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从水厂先行到厂网并重

2019-02-19 12:30
城乡建设 2019年22期
关键词:管网污水处理水体

■ 伍 进

(作者系香港大学博士,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管道检测与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根据2017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4.54%,而我国一级A、一级B排放标准并不比欧、美、日的平均水平低。既然如此,为什么治理黑臭水体仍然并将持续成为我国城市水环境工作的主题?

重要原因之一是这94.54%被处理的污水,并不是真正的源头污水,其间夹杂了大量河水、地下水,而真正需要处理的污水,有相当大一部分在收集和输送的过程中,流失进入环境。黑臭水体只是能看到的问题,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也许同样严重。

2002~2004年,推广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改革时,只能把投资额较小、边界清晰、绩效明确的污水厂先行市场化,这是改革的必然步骤。但这就造成污水厂运营商只关心处理了多少污水,并不关心所处理“污水”里有多大比例是真正的污水。

如果管网没把真正的污水送到污水厂,无论末端污水厂的排放标准如何提高,整个系统对环境的贡献依然有限。而管网的考核,无非效果和效率:从效果上说,收集和输送了多少污染物到达污水厂;从效率上说,是否尽可能地送且仅送污水?

现在各地都在开展污水管网的排查、检测、修复等工作,但是“做”并不等同于“做好”。这一轮管网投资后,到底有多少管网能够提升效果和效率,还有待实践检验。

过去“重厂轻网”的问题是改革进程中无法避开的步骤——总得有一个先被重视,而现在到了全面解决问题的时刻。全面解决管网问题,不仅仅是“做”相应的工程,更需要探索以“做好”论英雄,进而建立“长期做好”的绩效激励方式,这需要从工程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

猜你喜欢
管网污水处理水体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织起一张共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