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广西为例

2019-02-19 21:43
市场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供给升级

李 楠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广西 南宁 530022)

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侧,需求管理指的是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或抑制需求,防止经济衰退或预防过热;供给管理指的则是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来影响生产领域的效率,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均衡。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由计划经济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演变。计划经济国家在预算软约束的条件下需求是巨大的(尤其是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存在的是严重的产能不足和供给不足,所以必须不断地进行供给管理来增加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简政放权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日益涌现,产能过剩和经济过热的现象也逐步表现出来,并且在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下,矛盾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转轨背景下,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转化,演变为由资本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化;供需特征由需求决定向供给决定转化。由此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变化,逐渐转向供给侧。这种转轨意味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过去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发展要求,并且产生了诸多问题。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并将其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改变长期以来以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达到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目的。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消费等需求是离不开的动力源,然而需求侧管理适合的土壤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而且需求管理仅仅解决短期经济增长问题。但从长期考察更为主要的支撑因素却不是需求,而是有效供给对于需求的回应与引导。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供给型经济体,意味着经济体的产量由劳动力、资本设备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或生产能力决定。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一个经济体是供给决定型的,则其生产要素(如劳动力)的供给基本上接近充分就业状态,从而成为产量的约束。提高供给能力,推动供给侧改革,形成供给侧管理为主、需求侧管理协调配合的政策组合,需要改革一切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包括有效需求不足、要素价格扭曲、创新能力不足、政府管制过多、市场机制弱化、法制不健全等问题。

二、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在于为提升效率和竞争力而引起的分工深化,分工深化导致了产业结构演化。[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消减过量的供给,调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如科技创新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瓶颈制约,给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以更充沛的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分工的深化,从而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广西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广西三次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产业,1992年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06年第二产业占比超过第三产业,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模式,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565.97亿元,增长4.0%,增速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694.74亿元,增长8.1%,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6338.28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6542.41亿元,增长9.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 15.3∶45.8∶38.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51.4%和41.9%。

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已经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投资结构。2015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48.60亿元,同比增长4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479.34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427.01亿元,同比增长18.6%。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比重分别为:4.8:41.4:53.8,这种产业投入结构为广西在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伴随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互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加速融合,向一体化方向迈进。2015年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4420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电子商务销售企业数量攀升超过500家,分布遍及制造、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多个行业。围绕服务消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等新需求,创新型新经济层出不穷,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

四、广西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不够优化,产业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具体表现在:

(一)现代农业基础薄弱

长期以来,一产比重依然偏大,2015年为15.3%,比全国高6.3个百分点。农业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人均1亩以下的农户仍占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20%以下,农业生产仍然以单家独户为主。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40%,低于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

(二)工业增长动力弱

二产尤其工业总量偏小,质量不高。工业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有色、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等原材料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中资源型和“双高”型企业比重高达70%左右,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左右。制造业比重虽高但不强,行业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的加工组装领域,产业链条短,产业内部联系不够紧密,配套能力不强,装备技术水平较低,产业附加价值不高。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制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油化工等行业减产停产的企业较多,增长乏力。

(三)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业总量不足,比全国50.5%的水平低11.6个百分点。商贸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达42%以上,邮电通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总量不大,占比不高。

(四)新兴产业规模小

广西战略新兴产业无论从企业数、总资产,还是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等指标看,都处在较低水平,占广西经济总量的比值不大,对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带动作用。新兴产业创新水平不高,高精尖技术和产品较少,向中高端产业链延伸能力不强,对产业升级缺乏带动力。

五、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广西产业结构发展趋势性分析

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长期以来,我区产业发展缺乏有效整合,产业同质化严重。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区要加快铁合金等重点领域落后产能基本淘汰完成,关停落后企业,整合矿产资源,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缓解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也会加大产业布局指导,突出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减少无效供给,实现梯度发展。同时,加大房地产库存消化,着力化解部分城市商品房库存偏高问题。广西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房地产业、一般基础设施增幅将会趋缓;铝、制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将会转型升级,传统行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加快兼并重组;低端基本消费品比重也将逐渐下降,区域经济走向新型、更加平衡、更加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扩大有效供给。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有效供给不足是导致国内消费外流、消费潜力难以释放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需求和市场的导向下,通过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广西在“十三五”期间,投资重点领域会转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创新和应用、先进制造业、专精新特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以及跨区域先进交通、通信、电力、网络设施等。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核心,打造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攀升的产业结构。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现实与未来产业的平衡发展。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工业化向中高端水平迈进,14个千亿元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9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左右。

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广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策略

从广西来看,“十三五”时期是广西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两个建成”的关键时期,必须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和方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广西跨越式发展。

今后一段时间,广西应坚定不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经济;着力打通和扩大内外市场;着力增加要素供给和实施创新驱动实现“乘法”效应;通过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来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展开,推动广西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为实现中央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为全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应有贡献。

(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区作为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型产业是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把改造提升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作为首要任务,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一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企业装备升级换代,产品提档升级向高品质和产业链前端迈进。例如,原材料产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加快调整优化,大力发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和市场短缺产品,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二是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向差异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变。如汽车产业应加快向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升级。发挥柳州工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北部湾和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三是要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强主体培育、平台建设和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会展、金融、商务、会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行业发展成为服务业主体,减少传统服务业比重,并形成相互促进、互相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四是要培育现代农业优质供给。发挥广西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经营比重,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

抓住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搭建新平台,促进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推出。依托广西产业基础,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大数据、云技术等互联网信息基础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构建新兴经济业态。

(三)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推进供需协同,为产业升级拓展市场

新型城镇化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通过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活方式的变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服务需求的扩大,从而为过剩产能和库存创造需求出口。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新型城镇化还可以带来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达到补短板的目的。因此,要加快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

(四)开放带动,拓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空间

广西在沟通大西南和珠三角、“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广西应抓住时机加快对内对外开放,通过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以西江黄金水道和东向出海通道为纽带,向东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向西加强与西南经济板块的对接;以北向通道为纽带,把中南地区作为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大后方,向南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双向对接国内外区域合作,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不断交互,为区内产品开拓市场,为产业升级开辟空间。

(五)增加要素供给,扩大投资领域

补短板是广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增加要素供给,特别是扩大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广西资本形成总额每增长1%,就能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大约0.15%。因此要实现补短板,必须扩大投资。一是全面放开投资领域,创新投资方式。用市场化的投资策略,而不是依靠政府的产业政策来引导投资结构优化。破除对民营资本进入产业的管制,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大力推进民间资本参与能源、交通、公共服务等长期由国企控制的产业领域。激活民间投资,通过推进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资产证券化等途径筹集资金,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通过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二是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先安排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对支撑转型升级具有引导性、关键性作用的的重大项目。三是加强土地、劳动力、技术、制度等要素供给保障,提高要素供给效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

(六)不断扩大创新驱动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创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是广西化解外部竞争劣势、破解内部发展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首先,要加快培育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区域创新监测中,广西创新意识指数仅有17.44%,远低于全国46.21%的平均水平,居全国最后一位。因此,必须以更包容的态度、更积极的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破除限制创新精神的不合理约束和制度瓶颈,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其次,要加快实施“产学研介金”协同创新计划。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学研输出、金融助力、中介服务为一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技术转化基地,完善创新服务机制,缩短产学研合作距离,形成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利益共同体。第三,深化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引培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更加合理的股权激励、分红激励机制。探索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进一步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充分体现人才创新价值和特点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依托广西产业人才需求,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广西创新创业。加快院士储备人才、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建设一支本土特色创新团队。

(七)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

当前,我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新动能的培育和旧动能的转化仍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必须通过相关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来建立健全产业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改善金融结构,保护投资者利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消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部门权力清单式管理,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要素价格改革,通过放松或取消价格管制,减少市场价格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优良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广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供给升级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回暖与升级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