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同步注浆量对地层变形的影响

2019-02-22 05:19林杰明林世达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年1期
关键词:摩擦角浆液土体

林杰明,林世达

(中铁东方国际集团马来西亚公司,马来西亚吉隆坡 58100)

0 引言

地铁建设中广泛采用的盾构法,因盾尾间隙的存在,易引起地层的进一步沉降。为控制变形,一般采用同步注浆,对盾构管片外侧空间进行补强。

注浆量是影响注浆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长沙市地铁4号线碧沙湖-黄土岭区间隧道为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研究注浆量与地表沉降的关系。基于张云等提出的等代层[1]概念,将注浆区域理想化为等厚的等代层(包括盾尾间隙与浆液进入地层的部分),整圆周注浆,通过控制等代层厚度及其相关参数,模拟盾构施工过程中注浆前后地层的变化。

1 工程概况

长沙市地铁4号线碧沙湖-黄土岭区间内设计采用盾构法施工,管片外径6 m、厚0.3 m,使用C50混凝土。一般深埋区段的地层卸载拱效应明显,地表沉降较小,而较浅埋深区段有更大的地表沉降风险。以区间右线的最浅埋深横断面(图1)为例进行分析。

2 模型建立

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建立区间右线最小埋深处横断面二维模型,以等代层厚度作为自变量,分别为0 cm(不注浆),10 cm,20 cm,30 cm,40 cm,50 cm和 60 cm。将模型的地层范围由隧道水平端点向两侧延伸15 m,由隧道底部向下延伸15 m,模型平面尺寸为(36×30.55)m。

图1 区间右线最浅埋深断面地层

地层采用摩尔库仑模型,按表1赋予相关参数,表1中粘聚力的2个数值,分别对应场1、场3的参数;内摩擦角的2个数值,分别对应场1、场3的参数;变形模量的2个数,分别对应场2、场1的数据。土体饱和密度按天然密度计,考虑为平面应变单元。

表1 区间右线最小埋深处岩土参数

地层模型分为周围土体、待开挖土体与等代层。对待开挖土体设置场1,2,等代层为场1,3。场1中,土体参数与周围土体一致;场2将土体变形模量削减30%,模拟刀盘对掌子面的削弱;场3模拟注浆后等代层粘聚力、内摩擦角、变形模量值的改变。

衬砌采用弹性模型,根据规范[2]取密度2500 kg/m3,弹性模量3.45×104MPa,泊松比0.2,考虑为梁单元。

参照张友葩[3]的推导,在不考虑浆液水化与水解的影响时,注浆体的粘聚力c及内摩擦角Φ满足公式(1)。

式(1)中,Φag为注浆体内摩擦角,Φg为浆液内摩擦角,根据工程经验取30°;Φs为原土体内摩擦角,η为浆液注入率,一般取 130%~180%[4],这里取 150%;cag为注浆体粘聚力;cg为浆液粘聚力,根据工程经验取100 kPa;cs为原土体粘聚力。注浆后,变形模量E0按提高40%计;等代层的场3参数取表1分号后的值。

定义a~e为5个分析步模拟盾构施工过程:a.实现地应力平衡;b.实现待开挖土体场1到场2的转化;c.激活衬砌单元,模拟管片安装;d.实现等代层场1到场3的转化;e.冻结待开挖土体单元,模拟地层开挖。同时约束模型两侧的水平位移与底部的竖向位移,对模型整体施加重力荷载,其中衬砌荷载在c步激活。

3 结果分析

由ABAQUS计算结果得施工流程结束时的地层变形云图如图2所示。由软件结果可知在不注浆情况下,地层最大沉降发生于拱顶,为5.72 cm;最大隆起发生在拱底,为1.26 cm;地表中心点沉降为4.41 cm,超出规范[5]限制的3 cm;地表最大隆起为0.21 cm,未超限。

图2 不同等代层厚度的地层变形

在等代层厚度为(10~60)cm时,随着等代层厚度增加,地层沉降区域缩小;地层隆起区域扩大,并有在地表延伸趋势。

根据图3,随等代层厚度增加,地表中心点沉降与拱顶沉降减小。当等代层厚20 cm时,地表中心沉降为2.95 cm,低于规范[5]限值;地表隆起逐渐增大,当等代层厚60 cm时,地表隆起值接近拱底隆起值,拱底隆起值全程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拱底位于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层,地层本身变形模量较大,当浆液填满盾尾间隙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结构,能抵抗较大变形,并将应力传递到邻近地层区域。

图3 不同等代层厚度下的地层变形值变化曲线

图4 横坐标单位长度以均分模型地表线确定,对应实际的1.1 m。无论注浆多少,地表最大沉降均发生于中心点,距中心点约10个单位长度距离,地表变形值接近0,形成“稳定线”,其两侧地层变形方向相反。

4 结论

(1)同步注浆在控制地层沉降上具有明显效果。随着注浆量增加,地层沉降区域缩小,沉降值减小;但当注浆量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其值增加反而会导致地层隆起区域的扩大和隆起值增大。

(2)本案例适用的地质条件,当注浆厚度达到20 cm时,已能将地表沉降控制在规范[5]允许的范围内。从经济及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将此种情况下注浆厚度设置为(20~30)cm。

图4 不同等代层厚度下的地表沉降曲线

(3)本案例适用的地质条件,隧道结构下部地层地质较好,注浆厚度达10 cm后拱底隆起基本不变。故对此类地层,在填充盾尾间隙的基础上,少量注浆稳定即可。当注浆量过大时,可能给地层带来较大应力,并传导到地表。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宜过多注浆。实践中,应紧密结合监控量测数据,反馈模型修正及指导现场施工。

猜你喜欢
摩擦角浆液土体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顶管工程土体沉降计算的分析与探讨
盾构法单液同步注浆浆液的对比分析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改进剑桥土蠕变模型分析
采动影响下浅埋输气管道与土体耦合作用机理
尝试用特殊求极值的方法进行自编物理题
考虑土拱效应的铁路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摩擦角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