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到宜宾长宁地震:突发自然灾害新闻报道变化分析

2019-02-20 04:42
视听 2019年11期
关键词:长宁宜宾汶川

□ 文 希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于2019年6月17日晚22:55分发生震源深度为16 千米的6.0 级地震,2.0 级以上余震多达68 次,成都、自贡、乐山等周边城市,重庆、贵州、云南等相邻省市均有较强的震感。此次宜宾长宁地震的发生与2008年汶川地震相距11年,11年的时间里,新闻媒体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再到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单一的新闻报道方式转变为多媒体融合报道。作为典型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报道,地震报道是与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新闻实践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对新闻时效性、新闻专业主义、社交媒体这三个方面对两次地震相关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宜宾长宁地震的新闻报道呈现出的新特征,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报道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新闻时效性与消息来源:地震预警倒计时备受关注

四川省汶川县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发生8.0级大地震。最早报道汶川地震的新闻是在地震发生24 分48 秒后。新华社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体发出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内的通讯消息。接着新华社又陆续在3 分钟内更新了地震具体地理位置和震级的相关消息。中央电视台在当日下午15 点整紧急推出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直观全面地向受众报道灾区情况和救援进展。中国地震局的数据监测和紧急赶往受灾现场的新闻从业人员的报道是此次地震的主要消息来源。在移动网络技术相对落后的环境下,受灾地区及周边出现不同程度的断电断网情况,受众接收信息受阻,仅仅依靠广播播报传递信息难以满足受众获取灾难信息的需求。

在汶川地震发生11年后的今天,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新闻报道添砖加瓦。如今突发性自然灾害报道更多依靠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宜宾长宁地震发生后的首条消息是由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于2019年6月17日22 时58 分38秒自动生成的,这条标题为《四川宜宾市长宁县附近发生5.8 级左右地震》的消息来源是“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是地震发生3 分钟后。与传统的新闻相比,这条地震消息不到100 字,由1 个大标题和63 个字符的段落组成,里面虽然没有显示震中地图和地形图,但是用文字清晰显示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理位置,结果来自地震台网的自动测定。机器人自动生成这条信息仅用了38 秒,以最快的速度向受众传递了地震相关的重要信息。几乎与此同时,官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也发布了宜宾长宁发生地震的消息。微博、微信双管齐下,让受众在第一时间知晓地震相关信息,为逃灾避险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此次宜宾长宁地震的预警倒计时备受瞩目,牢牢占据热搜榜。地震预警是依据提前在可能发生地震区域安装的地震传感器发送的监测数据,在震源地还没有波及到邻近地区之前,用以秒计算的预警倒计时给群众预留逃生时间,其主要原理是电波的速度比地震波快。此次大陆地震预警网根据与震源中心距离的监测数据,分别给宜宾市、乐山市提前了10 秒和43 秒的预警时间,给成都180 所学校和110 个社区提前了61 秒预警。科学研究表明,提前3秒预警人员损伤减少14%,提前20 秒人员损伤可以减少63%。由此可见地震预警在减少受灾地区人员损伤层面上的巨大作用。地震预警倒计时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为群众争分夺秒地逃灾避险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提升的新闻专业主义:真相战胜谣言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基本观点是新闻工作者要保持中立,坚持客观、真实、全面、公正的原则报道新闻。假新闻、谣言通常在社会环境不稳定时期发生,因此灾害发生的时候,也是谣言容易滋生的时候。当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较多的虚假新闻吸引阅读量,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如在汶川地震中,被困36 天靠啃煤土喝雨水创造生命奇迹的猪坚强走红网络,蹭猪坚强热度的汶川地震猪坚强只剩两条腿的假新闻甚嚣尘上。事实上,猪坚强一直待在建川博物馆。成都商报记者去现场拍下猪坚强完好无损的照片后才攻破这条假新闻。在地震灾害新闻报道中,媒体需要以服务公众为宗旨客观真实地传播灾情信息。日本公共电视台NHK 在2011年日本9级特大地震中客观播报灾难现场情况,积极承担起媒体向受众传播准确真实地震信息的社会公共责任,以人为本,不以血腥画面和遇难者遗体博取受众眼球,体现了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这也是NHK成为日本指定报道灾难新闻法定机构的重要原因。

在宜宾长宁地震的报道中,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主义有较明显的提升。及时公开地跟踪报道受灾人数、地区、地震余震情况,播报民警救援情形,科普公共预警系统,传播地震逃生自救的方法。针对外界质疑本次地震与大规模的人工页岩气开采的人类活动有关的传闻,四川省地震局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宜宾地震情况进行说明。面对新闻媒体记者们的提问,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杜方表示,长宁县的地理位置处于地震带区域,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地震活动,从监测地质数据来看属于天然地震。杜方的说明攻破了外界关于过度开采引发地震的传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恐慌。媒体可以从新闻发布会这种权威机构入手,及时透明公开转发权威信息,塑造媒体的公信力,各新闻媒体开辟辟谣专栏,粉碎谣言滋生的温床。

三、受众参与:社交媒体轮番上阵

社交媒体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期还未被广泛提及和使用,无法发挥其作用。大多受灾地区断电断网,给信息传播带去极大的困难,灾民无法联系上家人,地震信息无法及时获取,谣言滋生,不安情绪蔓延,造成社会恐慌。当时媒体传播地震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但是广播媒介单向传播模式的局限在于无法及时对受众的疑问做出解答,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反馈渠道,在社会情绪安抚方面存在着较大缺陷。相比于11年前的汶川地震,日益成熟的社交媒体成为宜宾长宁地震报道传播的重要场域。

中国地震台网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及时、精准、迅速地将地震消息传递给公众,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直接转发或者补充更新地震信息形成裂变式传播,有效提高了灾害性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扩宽了传播范围。除此之外,公众还可以通过发布朋友圈向家人朋友传递自己平安的信息,恐慌、不安、惊吓、害怕等社会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对公共事件的讨论,形成群众情绪共振的场域。如公众讨论形成的话题“地震时你想到的第一个人是谁?”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网友们将地震发生后发朋友圈的行为戏称为“地震朋友圈”,可见社交媒体对地震信息传播的影响力。社交媒体不但充当了地震信息的传播者,社会情绪的稳定剂,而且还为新闻信息的生产提供了助力。用户拍到的受灾画面成为新闻信息的素材,用户生成的UGC 新闻内容也为地震报道作了重要补充。新闻记者、救援人员尚未到达灾区现场时,受众在现场拍摄的视频、图片就成了第一手信息。在融媒体时代,各大传统主流媒体也越来越重视社交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能力。

四、结语

2008年汶川地震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都是无可比拟的,但是从汶川地震到宜宾长宁地震的11年时间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新闻媒体在突发性地震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中专业性的明显提升。在宜宾长宁地震的新闻报道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是新闻媒体在突发性自然灾害报道中的助推器,极大地提升了报道的时效性、准确度。受众通过社交媒体的参与丰富了灾难性新闻报道的信息来源与传播渠道,也形成了受众情感共鸣的新场域。新闻从业者本着追寻事实真相和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体现了服务公众的宗旨,整体上提供了真实、实用的地震救援信息,灾难预警有效地降低了人身财产安全损失,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我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长宁宜宾汶川
云上远眺新汶川
川南长宁背斜形成的几何运动学分析
赞长宁地震台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宜宾(外四首)
2017上海自行车联赛·长宁天马站雨中酣战顺利落幕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
另一种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