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利兹大学的学术规范教育研究

2019-02-21 17:49张影莹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利兹讲座学术

张影莹

(攀枝花学院 图书馆,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关于学术规范,教育部2004年8月颁布《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十多年来,这一文件对高校加强学术规范教育、规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年传统习惯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学术规范在部分高校和某些领域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学生在考试以及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撰写中不遵守学术规范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科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中屡屡触碰规范底线,导致个人、学校乃至国家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为了总结高校和学术界学术规范执行情况,继续遏制科研论文水平下滑及学术不端现象,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于2017年11月联合举办首届“加强高校学术规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讨会。在会上,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叶继元教授指出,学术规范是学术界依据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确立一系列准则和要求,其目的在于推进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掌握学术规范乃是做学问的基本功。学术规范对学术成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合格的学者,能够按照学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研究,合格的研究才是高质量的研究。

一、我国大学生学术规范教育现状

上述叶教授对学术规范作了科学界定,但要切实遵守学术规范,就必须了解学术规范的具体要求。高校是我国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大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科研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的高校普遍存在重视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问题,[1]造成学生在科研及论文写作中有意或无意触碰学术底线。

根据统计,在校大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行为:

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完成作业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都会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信息和资料,但却很少注明来源;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本校免费提供的电子学术资源直接下载或者翻译他人文章,构成侵权;

其次,在一些高校,由于管理存在漏洞,监考制度不严,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考试作弊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和处罚,在很大程度上会助长学业作假歪风,甚至可能使学生逐渐养成“抄袭”恶习,在日后的论文写作或科研工作中下意识地违反学术规范;

再次,一些学校对学生毕业提出明确的公开发表论文的要求,于是出现学生论文一稿多投和学生之间相互“搭便车”署名的现象。前者有违学术道德,后者则是明显的作假,因为署名的学生一般是为署名而署名,根本未参与论文写作。[1]

朱缨对当前学术规范教育情况做了调查,认为高校学术规范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术规范涉及面广,几乎贯穿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但很多学校未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学术规范教育,使得学生对规范的了解仅限于一般性的处级层面。

其次,部分学校虽然将学术规范教育列入各层级学生课程,但讲授内容仅限于明确的规范要求,而对于如何避免剽窃以及合理引用他人观点(成果)的技巧鲜有涉及。在学校层面注重规范教育的同时,具有学科特点的学术规范教育却往往被忽略,任课教师和教学院系缺乏针对学术规范的基础写作实践训练安排,致使学术规范始终停留在学生的印象里。除此之外,对学生的学术信念、学术道德修养等的培养及引导还没有真正提上议事日程。[2]

很多学校都在官方网站上对学术规范提出要求,但普遍存在规定较为原则、具体操作不详细等情况。朱缨认为,学校应该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规范制度并采取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学术规范制度不能只做原则性规定。一个好的制度必有与之配套和呼应的细则,这样不仅方便学生查阅,也方便学生照章行事。框架性的模糊的制度等于没有制度,即使学生愿意遵守也会感到无所适从。[2]

二、学术规范教育的必要性及形式

学术规范教育缺失会给大学生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不利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不遵守学术规范轻则造成学生对规则的漠视,重则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必然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影响到其为人处事。习惯上作假而且作假不但成功还会带来名利双收的话,那么这无疑是对不良行为的鼓励,后果就是行为人会继续造假,直到带来无法承受的恶果。

其次,不利于我国学术研究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在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学术研究的主体,如果在基础学习和初级科研阶段就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且自己浑然不知或者未能得到及时纠正,那么可以预期,当他们走上研究岗位之后,不仅不能推动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反而还会进一步恶化科研环境,造成学术界的造假和腐败情况愈演愈烈,甚至严重损害我国的科研声誉。

再次,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建设。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方面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果大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活动直接或者间接违反学术界普遍尊奉的规则,会对社会风气和公共道德发生负面效应。[1]

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学术后备人员(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及时发现和阻止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开展认真、系统和负有成效的学术规范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自律意识,是树立良好学术风气、纠正和遏制学术界学术不端现象的关键。

针对大学生的学术规范教育应着重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澄清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问题,比如何为剽窃?剽窃与引用的界限在哪里?二是阐明学术规范的核心内涵,也就是在合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自觉地将规范要求应用于实践中,知晓违反规范可能带来的后果。换言之,大学生要真正理解学术规范并内化为自觉行动,这是开展学术规范教育的最终目的。[2]

三、利兹大学的学术规范教育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其学术风气之所以优良,就是因为这些国家的高校都非常重视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考虑到西方高校在学术规范方面要求较高,相关教育的及时性、严格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借鉴,下面选择英国利兹大学的学术规范教育主要内容做以介绍,以供重视这一工作的我国大学参考。

利兹大学(TheUniversityofLeeds),世界百强名校,英国前十的顶尖学府。利兹大学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享有崇高声誉。2014年在英国官方每七年发布一次的REF大学排名中,利兹大学居英国第10位;在2017/2018年Times排名中居英国第10位;在2015/2016年QS世界排名中居世界第87位;在2016年QS就业能力排名中居英国第3位、世界第20位;在2017年Times评选中获得“年度最佳大学”称号;在利兹大学毕业生中,迄今已有六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严谨治学的学风,利兹大学对在校学生,尤其是新生进行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这在利兹大学图书馆网页可略见一斑。大学图书馆可以说是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家园,而在信息时代,网站更是学生查询网络资源、了解学校信息之所在。利兹大学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这一特殊和重要的阵地,向学生发布学校的学术规范要求,既有学术规范的辨析、违反规范的警示,也有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实训等内容。

(一)学术技能

1.学术诚信与剽窃

在利兹大学,所有学生都是学术大家庭的一员。这个学术大家庭分享已有学术观点并孕育新的观点。为了践行这一点,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阐释和呈现别人的观点,并将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结合起来成为学术成果。学术诚信要求学生正确做到这一点,感谢别人付出的劳动,避免剽窃行为。

剽窃就是“将别人的全部或部分作品据为己有。这里的作品是指任何智力产品,尤其包括文章、数据、声像或者表演”

为什么说反剽窃措施很重要?因为它便于学校及其教职员工确信每一位学生公平地获得学位并且物有所值;学生因此为自己独立取得的个人成就感到自豪并且自信个人的成就不会受到他人不当行为的毁损,通过防止剽窃,使得所有利兹大学学生可以成长为独立思考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愿意也有能力在自己选定的专题领域为学术争鸣和科研进展做出贡献。

2.学术写作

本部分内容分析学术写作的过程,介绍有助于学生完善学术写作风格的方法。作为一般性指南,希望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学术写作信心。同时,本部分也是学生所在学院为学生提供建议的补充,包括学生对其学习成绩评定的反馈意见。

(1)学术写作的特点。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学术写作需要复杂一点,要用长句和难词。事实上,学术写作要简明以有助于读者理解。每一个学科都有某些写作惯例、用词和篇章类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了解这些要求。即便如此,学术写作也有一些一般性特点,对所有学科都适用。

(2)学术写作是有计划地对中心思想进行阐述,回答预设问题,展示学生对所涉话题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如何与问题相关联。

(3)在结构上,学术论文条理明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例证和支撑材料组织得当;引用其他著者观点进行论证,展示学生在该学科领域的知识,基于例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引文准确无误,语气和风格正式,表达简明扼要;语言和时态使用正确,确保含义准确;结构平衡、论述客观。

(二)批判性思维

英语的“critical”在不同上下文会有不同含义。例如,它可以指某事物很重要,或者具有指出某事物不足之处的含义,也就是批评某事物。

然而,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语境下并不是仅仅观察某话题最重要的方面或者提出批判性观点。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凭表象接受自己所读所听,而是对研究中遇到的信息、观点和论据永远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技巧,可以运用到学生所有的学习过程之中。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批判性思考自己研究中所用资源和信息的能力。在阅读他人作品的时候,需要提出切中要害的质疑;而从学生本人的写作可以看出他们有能力评判不同的论点和见解,有能力运用论据形成自己的看法、立场、理论和观点。批判性思维就是以开放的心态进行质疑和学习。正确解读论证、数据和观点等材料,有能力认识它们在解决自己学习问题方面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自己与学习相关的富有理性的观点;利用论证材料使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经得住检验;学会将自己和他人(著者、研究者或理论家)的观点综合起来。

在最后一年的学习时间,学生会在最后一章(The Final Chapter)读到有关学位论文写作或结业课题中的批判性思维内容。

(三)数字技能

掌握良好的数字技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而且还有利于未来的就业。用人单位越来越希望聘用数字技能高超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能够:

——在线展示自己的才华,管理其在线身份;

——以适当方式在线沟通和在线完成网络工作;

——自如评估和使用数字工具和技术;

——进行在线研究,发现高质量和可靠的信息资源。

(四)讲座

1.何为讲座?

讲座探索和阐释跟学生专业相关的主题、问题和话题这样一些核心内容。它们介绍专业某一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说明构成知识的基石。

2.讲座是什么样的?

讲座一般都在讲座厅进行,学生置身一大群其他学生之中,聆听教室前面教师的教导。

3.在听讲座时学生做什么?

老师有可能问学生问题,或者叫学生跟其他学生一起思考某一问题。学生也可能就讲座内容做笔记。

4.为什么必须听讲座?

虽然讲座影像材料可以作为额外的学习手段使用,但它们不能替代学生亲自听讲座。在此必须强调听讲座的极端重要性,即使可以看到讲座录像,因为:

——学生可以有机会从老师那里获得及时的反馈和支持。老师们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听懂、是否取得进展以及解答学生的任何问题;

——老师讲座里可能含有不能复录的涉及版权的材料或展示,在现场观看更好;同时,老师在授课中间可能不会录制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方面的内容;

——拿到讲座影像的时间可能会有延迟,而学生又可能需要在实验、研讨或辅导课之前了解讲座内容。有些老师甚至直到期末才会发布自己的讲座材料供学生复习使用;

——听讲座是学生认识同学、与之建立联系并解决学习问题的宝贵机会;

——定期听讲座可以在整个学期均匀地接触学习材料,而避免在做作业或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并非所有讲座都会录制下来,技术有时候并不可靠,某一个讲座在录制中可能因技术原因而被中断。讲座影像资料是学习的辅助手段,学生不能将其作为听课的替代品而过度依赖。

(五)笔记

完善自己行之有效的笔记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本辅导帮助学生思考目前做笔记的方法,就怎样使笔记更有意义和更加有用提出建议。

做笔记辅导包括如下内容:

1.为何做笔记?

2.听讲座记笔记;

3.读书记笔记;

4.记笔记的技巧;

5.检查和整理笔记,包括增加观点来源信息。

(六)参考文献

正确运用参考文献对展示学生的研究视野、观点与结论的可靠性,以及对防止剽窃非常重要。

利兹大学每一个学院都要求学生使用专门的参考文献格式。学生的全部引用和参考都必须准确对应参考文献格式,包括标点、大写、斜体、粗体,而且参考文献格式要通篇一致。

“利兹大学文献参考规定”(PDF)提出学校参考文献要求,希望所有在读学生及其导师遵守执行。

(七)信息查询

使用适当和相关的信息资源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为了找到优质学术信息,重要的是学生要了解在何处查询以及如何查询。

1.阅读书目。利兹大学每一个专业模块都有一个阅读书目,便于学生了解与专业有关的更多信息。阅读书目包含每一具体专业导师推荐的书籍和杂志论文,查询这些材料是学生找寻优质学术信息的良好开端。一些书目可能较短,不到五个项目,而另一些则很长,需要分为几个部分。

2.图书馆搜索。图书馆搜索(Search@Library)对学生来说是除阅读书目之外查询专业信息的一个良好初始选择,它可以从海量信息资源和专业领域简便地搜索到学术文献。学生可以找到图书馆纸质印刷材料,也可以查到校园内外在线书籍和杂志,但一定要随时记录信息版权信息,以便日后使用。

将关键词语或短语输入搜索框,点击“Search”(查询)就可以开始搜索。“图书馆搜索”很快就会做出回应,显示一系列跟学生的搜索相匹配的图书馆资源条目。

结 语

高校学术规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虽然多年的忽略造成一定程度的积重难返状况,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予以充分重视,在思想深处树立起教书育人、诚信做人和尊重前人成果的意识,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学术规范提示、引导和教育,使其深入到学生学习、研究的所有层面和所有过程,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我们就有信心彻底改变现状,使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再上台阶。

猜你喜欢
利兹讲座学术
2022年普利兹克奖:弗朗西斯·凯雷成为首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非洲人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用倒置征服世界的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战后世界的设计师矶崎新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THE CONCEPT OF BOKEH LIGHT EFFECTS IN PHOTOGRAPHY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