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T启动子突变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9-02-19 22:41李俊峰张学斌纪志刚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变异型突变率尿路

李俊峰 张学斌 纪志刚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UCC)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具有多中心、多发、复发的特点。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启动子属于基因非编码区域,2013年首次发现在黑色素瘤家系中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1-2],其后研究还发现在胶质母细胞瘤、肝细胞癌、髓母细胞瘤以及尿路上皮肿瘤中也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3]。目前,UCC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ERT启动子突变与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病理分型及预后有关,本文就其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TERT启动子概述

人类基因组按功能分为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基因,DNA元件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ENCODE)项目估计80%的人类非编码DNA具有或多或少的生物功能[4],而并非认知的“垃圾”DNA(junk DNA)或乘客突变(passenger mutation)[5],非编码区突变已证实很常见[6],突变位点常位于调节元件[7-8],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等区域,但作用机制不清楚。

TERT基因位于5p15.33染色体区域,TERT在机体中的作用机制如下:端粒酶位于染色体的末端,本质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糖二聚体,生物活性主要由TERT和端粒酶RNA模板完成,其中TERT是端粒酶的活性组分及限速步骤[9],在细胞增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端粒酶作用,随着细胞的分裂以及端粒的逐渐缩短,极大增加了复制的敏感度及基因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细胞寿命降低和细胞凋亡[10-11];相反,在干细胞以及已经发现的不同肿瘤中端粒酶处于高表达水平,从而致使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12]。

2013年TERT启动子突变首次发现于黑色素瘤家系中[1-2],突变率约为70%,随后研究表明其突变还存在于胶质母细胞瘤、肝细胞癌、髓母细胞瘤及尿路上皮肿瘤,突变率分别为83.9%、31.4%、33.3%和64.4%[3]。结合上述肿瘤具有组织更新率低的特点,推测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发生在肿瘤初始形成阶段,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TERT启动子在UCC中的突变情况

不同学者的研究均表明TERT启动子突变常见位点是-124bp G>A和-146bp G>A[3,13-27]。膀胱癌中,西方人群TERT启动子突变率为55%~89%[15-24,27],我国人群为47.8%~61.7%[3,11,26,28-29],其中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为52%[9];在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中,我国肾盂癌TERT启动子突变率为43%~63.7%[3,25,28-30],输尿管癌为11%~19%[29],此外几篇文献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TERT启动子整体突变率为43%(38/91)[29]、76.9%(40/52)[3],国外肾盂癌TERT启动子突变率为47.3%[31]。以上数据表明不同人种TERT启动子突变率存在较大差异,同一人种不同研究机构的结果也不相近。

1.TERT启动子与UCC诊断:Hurst等[19]的研究纳入53例病例,其中51例膀胱UCC组织和尿液中同时出现TERT启动子突变,推测检测尿液中TERT突变情况可能作为膀胱癌筛查指标。Giedl等[17]进行了不同年龄组膀胱UCC TERT启动子研究,发现总体突变率为70.3%(189/269),其中年龄≤45岁组突变率为57.6%,年龄>45岁组突变率为84.8%;进一步将年龄≤45岁组按照中位年龄39岁分为两组,突变率分别为46.3%(<39岁,31/67)和67.5%(39~45岁,52/77);可推测<39岁的患者TERT启动子突变率低,可能与年轻人不同肿瘤致病机制有关。Allory等[13]仅使用TERT启动子突变诊断膀胱UCC,首诊组和复发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2%、42%;血尿无瘤组和无复发组的特异度分别为90%、73%。而Wang等[26]研究的诊断灵敏度明显增加,在42例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的患者中,联合mRNA表达结果,诊断灵敏度高达98%。以上说明,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作为UCC诊断的指标,联合其他指标可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2.TERT启动子突变与尿路肿瘤病理类型:上尿路肿瘤方面,Wobker等[32]共纳入4例良性息肉状内翻生长样上尿路尿路上皮瘤石蜡包埋组织样本,其突变率为100%,位点为228G>A。Wang等[30]纳入17例上尿路肉瘤样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其突变率为35%(6/17),位点为228C>T,且TERT突变组预后较差。Wang等[25]研究发现,尿液中TERT启动子突变可提示膀胱癌,还包括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和肾细胞癌,肾盂癌突变率为60%(3/5),输尿管癌突变率为11%(1/9),肾透明细胞癌突变率为9.3%(9/96),肾嫌色细胞癌突变率为13%(1/8);上尿路尿路上皮癌4例突变患者术前尿液中,突变率为25%(1/4)。以上说明,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作为上尿路肿瘤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评判指标。

膀胱肿瘤方面,Vail等[33]纳入25例腺样良性疾病、29例尿路上皮癌腺样分化、10例原发性腺瘤、10例转移性腺癌,以TERT启动子突变区别膀胱腺样疾病种类,结果表明72.4%的尿路上皮癌腺样分化存在突变,其余组织类型均未见突变,推测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将尿路上皮癌腺样分化从膀胱腺样疾病区分,且尿路上皮癌腺样分化和原发性腺瘤有不同的组织来源和致病机制。Cowan等[15]研究14例膀胱腺癌包埋组织样本,其中肠型和非肠型各一半,总体突变率为28.5%(4/14),其中57%的非肠型发生TERT启动子突变,肠型中未见突变存在;表明同UCC类似,TERT启动子在膀胱腺癌中突变率也较高。Cheng等[14]纳入4种膀胱疾病类型,包括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膀胱内生长式尿路上皮癌、寻常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腺性膀胱炎,突变率分别为15%(4/26)、58%(15/26)、63%(45/71)和0%(0/25),进一步研究发现内翻性乳头状瘤组,女性TERT启动子突变率高于男性;UCC组中,突变与年龄、性别、组织分级以及病理分期无关;15%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存在突变,推测其肿瘤形成过程与UCC形成过程可能有重叠机制。Zheng等[34]纳入12例膀胱小细胞癌石蜡包埋组织样本,突变率为100%,而前列腺小细胞癌、肺部小细胞癌、宫颈等其他部位小细胞癌和正常组织对照组中均未见突变。下述两位学者分别研究两种UCC组织学变异型的TERT启动子表达情况,Cheng等[35]研究不同部位鳞状细胞癌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结果表明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尿路上皮癌鳞状分化组(10例)突变率为70%,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突变率为16.67%,肺部和宫颈部鳞状细胞癌突变率为0%,说明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作为区别发生在皮肤、尿路上皮和肺部的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很好指标。尿路上皮癌巢状变异型可与良性膀胱疾病共存,例如:腺性膀胱炎、囊性膀胱炎、肾源性腺瘤等,如未及时发现,会影响确诊时间和治疗,Zhong等[36]纳入20例巢状变异型、10例大型巢状变异型、3例囊性膀胱炎、3例腺性膀胱炎、3例肾源性腺瘤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巢状变异型中突变17例,大型巢状变异型突变7例,其他良性病变未见突变,推测TERT启动子突变可能用于区别巢状变异型与良性病变。以上表明,TERT启动子亦可能作为膀胱肿瘤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评判指标。

3.TERT启动子突变与UCC预后:TERT启动子突变不仅能作为UCC诊断的指标,对预后随访以及治疗效果评估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各研究的结论存在矛盾。

Critelli等[16]的研究表明,非肌层浸润性肿瘤中TERT启动子突变预示着肿瘤有高风险、高级别及更容易发展成肌层浸润性癌,TERT启动子联合FGFR3突变与复发次数有关(OR:4.54,95%CI:1.23~16.79,P=0.02),且能很好地预测肿瘤复发情况,其准确度为0.80(95%CI:0.71~0.89)。Wu等[28]同样发现TERT启动子突变在肿瘤分级高、侵袭力强的老年患者中突变率更高,生存时间更短。

相反,Wang等[25]发现TERT启动子突变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分级、病理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Kurtis等[21]也发现TERT启动子突变与肿瘤部位、分级、侵袭力无关。此外,Kinde等[20]对14例术前存在组织和尿液突变的患者进行肿瘤随访,通过检测术后尿液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探索突变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发现在8例复发的患者中7例存在突变(87.5%),而6例无复发的患者未见突变发生。

以下两项研究以常见基因等位点rs2853669多态性进行分组,发现不同组的预后生存存在差异。Hosen等[18]的研究表明TERT突变的患者具有更短的端粒长度(0.64 vs 0.85),具有常见基因等位点rs2853669多态性的TERT启动子的亚组患者,其总生存率更低(OR:2.15,95%CI:1.00~4.61),TaG1+TaG2组患者复发率更高(OR:3.68,95%CI:1.12~12.05);Rachakonda等[24]研究表明在TERT启动子突变患者中,缺少基因等位点rs2853669多态性组存活率更低(HR:2.19,95%CI:1.02~4.70;HR:0.42,95%CI:0.18~1.01),对Tis、Ta、和T1分期的患者,缺少基因等位点rs2853669多态性组和疾病复发相关(HR:1.85,95%CI:1.11~3.08)。以上说明利用基因等位点rs2853669多态性对TERT启动子突变患者进行分组,可能可以作为预后评判的独立指标。

4.TERT启动子突变研究水平进展:近些年,关于UCC TERT启动子的研究水平不断进步。Li等[37]从细胞水平研究了TERT启动子突变,发现膀胱肿瘤干细胞(bladder cancer stem cells, BCSCs)普遍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而对应的正常膀胱干细胞(normal bladder stem cells, NBBCs)不存在突变,但可通过进一步诱导NBBCs细胞发生C228T的突变,高表达TERT基因,从而转化成BCSCs,可推测TERT启动子突变是NBBCs向BCSCs转化的守门者。Xi等[38]从实验技术上为TERT启动子提供更大的科研空间,研制出两步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策略,可在人类细胞系内的内源性TERT基因座上引入精确的修饰,为研究端粒酶生物学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并提出了一种低定向效率编辑基因座的通用方法,可对低含量的蛋白进行纯化和可视化。

三、研究展望

虽然关于UCC TERT启动子突变的研究逐年增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破,但仍存在诸多问题:①研究的样本量小,前瞻性实验少;②实验样本来源冗杂;③DNA提取测量标准化不统一;④纳入患者收集临床标本时是否合并其他可能导致TERT启动子突变的疾病,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⑤未建立标本动物模型。所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来探究如何更好地将TERT启动子突变应用于UCC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基因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中。

猜你喜欢
变异型突变率尿路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南宁市1 027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E19-Del、L858R突变临床特征分析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热点突变的ARMS-LNA-qPCR检测方法建立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多索茶碱辅助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中国大陆地区汉族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