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连市旅顺口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与对策

2019-02-19 21:43江后安
市场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空巢子女养老

江后安 马 越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52)

一、概述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空巢老人一般情绪不稳定,经常有郁闷、孤单、寂寞的感觉。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常常会有自责倾向,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当然在生活中这些老人也会因为长期无人照料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导致生活不易,长此以往,使他们精神落寞,郁郁寡欢,从而出现轻生念头。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根据大连市2010年人口普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步增高。2000年,大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4.4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比1990年提高了2.75个百分点;2010年比2000年提高3.18个百分点,老龄人口呈递增趋势,平均每年新增老龄人口超过3万人

空巢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时代产生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全市的国情相对于西方大国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不够先进,因此在当时人口便是劳动力,人口便是发展力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以发展速度第一的水平使得目前跻身世界前列,当然这也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比如老龄化问题。根据目前发展态势,人口老龄化问题必将愈演愈烈,然而这给年轻子女的压力注定越来越重,这将使得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

(二)研究意义

解决“空巢老人“问题能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空巢老人老无所依,老无人问等现象,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能够让社会更加关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不利影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市民的幸福感,有利于政府对空巢老人的社保投资,减轻年轻子女的压力,让外出务工子女安心投入工作,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整体发展。

三、关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养老状况分析

(一)调查地点和调查对象的选取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间显著。

文章以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柏岚子村为例,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需求满足程度进行分析。

(二)养老现状及老人需求

老人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中,来自新农合、村集体的养老金所占比例最高,为67.5%,老年人每年领取是养老金在2000-12000元之间不等。其次为子女赡养,比例为50.6%。尽管如此,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生活非常节俭,能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已经很困难。并且,大多数老人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如果一旦出现由于外在客观原因导致其收入来源中断、疾病等情况,就会造成入不敷出,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三)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

大多数老人的日常生活都是由自己及家人来完成,其中配偶及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配偶离世,可能子女在外劳务,因此独居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

随着周围同年龄段人口越来越少,老人的生活圈子也变得越来越小,大部分老年人经常会觉得非常寂寞、孤独,而聊天、找人倾诉苦闷、与人分享快乐是排解孤独的方法之一。

四、解决对策

(一)养老问题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老年法规体系

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领导,主动协同有关部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的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将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更加具体化。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上,必须设立相应的基层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临时困难,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逢年过节为空巢老人发放慰问金。

2.家庭与社会双重养老

未来的全市养老问题,不论是重点还是难点,都集中在农村。因此通过调动基层力量参与并发挥其在养老问题中的中坚作用,对于解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树立较强的老龄意识,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积极制定有利且符合实际的措施,使老年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真正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以及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社会事业中去,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全市实际情况来切实解决此问题。

(二)治病问题解决对策

1.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早在1986年开始实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也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作出积极响应,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而保障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全市已经着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这一举措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响应与支持,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制度定将对全市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2.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为了迎接下个世纪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际产生的养老金支付危机,我们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改为“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但是由于当前国企处于重组动荡期,养老金替代率不断提高,事实上,“个人帐户”已经起不到积累的作用。存入的基金甚至不能满足当期的支付,“个人帐户”只起到了支付退休金的计算方法作用。因此,要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难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门诊用药的报销范围,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住院报销比例。

(三)生活问题解决对策

1.加大农村养老机构的兴办力度

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收入较高但身边没有子女或者子女没有时间照顾其生活,针对这样的群体特征,为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可以加大农村养老机构的兴办力度。对有意向创办农村养老机构的个人或企业,政府可以放宽优惠政策,比如降低税收、土地租赁等方面的费用,为农村养老机构的创办营造积极健康的分为,进而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

2.加强基层组织的作用

一是实施基层干部与空巢老人“一对一,结对子”制度。这样可以将空巢老人的日常情况做到及时理顺和掌握,深入了解他们的各项特征和诉求。基层干部要真正做到,到空巢老人家中进行定期走访,不仅要将关怀送给老人,而且要积极联系老人的儿女,做好老人和儿女之间沟通的桥梁,为老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是组织老人相互照应。可以在农村空巢老人中,选出代表,比如已经退休的老党员、老村干部或者有文化的老人亦可,以村为单位,成立老年人组织,组建文体队伍。这样,既可以让老人们能够互相照顾,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些老年代表的带领下,帮助村委会做好日常工作的配合。使空巢老人从“空巢”中解脱起来,融入整个老年集体,既消除了孤独感又为村里发挥了余热。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组织社工人员,介入农村空巢家庭,采用社会学的工作方法,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进而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内在需求,尽可能减少老年人不良行为的发生。积极鼓励青年志愿者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一系列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服务。

(四)精神文化问题解决对策

1.政府方面

虽然,老龄化程度在逐渐加剧,但是不可否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在不断随之提高。加之儿女工作繁忙,为了避免“空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走出家门,走入社会,继续工作。因此,政府可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并做好相关社会导向,帮助老年人树立新型价值观,鼓励其“二次就业”,积极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2.老年人自身层面

一是老年人要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加强交流、开阔视野。一个人不能脱离周围环境孤身自守,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农村老人要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广交朋友,乐闻天下,从一己的孤单寂寞中走出来,放眼天地宽。

3.社会层面

(1)加强全市人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树立一个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的观念

目前,“老人”身份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在某些家庭中,认为自家老人是阻碍自己前进发展的累赘,殊不知,这些老人经历过战争的摧残,在国家贫困潦倒之际,坚信祖国终有一天会繁荣富强,并始终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可以说,没有21世纪的老人,就没有21世纪的中国;在社会中,老人不知不觉与“碰瓷”关联到一起,导致现在走在街头或者马路边,老人一两米之内,无人靠近,即使老人摔倒了,第一件事不是搀扶而是拍照留下证据,更有甚者溜之大吉,当然有个别老人碰瓷是存在的,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不能说是老人都变坏了,而是有些坏人变老了,因此,我们不能贸然断定老人都爱碰瓷,应该相信老人,采用合理方式帮助老人,树立全民族关老爱老敬老的观念。

(2)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空巢老人活动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即将投身于祖国建设中来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德素质,关系这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在大连市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空巢老人活动,有利于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会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以及自我的发展。

猜你喜欢
空巢子女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