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厚德求真
——西迁精神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传承与发扬

2019-02-22 07:44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西安学校

本刊记者/张瑞芬

北校区主楼大景

今年是“西迁精神”提出的两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西安交大等几所院校西迁故事做出重要指示,希望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11月24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纪念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0周年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不同历史时期学校校歌

1958年,响应国家西部开发和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学校迁址西安,开启了扎根西部育人育才的办学征程,此后“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60年风雨沧桑,薪火相继,不变的是一代代西电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矢志追求、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使命担当。

卫国强军的正规化大学

首任校长王诤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进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从1930年年底红军战士缴获半部电台开始,我军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无线电工作队,培养自己的无线电技术人才,侦听敌方情报,粉碎敌人围剿。在长征道路上、延安窑洞中、获鹿农舍里,革命的星星之火伴随无线电波传播到大江南北。

毛泽东同志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以培养国防现代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塞北城市张家口开始正规化、大规模办学。

1954年到1958年期间,科研任务由少到多,由低到高。从课题的分布上看,基础理论研究占61%,应用技术占25%,开发研究占14%。截至1957年12月,全院有各种机器、仪器及教学设备3856台(件)。有专修室、实习工厂、实验室、战斗保证营等教学实践基地21个。

“升国旗、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活动暨新发展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期间代表性的成果有:由10辆卡车组成的“集团军运动通信枢纽部”,其中“塞绳电报互换机”,为我军通信装备史上首创,是步入现代化的开端。1955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塔形管空腔振荡器”,其研究报告发表在学院的《军事通信学报》上。1957年研制出“10厘米微波信号产生器”,并由实习工厂投入小批量生产,装备了实验室。此外,“电话潜听器”“铜条互换机”“自动电话测试台”“阻抗测量仪”也都相继研制成功。

哪需要哪安家

全国解放后,为适应新中国国防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决定将一些大学内迁,发展西北工业,支援西北建设。1958年,学校在充分准备后,正式迁往西安。1958年6月24日至8月13日,51天,辗转1500余公里,师生家属近4000人,物资设备近1000吨,顺利完成了从塞北张家口到古都西安的一次“长征”。学校自此扎根西部办学,开创“西军电”的辉煌。

1958年学校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气象测雨雷达,并将实物与技术无偿捐赠给部队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员们认真作实验准备

1958年师生共建西安校区

西安校区从1956年开始建设至迁校时已逾两年,但许多工作尚待继续完善。8月的西安,正值盛暑炎夏,有时暴雨如注,泥泞满地。师生刚从凉爽的塞北来到高温的西安,不待适应即迅速投入到繁重的建设校园中,拿起铁锹铁铲、拉起架子车,担土平地、安装设备、洒扫校舍……全体师生通过不到20天的紧张劳动,按时在9月1日开学。

在这里,西电人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在一片麦田上筑起了一座科技的堡垒,将西电人的心血与豪情深深扎在这广袤的西部大地上,为西电未来的发展扎下深深的根基。

校园迷你马拉松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时期,学生在认真听老师的指导

自1958年8月从张家口迁至西安,到1966年学校转为地方建制,是学校立足西安、迈步发展的初期。(其中,1960年1月1日经军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军事电信工程学院)这8年,学校在艰苦中逐步提高,在曲折中追求探索,在变动中迈步前进,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西军电”闻名遐迩。学校开启了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变;迅速从只设有通信和雷达专业的单一性质的专科学校,扩大为面向全军电子科技领域的一所新型工程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实现了自主创新,突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科研成果丰硕,取得了开创性的一流成果,奠定了学校在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泰斗之位。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学校历史进程中孕育并一贯秉承的光荣传统。毛泽东主席曾为学校题词“艰苦朴素”,鼓舞了一代代西电人克服万难,扎根西部,拼搏奋进。

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迁至西安后,学校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扩大办学规模,不断调整院系设置,由单一性质的专科学校,成长成一所多学科教学科研型大学。

从1958到1966年,学校进行了2次教学改革,6次修改教学计划,基本将课程分为公共课、基础课、基础技术课、专业课4大类。专业设置更加细化。1958年迁校前,基本上是基于产品、设备设置系(例如指挥工程系、雷达工程系),系下不分专业。迁校后,学科专业得到迅速扩展,从4个系扩展到5个系、23个专业(最多时),新设立了信息论和控制论、军用雷达、侦察干扰、天线工程、电子机械等专业,成为当时国内最早设立这些专业的高校之一,开创了学科先河。

学校初心本在培养出祖国需要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亦不负众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国防、科技建设的技术中坚力量,“甘奉献以自强”。学校120余位将军校友中,大部分都是“西军电”时期的优秀毕业生。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全国科技遭遇技术封锁,一切都得自己动手。学校在教学大楼五楼成立了“科学研究室”,就是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部气象雷达、第一代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台毫米波通信机等一流成果,在这里开辟了新中国电子信息科学研究的先河。

黎东汉院长正在给学员讲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教师使用手绘挂图进行教学,被誉为“人工多媒体”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

1958年迁校前,全校教师不到300人。迁校至西安后,由于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对教师的需求激增。为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一方面引进精英人才,一方面于1959年、1960年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抽调共166人参加师资培训班。这些青年教师经过严格的进修培训,极大地壮大了教师队伍。在引进和培养的教师中,不乏陈太一、毕德显、保铮、樊昌信、蔡希尧、茅于宽、王一平、王厚生、王德满等一批精英教师。这些教师踟蹰迈进,无私奉献,始终把教学与科研视为生命,为国家与军队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学校在我国电子信息科学领域泰山之基。

胸中有誓 服务人民

虽然褪去军装,但西电人没有忘却使命与担当,始终追逐红色信仰,服务国家民族,响应时代召唤。在改革开放中争做弄潮儿,坚持立足西部办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咬定改革不放松,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勇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努力书写新时代的奋进之笔。

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学校的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铸就了西电人的精神之魂和信仰之力。建校88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3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24位两院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数位列全国前茅),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肇始于瑞金的无线电训练班始终与党同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西电先贤意志如铁,哪里需要哪里安家;信念如钢,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张家口开创了现代大学之路,在西安成就了“西军电”的辉煌,完成了服务国防向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使命的转变。此间无不凝结着西电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勇毅前行。

新的历史时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继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把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着。

润物无声,将红色血脉凝结在环境中

远望谷体育馆

猜你喜欢
西安学校
西安2021
Oh 西安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学校推介
上学校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