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价值及策略研究

2019-02-21 06:55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业阳光道德

文/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

张美华

一、阳光评价的实施背景

广州实验区自申报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以来,以“阳光评价”为抓手形成了多方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每个区和学校从各自的特色打造不同学科特色的阳光课程。阳光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化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学习潜能、学业负担状况、对学校和老师的认同”六个方面22项指标。这些评价体系的指标都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旨在改变分数至上、升学第一的教育价值观,改变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指标的评价体系。

阳光评价正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方向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不是单纯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而是让学生参与进去,既要重视学生学业的发展,更要重视非学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0 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所以,让十九大精神进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阳光评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价值

1.阳光评价首先从“品德与社会化”这一指标入手,特别强调品德化水平,与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性质是吻合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体现了强烈的立德树人功能,目的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化水平。人的道德与法治是经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正在发生变化,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人际关系日益增多。但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部分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了缺失,有以下四个方面表现:第一,不讲诚信。如:做错事了,还为自己找借口躲避;跟父母说谎;捉弄同学等。第二,喜好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考虑问题的性质与后果。第三,责任意识淡薄,不会关心理解他人,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例如:自我责任担当意识差;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时,却把环境与他人的某些原因作为理由;对家境困难同学没有怜悯之心,对身边的弱势群体缺乏社会责任感。第四,没有感恩之心,有时还顶撞父母和老师,不会换位思考,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与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用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促成初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未来社会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

2.课堂是推进阳光评价的主要阵地。本研究立足教育实际,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探索一些符合“阳光评价”的教育理念,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符合高效课堂要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通过阳光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管理的高效发展,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生命课堂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3.阳光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我国教育部提出了进行中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广州市也相应提出启动中初中教育质量阳光评价体系。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笔者作为一线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落实阳光评价体系的重要渠道。

三、基于阳光评价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策略

1.内容问题化,提升学业发展水平

内容问题化,是指教学内容问题化策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业发展水平。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自身就具有学习和创造的自然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释放这种潜能和愿望。问题化教学,通过师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边读边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四个环节来实施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一步,提出问题环节。包括教师和学生都共同提出问题。下面以九年级第六课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第一目:“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为例。我们教师提出“现在世界人口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我国人口的特点是怎样的”“人口越多越好吗”等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并要求学生在这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如:学生会提出“为什么我国要实行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是否意味着不用实行计划生育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步,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环节。有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我国人口多,增加国家压力,可以通过把人口都培养为人才的方式,消除压力吗”“我国一定要采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吗?”等。我们教师应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记下讨论结果。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开阔自己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去分析问题。

第三步,边读边讨论交流环节。讲解要注意深入浅出,运用典型、热点事例阐明原理和观点,使学生易于理解。例如针对学生提出的关于人口问题的错误观点,教师要加以指正。讲解我国人口特点、形势的同时,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国家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第四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环节。先由学生小结、归纳,再由教师进行全面归纳、总结。教师的总结一定要简洁,突出重点、难点。如对“我国的人口问题”这一框题,我们可用“人口现状——影响——解决途径(办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句话来概括,使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

以上四个环节中是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过程。每个环节教师都需精心设计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有利于激发提升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注重有效迁移策略

有效迁移策略指教学内容迁移到活动中,活动内容迁移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初步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堂道德与法治课结束,要学会迁移,教师应将行为准则提升为道德品质。精心选择难易适当、数量合理的具有启发性的内容作为课后作业,学生可采用口头、书面、实践等多种形式完成。

例如:在上九年级《共筑生命家园》中,要让九年级同学知道我国的绿色发展的要求。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积极投身于建设美丽中国。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活动一:(观看视频:“一次性筷子”),引出对我国资源形势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探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林少绿的国家,必须尽快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保护森林资源。

活动二:时政链接:学生课前5分钟播报(既体现学科特色,又能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学生收集近年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如广州垃圾分类、新能源的开发等。

活动三课后作业:课后实践活动(对课堂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小组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体现“教学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知识化”的理念。课后布置有价值的作业,让学生学有巩固。体现阳光评价中的“兴趣特长潜能”体系下”实践能力”的指标,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后作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多元评价

在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不能单一评价,要有多元评价。教师不能只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过分偏爱,冷落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多元评价的方法很多,如: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作业改革,设计分层作业,重视课堂表现力评价。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设置学生对教师开设课程的满意率调查,并作为精品课程的重要评价指标。

以教学评价激发课堂活力。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的焦点放在教师指导前后所产生的“增值”部分。在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方面,全面实施模块成绩综合认定办法,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作业完成质量、平时成绩和日常出勤情况的过程性评价。破除过度关注终结性考试的学习行为和质量观,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改错纠偏,肯定成绩和转变,制定一个又一个的奋斗目标。

总之,教师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对本课程目标和理念的偏离。要利用阳光评价,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对策,为今后自己以及同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学业阳光道德
艰苦的学业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走在阳光路上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