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晚期病人照顾者体验的质性研究

2019-02-20 03:25
循证护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个案受访者食管癌

食管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国2015年肿瘤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管癌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1]。外科手术是目前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食管肿瘤症状不明显,大多数病人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2],错失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最适时间[3]。多项研究显示:病人羅患肿瘤后,不仅病人本人需要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病人家属同样也要承受时间、精神、财力上的压力[4-7]。大部分家属在获知病人病情后会表现出惊讶、不能接受、悲伤、恼怒,甚至悲痛欲绝等情绪反应[8],进而对病人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深入访谈食管癌临终病人照顾者心理体验,旨在为制订更有效的、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食管癌临终病人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照护对象病理诊断为食管癌;②受访者照护对象处于食管癌晚期临终治疗阶段;③与病人关系为配偶或子女,且长期共同居住;④受访者具有良好的认知和沟通能力,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共纳入15名照顾者,其中男5人,女10人;年龄22~65岁,平均48.6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与受访者深入会谈获取其真实感受和体验。根据研究目的,查阅文献,结合心理专家意见制订访谈提纲:①此时您最强烈的心理感受是什么?②从发现家人为食管癌到其发展为晚期期间,您的心理感受是什么?③病人可能随时离开,病人离开后您有什么打算?您最担忧的是什么?根据受访者意愿,访谈避开病人,一般选择在病房宣教室进行。访谈过程中,仔细倾听并观察、记录受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如面部表情、手势及语调情绪等,每次20~30 min。运用Minichiello等提出的刺探和引导方法,使受访者更深入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担忧等,但研究者不主导会谈内容和方向[9]。

1.2.2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①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记录;②提取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总;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主题;⑦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研究者对收集到

的资料进行连续、反复分析并整理成文字后,由2名研究者再次独立分析已整理好的文字信息,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归纳,以提高资料的信、效度和分析、解释的合理性、逻辑性。

2 结果

2.1 主题1:在减轻病人生理痛苦方面有强烈需求

2.1.1 减轻疼痛的需求

所有受访者明确表示,最让他们崩溃以及无法承受的是病人疼痛发作时的情形。个案15(哭泣):“我爸是个特别坚强的人,现在每次疼起来我都能看到他脸色苍白,来回变换体位,有时汗珠直往下滴还不愿意麻烦别人,我心里特别难受,想要帮他减轻痛苦。”个案2:“每次疼起来我爸都会发脾气,着急打止痛针,对我和护士也会大喊大叫,我很着急但有时也很生气,只能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个案10:“看着他疼得死去活来,我只希望赶紧给他打止痛针,可有时候医生说跟上一针间隔时间没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2.1.2 保证充足营养的需求

食管癌晚期由于肿瘤消耗、进食不良等原因,病人营养状况越来越差。大部分家属希望可以保证病人的营养供给,延长其生存时间。个案6:“现在她每天都吃不下东西,这样下去人很快就不行了,你们好好想想办法,给她补充营养。”个案8:“每天通过输液补充营养也不行,一输就是一天一夜,本来吃不下,再睡不好把人都累垮了,不是可以插胃管吗?”

2.2 主题2:产生负性情绪

2.2.1 否认与逃避

当家属得知病人已进入肿瘤晚期,不可逆转时,会产生否认心理,内心不承认事实,认为还有治愈的希望。这些都是其对应激事件采取的心理防御方式。个案3:“我不相信已经进入了晚期,爸爸经历了放疗、化疗一系列痛苦,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个案11:“放疗前医生说,我爱人的情况5年生存期大约可达到50%,是不是你们诊断错了呢!”

2.2.2 无助与自责

大部分家属陪病人经历了整个疾病发展过程,直至进入晚期,面对病人即将离开的事实,家属会产生无力及挫败感。个案4:“只怪我对爸爸关心太少了,爸爸说咽东西难,我也没放在心上,等发现已经错过治疗最佳时机了(哭泣)。”个案9:“都是我太自私了,这么多年家务活从来都不干,也不让着她,经常惹她伤心。”个案14:“我觉得我很没用,连给他找一个大医院住院都找不到”。

2.2.3 内疚

个案14 :“我觉得我太自私了,有时候看着他那么痛苦,我想还不如早点离开,自己解脱了,家人也解脱了。可是我怎么能这样想呢,我简直罪大恶极”。

2.3 主题3:存在预期性丧失的焦虑

2.3.1 对未来分别的焦虑

大部分照顾者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情绪低落,对未来产生焦虑、恐惧。个案5:“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我无法想象他离开后我一个人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个案1:“妈妈身体也不好,我不知道爸爸离开后我一个人该怎么承担起这个家。”个案13:“我不知道孩子失去了父亲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业,以后遇到事情我该找谁商量”。

2.3.2 社会适应能力减弱

部分照顾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减弱。个案5:“我以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现在我最怕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我听不了大家向我询问他的病情,我知道大家是关心我们,但是我打心底很厌恶一遍遍的提起来。”个案10:“我现在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待在家里,我实在太累了。”个案2:“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我们家已经欠了外债,我现在不敢应约和朋友一起出去,也不敢约朋友,我害怕大家用怜悯的眼光看着我”。

3 讨论

3.1 重视病人的生理需求

研究显示:病人疼痛时的反应会影响照顾者的情绪。疼痛是晚期肿瘤病人最常见症状,病人及家属对疼痛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癌痛及镇痛知识,可能影响疼痛治疗效果[10]。护士应在病人舒适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止痛药的使用原则,缓和病人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减轻其焦虑心理。营养供给方面,对可进食者可鼓励其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行胃肠外营养。

3.2 加强照顾者心理支持

肿瘤晚期病人不仅要忍受躯体疼痛,还要忍受精神痛苦。家属在照顾病人期间同样受负面情绪影响,且要面临失去亲人的痛苦,故会出现心理问题[11]。研究显示:家属会和临终病人经历相似的悲痛心理过程,包括震惊、否认、愤怒、悲伤、忧郁[12]。 蒲静等[4]对156例晚期食管癌病人家属的分析结果显示:53.85%的照顾者有焦虑症状,37.18%的照顾者有抑郁症状。本研究显示:长期照护以及病人情绪、症状等,容易引起家属焦虑、抑郁、恐惧及无助等心理反应。对此,护理人员应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采取倾听、共情等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家属给予针对性治疗。

3.3 提前做好照顾者的哀伤辅导

本研究发现:大部分照顾者对亲人将要离开产生焦虑,对以后自身生活觉得无望,丧失生活动力,进而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做好居丧期家属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帮助其及早从悲伤情绪中解脱出来,还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13]。因此,提高家属的认知功能,让家属了解疾病和死亡的相关知识,认识健康与死亡是生命存在连续的统一体,在健康时接受死亡教育,能够以健康的心态正视死亡、承认死亡,是提高人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另一侧面[14]。而如何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死亡过程,帮助他们完成哀悼的分离冲突,在护理工作中既重要又具有挑战性。目前,我国各大医疗机构的护理方式比较单一,对照顾者的心理护理重视较少,可借鉴国外做法,帮助家属顺利渡过哀伤期,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15名食管癌晚期临终病人照顾者进行访谈,揭示食管癌晚期病人主要照顾者的真实心理反应,提炼出在减轻病人生理痛苦方面有强烈需求、产生负性情绪及存在预期性丧失的焦虑3个主题。发现食管癌晚期病人照顾者心理负担较重,容易被忽视,缺乏相应的疏导途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提示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还需关注照顾者的心理变化,积极给予针对性干预,让其感受到情感上的陪伴与支持,能够在心理上认识死亡、接受死亡,从而增强其生活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陪伴病人。

猜你喜欢
个案受访者食管癌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