为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20.36万元;实施“两降一补”政策,预计降低费率后全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年支出将减少4000余万元;落实技能提升补贴政策,为2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236.59万元。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的力度,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激发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匠心”锻造人才环境

一是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加强主要产业、重点企业的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发、奖励;搭建“金青新—大港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平台,推动跨区域劳务合作;建立企业用工调剂机制;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用工企业深度合作。目前已开展招聘会69场次,参加企业1610家,达成意向协议5300余人。

二是招商招才双联动。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通过多元方式积极扩充高层次人才队伍,实现项目建设与人才引进的双赢。今年以来开展“蓉漂人才荟”“校园行”活动 7次,招聘高层次人才 8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59 人。加强园区、重点企业与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合作,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创造性开设飞机维修、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专业;结合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技能水平的要求,开展订单式培养;推行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打造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优秀人才队伍,多层次破解具有龙头效应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难题,为成阿工业园区和金堂工业园区、川锅公司、环能德美等引进和培养熟练工1731 人,技能人才266人。

三是抓实“激励法”。每年表彰“十佳创业明星”“十佳优秀创业项目”,有效发挥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引领带动和营商经验分享作用。组织优秀创业创新项目参加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参展、成都市创业项目评选等活动;举办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焊工、钳工比赛、金堂首届青年技能大赛和金堂县首届“十佳工匠”评选活动,着力塑造“技能金堂”城市形象。

“倾心”打造服务环境

一是在全县人社系统开展窗口业务“练兵比武”活动,着重优化服务人才、服务企业能力水平。立足具体实践,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切实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锤炼服务本领、提升行风效能的“着力点”。

二是构建“互联网+人社”线上模式,不断强化网上办事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网上跑出营商环境建设加速度。线下实施企业办理事项集中审批,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将“小窗口”变成服务企业“大舞台”。

三是实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调解机制,把企业劳动关系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目前开展专项检查6次,办结农民工欠薪案件78件,涉及人员163人、金额67万余元。运用“两网化”监管平台,主动监察企业用人单位251户,涉及劳动者8560余人,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金堂成都市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借灶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请你当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