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泾县兰香茶品牌 做大泾县茶产业

2019-02-20 03:06杨春香
蚕桑茶叶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香茶泾县茶业

杨春香

(泾县农技推广中心 242500)

泾县是安徽省的重点产茶县,泾县兰香是泾县区域公共品牌,生产区域涵盖泾县汀溪乡、蔡村镇、茂林镇、榔桥镇等9个乡镇46个行政村,茶园面积6 000hm2,年产量2 700t,年产值达4亿元。茶产业是泾县的十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泾县茶农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起,各级政府一直以品牌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工作,整合资源,壮大茶叶产业,显现出突破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1 主要做法及成效

1.1 成立泾县茶业协会,整合茶叶品牌

泾县茶企为抱团发展,2011年3月通过泾县民政局登记正式成立泾县茶业协会。针对泾县茶叶品牌多而杂的现状,政府引导,2012年由协会申请并被国家商标总局批准注册了“泾县兰香”证明商标,证明商标所有人为泾县茶业协会。“泾县兰香”证明商标是对泾县特定范围内生产并有特定质量和标准的茶叶证明标志,被符合条件的泾县茶农和茶叶企业使用。

1.2 出台优惠政策,加快推动泾县茶业发展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每年整合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开发、产业化贷款贴息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3 000万元以上,集中支持省级现代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区建设和茶产业发展。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茶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产业相关建设工作。

1.3 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依托省级现代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强化示范区茶园基础建设,繁育和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改造低产老茶园,全面实施茶园标准化建设和推广茶树标准化栽培。二是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美化茶园环境。示范区茶园全面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杜绝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同时加强对茶园的水土治理与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加工。兴建较大规模的名优茶标准化加工厂,集中农户鲜叶,批量加工经营,增加茶叶综合效益。

1.4 做好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发挥资源优势

2011年、2017年,“涌溪火青”、“汀溪兰香”就已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8年茶业协会作为泾县兰香茶地理标志申请人,向国家农村部申报并取得了“泾县兰香”农产品地理标志,使得泾县茶叶行业地理标志达到3枚,进一步加强了泾县名茶品牌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了泾县茶叶产业的自然优势、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

1.5 举办茶叶展销会,打造泾县兰香茶品牌

将泾县兰香茶作为公共品牌重点打造。集中和统筹各方资源,每隔1~2年举办一次泾县名优茶展销会,加快提升泾县名优茶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多次在北京、南京、浙江、合肥等大中城市举办泾县兰香推介会,宣传泾县,推介泾县兰香、涌溪火青、中徽乌龙茶三大茶叶品牌,依托大都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寻求社会各界合作伙伴,将泾县茶叶畅销全国,誉满世界。

1.6 参加名优茶评比,提高泾县茶叶知名度

为宣传泾县、扩大泾县茶叶知名度,做大做强泾县茶产业,多次组织泾县名茶参加名优茶评比。由于泾县茶叶品质上乘,多次获得金奖,其中2018年,泾县名优茶参加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产品评比,泾县兰香、汀溪兰香、涌溪火青荣获三枚金奖,此次名优茶评比,含金量高、规模大、规格高,大大提高了泾县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泾县兰香茶从品牌向名牌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泾县兰香茶的市场占有率。

2 品牌建设存在问题

2.1 茶园基础薄弱,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泾县茶园较分散,配套基础设施薄弱,加之部分茶农观念转变不及时,对“生态”概念认知有误。茶园粗放管理,茶树长势差。茶园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2.2 品牌所属不清,主体不明确

“泾县兰香”证明商标所有权为泾县茶业协会,使用权为泾县范围内符合生产兰香茶经营者,使用权具有共享性,品牌所属不清,由于主体不明确,分散经营的格局无法被打破,导致品牌使用者对品牌不加爱护、不负责任、甚至不计后果,只想从品牌中获利,而不愿为品牌的发展付出。

2.3 市场秩序混乱,监管体系执行不力

泾县兰香茶品牌属于茶业协会所有,协会本应该是连接政府与企业、茶农的桥梁,是公用品牌使用的直接管理者,但目前协会与茶农关系疏远,对企业也缺乏号召力和约束力,常规运行多依托于政府,缺乏独立意志,对品牌监管也缺乏话语权。

2.4 品牌宣传投入高,监管难度大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维护,实际上是商标维护、监管组织机构建立、生产设施配套维护、宣传推介开展等,任何一项事务都意味着资金的投入。

3 建议与对策

3.1 夯实茶园基础,确保源头质量安全

一是新辟茶园要向无污染的山区转移,保护环境,并优化和改造好老茶园周围环境,力求向生态方向转化;二是致力推广良种,建设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高效茶园;三是茶园管理上严格农药、化肥等投入物的使用和管理,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改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手段进行综合病虫害防治;四是建立规范化的培管体系和可追溯的农事记录制度,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茶园基地;五是鼓励支持行业协会、品牌创建主体开展标准制定、技术服务、市场推广、品牌培训等业务,加快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管理制度。

3.2 明确产权,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作用

品牌打造离不开企业的主动作为,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引导。泾县兰香茶品牌应当遵循市场规律,政府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在创品牌、扩影响、拓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完善品牌建设的扶持政策,为品牌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培养茶叶协会独立性,组建一支泾县兰香茶品牌执法队伍,可以适当向品牌使用者收取一定管理费用,对不按规范使用泾县兰香茶商标,进行惩罚,成为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3.3 培育龙头企业,开展利益联结模式

公共品牌需要企业品牌支撑,企业品牌需要公共品牌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于贫困地区引进和新建的茶叶企业,给予一系列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积极引导茶业企业、合作社与茶农特别是贫困群众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模式,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企业或合作社带动,风险共担、利益共赢。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化扶贫之路,缓解产业发展缺少主体带动的难题。

3.4 加大宣传推广,扩大泾县茶叶知名度

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品牌持有人,加强与权威广告经营商的合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国内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介。二是继续办好泾县兰香茶博会,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举办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鼓励茶叶企业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产品发布会等营销促销平台,促进泾县兰香茶品牌“走出去”,提高品牌影响力。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进一步扩大泾县茶叶知名度。

3.5 加强同科研院校合作,培养企业人才

加强同科研院校合作,开展茶树资源、育种、植保、加工、茶文化等方面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示范推广课题,提高科技和业务技术水平,在合作中,学会使用先进的设备,掌握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创新。通过合作充实壮大企业科技队伍。培养一支能在国际国内大市场闯荡的营销队伍,培养懂得市场理论和品牌策略的市场精英。

3.6 发挥旅游资源,坚持茶旅融合发展

凭借泾县优越自然环境与悠久茶文化历史,依托泾县境内著名的月亮湾、水墨汀溪、黄田洋船屋及古村落等景区,充分挖掘和打造与茶叶息息相关的集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等活动于一体的茶旅结合的旅游产业,发挥文化和旅游资源对茶叶品牌的提升作用。

猜你喜欢
香茶泾县茶业
基于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抗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机制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月兔香茶凝紫砂——谈谈“玉兔壶”的工艺之美与象征意义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茶业大事记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