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重在活化“提”法

2019-02-20 04:42
视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态语言

□ 张 莉

“看文先看题”“题好文一半”,对一档电视新闻栏目来说,则是看片先看“提”、“提”好片一半,这个“提”就是内容提要。由于电视线性播出的特点,提要的提前提示能否提神、提味、提质,是提领、提引观众往下看的重要因素。虽然新闻重在内容,但中规中矩、平淡寡味的提要无疑让人提不起兴趣,也会可惜了好的内容。新闻提要被称为“提要题”,它如同新闻的标题一样,是新闻的“眼睛”,新闻栏目要“吸睛”首先得擦亮自己的“眼睛”,尤其是全媒体传播的刷屏时代,应对碎片化、浅收视、频换台的越来越挑剔观众,如何“为伊消得人憔悴”来为新闻画龙点睛呢?关键要在“提”字上做好文章。

一、提神:创新表达

目前提要存在着简讯化、工作化、空洞化、陈旧化的现象,改文风、增脑力是当务之急,让提要亮起来、活起来、鲜起来、新起来。

(一)去工作化,增强接近性。提要不是黑板报、宣传单,不能变成文件宣讲、工作总结、八股文章,而是要只选取新闻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以专业眼光、工匠精神、鲜活语言加以呈现。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划重点,找出观众最关心、新闻最亮眼的信息。比如:蓝天工程——蓝天不再静等老天刮大风,我市刮起强劲的降霾之风,从控车、控煤、控尘、控工业污染四方面减少霾源(谐音“埋怨”),改善空气颜值,提升城市气质。二是蹭热点,善借热点、热词,抢占观众注意力风口。“投资不过山海关”是东北的一大痛点,有一条关于改善营商环境的提要就是“亲清育沃土,山海关不住,上半年全市平均每天引进内资3 亿元”。三是抢落点,多从民生角度着眼,让观众觉得信息有用。一方面要善于从简讯中提取服务信息,尤其是天气、交通、新政等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资讯;另一方面要把硬新闻变软,变疏远为贴近。例一:扇贝增添新品种——爱吃扇贝的市民有新口福,一种来自北美的扇贝在本地人工育苗成功,即将开始大规模养殖;例二:大道夏天种大树——今夏走在大街不会再那么晒,新栽上万棵大树为你送荫凉。

(二)去抽象化,增强鲜活度。提要少不了概括、概念、数据、术语,但不应过于抽象或专业,让人敬而远之,因为越抽象只会越疏远,只有越具体才会越生动。例一(概括):构筑立体交通网——地面、高架、地下、海底大干快上,干道、支道、轨道、隧道连线成网,城市道路越来越宽广,越来越通畅。例二(概念):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曾经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美如画,农村环境整治“整”出美丽乡村。例三(数据):全年新增注册企业8 万多家,吸引内资1100 亿元、外资550 亿美元——平均每天诞生200 多个老板,吸引内资两亿元、外资1.5 亿美元,改善营商环境进行曲震响大连高质量发展集结号。例四(术语):精准国际化战略——四家研发中心设到欧美,一半一线工人开上轿车。某企业在国内市场低迷时,依靠国际化战略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

(三)去平淡化,增强感染力。提要要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为之一振、余音绕梁,自然不能平淡寡味、四平八稳,而必须别出心裁、深推细敲,力争语不惊人誓不休。例一(别出心裁):今年全市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0 万亩——再见,玉米!你好,果菜!今年全市调减大田种植面积20 万亩。例二(语出惊人):云计算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天空飘来一朵“华为云”,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及时雨”。

(四)去陈旧化,增强时代感。经过多年“走转改”,新闻文风已大为改观,但积习难除、恶习难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因为新闻贵在“新”,不仅事例要新、观念要新,语言也要新,为此,要善用流行语言和群众语言,特别是网络语言,尽管是“网民已过河,我们还在摸石头”,但只要不是粗鄙生僻或明令禁止的词,如果精致匹配,都可以尝试着使用。例一(老话新说):高新区向更“高”更“新”发展,呈现新气象,高新技术产业不断长出“小鲜肉”,迈向“高大上”。例二(新事新说):用“健对键”减少“面对面”“,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长智慧,更让百姓得实惠。

二、提味:丰富语态

孙玉胜的《十年,改变从语态开始》在电视新闻界影响深远,其倡导的平民语态至今仍是业界的导向,这种语态可以简单概括为:官媒不打官腔,轻快而不轻浮。对提要来说,以下几种语态别具一格、极有韵味。

(一)幽默。恰当的风趣幽默与新闻的庄重严谨并不矛盾,关键是要自然贴切。方式一:围绕关键词阐释或引申。例一:引入专业队,告别“野路子”,让野广告不再任性“撒野”。方式二:取字词谐音。例二:科学种田,越种越甜。方式三:善用顺口溜。例三:老乡遇电商,收入蹿一蹿。方式四:正反对比。例四:尾气污染,前端防治。方式五:巧用网络语言。例五:市民“小目标”,整改大方向,上下齐点赞。方式六:说好“俗话”。例六:供暖期温暖与蓝天兼得,这个可以有!

(二)亲和。浓情时刻,尤其是春节等重要节假日,语态不能过于生硬冷峻,而应轻快活泼,特别需要亲和亲民的柔软表达方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这方面为业界树立了标杆,也被业界广泛效仿,除连续多年主播拱手拜年,提要也特别亲切温馨。如2014年除夕的提要开场语是:“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给您拜年了!过去一年《新闻联播》时刻牵挂您的生活,除夕这一刻,《新闻联播》真诚祝福您的团圆,我们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陪您一起过除夕。”

(三)强硬。对不良现象、不正之风等坚决说不,对好人好事、新事新风等坚决力挺,也是媒体应有的态度,态度强硬方显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例一:制售假劣农资,严打!校园欺凌,住手!例二:春节餐桌,得盛宴不剩!

(四)悬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个名牌栏目叫《追问新闻》,其提要全是提问。提要之所以采用提问方式,是因为悬疑吸人眼球,能让人产生猜想,看个究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只要问的是公众关切、时下关注的热点难点,都会有好效果。例一:本市高校毕业生去哪了?调查显示:留在本市最多。例二:“走出去”,如何两难变两全?例三:互联网金融,是风口还是刀口?

(五)叫卖。叫卖是为引人注目,卖什么吆喝什么。精心制作出的新闻当然需要引起观众注意,只要掌握好分寸,也会取得较好效果。例一:金点子,一千万,有本事到自贸区来拿!例二:市长喊官员经常上网看看!

三、提质:找寻“金句”

提要之“提”,重在提质,那些朗朗上口、回味悠长的名言警句式“金句”,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稀缺品,是快闪秒杀的吸睛术,会将提要提升到一个新境界,这既需要苦思冥想去总结提炼,也需要注重平常积累、积极学习借鉴。

(一)原文引用式。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名言警句、俗话俚语等浩如烟海,将其恰当地引入提要中,会让提要增色不少。当前要积极和善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及箴言、用典,这既是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新闻高度、提要精度、语言亲和度的有效方法。例一“: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春走基层》,走近节日坚守岗位的追梦人。例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土门子村从大连最穷变为“中国最美”,走上“绿富美”发展新路。

(二)学习借鉴式。借鉴他人“金句”,加以改造,为我所用。这些“金句”可以出自名人名言、群众语言,也可以来自报刊杂志、网络语言,其中尤以群众语言和网络语言最为生动鲜活、逼真传神、时尚有趣,运用得当会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例一(群众语言):千条成条,不落实就是白条,各地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奉行“三十六计,干为上”。例二(网络语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走咱就走!年轻人流行自由行。

(三)自主创新式。自创“金句”,是对提要编写者文化底蕴、学习思考的最大考验,也是提要编写的最高境界,正因为难度大,所以才显水平、见真章,但只要敢闯敢试,努力体现时代高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语言亲和度,也会收获“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例一(时代高度):用含绿量、含新量支撑增长含金量,去年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例二(思想深度):满城好声音,却无好歌曲,市音协重金支持原创。例三(情感温度):快递真快!如何更好?各快递公司出实招。例四(语言亲和度):修得了电表,玩得转电脑,《爱国情奋斗者》讲述大连工匠那馥,看这位高级技师兼高级工程师究竟高在哪里?

猜你喜欢
语态语言
语言是刀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动词“Take”的用法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
动词的时态、语态
语言的将来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