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2019-02-20 20:41张君第
关键词:贫困家庭贫困学生贫困地区

张君第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为新时期扶贫开发提供了行动指南。伴随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教育扶贫的重大意义更加显现。高等职业教育承载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和优势,全方位参与精准扶贫。

1 精准扶贫的内涵分析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湘西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要求打破传统扶贫模式的束缚,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规划扶贫工作。2014年3月,习总书记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2015年,习总书记在调研云南、贵州等地部分贫困地区时再次强调,要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扶贫任务,着重强调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性。精准扶贫,是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的扶贫模式而言的,是对原有扶贫模式的改革、创新、完善和发展。简言之,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准确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开发模式。精准扶贫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有着重大的意义。

2 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意义

2.1 高职院校精准扶贫是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看扶贫、讲扶贫,亲自抓扶贫。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贫困地区任务尤为艰巨和繁重。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这一系列思想和论断,为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同时意味着实施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扶贫消除了贫困,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小康梦。高职院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重任,所培养的人才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能够为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2.2 高职院校精准扶贫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在当今阶段,我国部分贫困地区居民除了物质贫困外,思想文化观念也处于贫困之中。精准扶贫,教育先行。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和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实施精准扶贫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产生着直接、快捷、有效的影响。相应地,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将发挥重大作用。通过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引导贫困地区居民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处境,了解自身,提高认识,就可以提升生产和生活技能,进而帮助他们走出贫困。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彰显了“扶贫必先扶智”的扶贫理念,各高职院校能够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采用合适的扶贫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措施和方法,同时也能够为扶贫工作建言献策,为贫困地区居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2.3 高职院校精准扶贫利于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价值

高职院校特色鲜明,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校企深度合作,设置专业多为应用型专业,实践性较强,专业的设置和调整紧密贴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从教学方式上看,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室和实现基地,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充足的实践和定岗实习机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能够获得较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提升空间。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着独特的优势。高职院校在体现自身办学特征和优势,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及学生需求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价值,实现互利共赢。

3 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路径和方法

3.1 发挥高职院校重要作用,实现精神脱贫

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但不容忽视的是,精神贫困一直是主观方面的首要原因。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家庭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我省贫困家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愿走出去或没有条件走出去,对外界缺乏了解,已习惯了贫困,也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和能力,精神贫困现象较为严重。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能够紧扣市场脉搏,毕业生就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贫困家庭学生考入高职院校,既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脱贫,又有机会接受新鲜事物,逐步改变固有的观念和习惯。因此,可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瞄准帮扶对象,实现“录取一人、脱贫一户”。

3.2 深化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实现精准招生

2012年起,国家曾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即在普通高校(一本院校为主,包括少量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这是国家落实扶贫战略,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但2014年起,鉴于多种原因,国家取消高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

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进行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实施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突出需求,遴选、支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选出一批紧密对接产业、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质量高、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定向招收贫困家庭学生。进一步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为增强高职院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议定向招生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向生源好、就业好的院校、专业倾斜,且不占用院校招生总计划。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所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可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输出,带动部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3.3 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实现精准资助

对高职院校来讲,全面优化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精准资助。要对学校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充分了解,对不同家庭不同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精准把握,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帮扶,不断完善和规范资助标准与程序。在物质上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还要注重精神上的关心,思想上的帮助,对贫困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全方位的了解受助学生,注重对贫困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适时进行心理辅导机制,及时疏导,帮助贫困学生及时摆脱心理压力与苦恼。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该院持续探索资助育人途径、创新资助工作模式,建立了以新生“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为先导,以勤工助学、国家奖助学金为主体,以困难补助、社会企业补助及师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等资助活动相辅的助困育人服务体系,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及特殊学生的精神资助、心理辅导、素质培养,在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崇尚技能、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院将勤工助学与教学、行政、后勤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勤工助学工作不仅成为解决生活困难的途径,也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尤其是学院设立的学生生活服务社,以“济困、服务”为宗旨,以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勤、俭”命名,是由学院出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经营的勤工助学实体,培育学生吃苦奉献、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等品质。

3.4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精准培养

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理应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以所在学院为例,各专业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形成了符合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打破原有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境(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设计的步骤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构建9个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综合实训学习领域、专项素质学习领域、创新创业教育学习领域、专业选修学习领域等。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兼顾多种能力,贴合企业人才需求。

在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中,突出培养学生的五大能力,即计算机应用能力、识图与绘图能力、测量能力、试验检测能力和结构检算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专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企业对人才需求,立足专业特点,彰显专业优势,形成本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3.5 优化贫困学生就业帮扶,实现精准就业

做好贫困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引导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实际,拥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对贫困学生及其家庭来讲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建立合理清晰、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就业指导机制。在贫困学生入学初期,就要积极引导贫困学生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引入就业指导工作,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以利于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针对贫困毕业生建立合理有序的就业指导体系,合理规划和进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全面考虑自身综合素质,根据特长和优势选择职业岗位,从而很好的发挥聪明才智。高职院校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确保贫困毕业生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相关就业信息。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组建“双创”教师团队,划拨“双创”专项资金,着力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推进广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双创”意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升。

3.6 紧贴需求做好结对帮扶,实现精准服务

高职院校进行精准扶贫,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健全校外帮扶途径,创新服务形式,努力实现精准服务。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按照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学院高度重视,迅速安排部署,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助推两县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发展,促进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致富,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立有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余院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公室。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安排学院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与汉中洋县和渭南临渭区采用“一对一”方式,分别结成对子。结合学院优势,围绕洋县和临渭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调研,创新帮扶工作思路,按照结对帮扶实施方案,签署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任务,帮扶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助推贫困家庭人员提高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挂牌设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站,为山区儿童捐赠校服、捐赠图书,组织部分贫困中学生开展夏令营,学院与贫困地区农产品企业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帮助拓展农产品销路,带动贫困家庭脱贫。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结对帮扶临渭区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继续有重点、有计划、有实效地进行帮扶,进一步丰富帮扶工作形式,力争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4 结语

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办学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对于我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战略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做到让扶贫效益惠及贫困地区群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贫困学生贫困地区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三部门: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就业帮扶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