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山东美术艺术品格的重塑*

2019-02-22 00:00岳海涛
关键词:齐鲁山东美术

岳海涛

(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

齐鲁文化是指先秦齐国和鲁国以东夷文化和周文化为渊源而发展构建起来的地域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就成为中华文明的重心,孔孟之学似喷涌不息的源泉注入到华夏文化的长河,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宝库。深受齐鲁文化濡染的山东美术,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品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山东美术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也出现了新的问题。然而,学术界对这些新的挑战和问题缺少应有的理论分析,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因此,山东美术界正视这些挑战和问题,正确处理好齐鲁文化与山东美术的关系,在新时代重塑山东美术的艺术品格,便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齐鲁文化孕育了山东美术特有的绘画风格

“地域风貌之别,决定绘画风格。”作为历史上文人墨客汇集之所,齐鲁大地孕育了不胜枚举的学人大家、艺术大师。他们或生长于此,或宦游于此,或隐居于此,与齐鲁之地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浸淫于齐鲁文化之中,受齐鲁文化精神的陶冶,这些文人墨客也逐渐形成了具有齐鲁风情的特殊精神品格,并将之融入文艺创作中。

自古至今,齐鲁画坛名家辈出,这些画家秉承千年齐鲁文化传统,外师造化,创造出大批主题鲜明且具有齐鲁文化特色、意境深远的艺术佳作。如北魏时期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蒋少游即以“性机巧,颇能画刻”著称。南朝著名山水画理论家王微是琅琊临沂人,所著《叙画》对后世山水画发展影响深远。青绿山水画派鼻祖隋代展子虔(山东阳信人),其所绘《游春图》开启了山水画工整细巧的新阶段;被誉为中国山水画之父的北宋山水画家李成,长期隐居山东营丘( 今山东青州) ,人称李营丘,引领一个时代的山水画风格,所谓“齐鲁之士,唯摹营丘”。宋青州人燕肃、元代曹县人商硕、莒人赵原山水画也仿效李成,并被画界所认可。元代营丘人阎信道,在界画领域的成就,为画史所称道。诸城人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彪炳史册,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绝无仅有的形象资料。东平人梁楷的减笔画,名作《泼墨仙人土》的写意精髓,名垂千古。元代赵孟兆页所画《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郊外鹊山和华不注山景色,开元人简率之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曾长期任泰安知州,清代时期郑板桥、李鲜、李方膺亦有山东为官的经历; 明代画家崔子忠(山东莱阳人) ,与陈洪绶并称“南陈北崔”,在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清代济宁人焦秉贞、潍坊人刘炯、胶州人法若真、冷枚、高凤翰等亦画名远扬。及至近代,高唐人李苦禅、潍坊人郭味蕖、崔子范、孙奇峰等人则成为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画家。[注]高纪洋:《“齐鲁画派”渊源追溯》,《艺术百家》2014年第6期。以赵孟兆页为例,赵孟兆页曾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他深切感受到泉城济南的文化风气,在城北的洗砚泉边远眺鹊山和华山,完成了旷世之作《鹊华秋色图》。作品描绘的是济南城北的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作品采用平远构图,再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在《鹊华秋色图》中,作者以深湛的笔墨功力诠释了旷达放逸的山水意境,不仅丰富了文人山水画的表现手段和内涵,更初步确立了元代山水画坛清远自然的整体风格和蕴藉典雅的审美格调,为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奠定了基础。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齐鲁文化的精神和泉城济南的灵气,赵孟兆页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熏陶和感染中才能将喷涌而出的感情与其画风完美地融为一体,最终创造出画坛奇迹。到了近代,山东民间更是广泛流传着“关黑弭岳”( 关友声、黑伯龙、弭菊田、岳祥书) 或“关黑弭陈( 陈维信) ”四老的说法。此外,在山东美术界取得瞩目成就的书画家还有曹庚生、吴天墀、张茆才、金棻、王献唐、姜守迁、柳子谷、黄立荪、赫保真、山之南、任小麓、徐培基、冯凭、张伏山、傅星伯、毕颖之、马龙青、王大中、王企华、于希宁、张立潮、宗惟成、王天池、王小古、王凤年、蒋维崧、陈寿荣、张彦青、刘鲁生、张朋、陈左黄、高小岩、修德、魏启后、乍启典、张鹤云、段谷风、皮之先、邹振亚、崔辉、王炳龙、闫学曾等人。[注]高纪洋:《“齐鲁画派”渊源追溯》,《艺术百家》2014年第6期。

综观上述美术家的画作,其画风中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齐鲁文化精神——坚守传统、继往开来的传承精神;重义、爱民的民本精神;海纳百川、多元并蓄的兼容精神;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仁民、厚德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主义精神;辛勤睿智的创造精神,等等。这些齐鲁文化精神如细雨般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了山东美术的血脉,成为山东美术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基因。如展子虔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变,善画人物、车马、山水、台阁,而且大都臻于精妙,体现出其海纳百川、多元并蓄的兼容精神。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表现出坚守传统、继往开来的传承精神。李成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也表现出传承和创造精神。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诗题也不再是无感而发。透过画和诗,人们可以联想到郑板桥的人品。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充分体现出重义、爱民的民本精神。郑板桥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而去,临行前作《竹石图》,画幅上三两枝瘦劲的竹子在石缝中挺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表现出仁民、厚德的人道精神……此外,在山东出土的陶器、青铜器、墓室壁画、画像石、碑刻,还有富有民间特色的剪纸、皮影、年画,等等,也无不体现着齐鲁文化崇尚礼治、开放包容和改革创新的元素。

二、当下山东美术发展中的艺术风格缺失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全球文化的视阈下,艺术家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不断充实文化素养,更需要关注当下,不断更新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在表现个性的创作中使自己的作品更具时代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积极推动传承以齐鲁文化和齐鲁品格为主要特征的山东美术,就成为时代的要求。在山东国画家群体中,有些画家传承笔墨之道,在画面中挥洒自如,充分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意韵;有些画家以自然的眼光去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坦诚、淳朴的情感表达自己对齐鲁大地的热爱;有些画家选择时尚典雅的都市题材,烘托时代氛围,并赋予作品强烈的象征意义。此外,还有些画家在民间艺术的范畴中深入探索和思考,用民族符号诠释艺术生命;另一些画家则主要吸取西方艺术的精髓,用抽象和综合材料手法在语言形式方面进行探索,文化多元和意识创新成为新的自觉追求。此外,山东油画的发展也呈现出喜人局面。山东籍油画家在全国各项大展中入围人数和次数都屡创新高,为山东油画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具时代色彩的新空间。山东油画发展的成绩与路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齐鲁文化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山东油画试图走出本土化局限,由单一的再现生活向多元的艺术观念、材料、空间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度发展,深入体会油画作品承载的审美内涵,推动产生具有开放性特征、能与世界对话的艺术作品,使山东美术呈现百花齐放的时代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美术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有影响力的美术家,如张洪祥、闫平、梁文博、宋丰光等。尽管他们的美学观点和艺术风格不同,但都能够自由地表达艺术观念、艺术理想,融合齐鲁文化精神和当代审美观念,描绘时代面貌,抒写时代情怀,展示时代变化。他们能够自觉地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挖掘齐鲁文化深厚的资源,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技法新颖,精神饱满,体现出近年来山东美术创作的新气象。他们为推动山东美术创作事业持续发展与繁荣,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见,近年来山东美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客观地说,山东美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早在2013年,《山东美术》杂志编辑部就提出了一个“山东美术缺什么”的问题,得到了来自于业内外诸多人士的回答。这些回答集中到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与齐鲁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山东美术缺乏一种艺术的深刻性、开放性和反思性,从而陷入了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缺失的困境。

其一,当今山东美术缺乏一种艺术的深刻性。梁文博一针见血地指出:“表面看山东美术什么都不缺,如果严肃地往深层思考就会发现,主要还是文化积淀不厚,带来的是艺术品格的缺失。最可悲的是儒家文化里的‘仁义’精神没有很好地继承,而‘官本位’的副产品却常领风骚。在这种氛围里自然就无法产生具有文化自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与作品。当然山东不缺优秀的画家,在时下全国各类画展中获奖的不在少数。在各类笔会活动中练就一套‘笔墨纵横’或‘聪明乖巧’的绝活者也大有人在。只是在这种看似繁荣热闹的背后,隐含着快餐文化的浅薄。大众式的快餐文化,体现在美术(中国画)上则是泛滥于各种画展的‘展览行画’和流行艺术市场的‘市场行画’。”[注]梁文博:《山东美术缺的是艺术品格》,《济南时报》2013年8月12日。这可以说是点明了当代山东美术发展的症结所在,即由于山东美术既没有处理好与传统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与现代的关系,从而造成了山东美术表现艺术风格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有相当一批当代山东美术画家缺乏对齐鲁文化的辩证分析态度,导致良莠不齐的传统文化因素一揽子被部分画家全盘接受,从而导致山东美术界良莠不齐。一方面,齐鲁文化的主体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讲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固然影响了一大批的学士文人,但是其中蕴含的诸如“三纲五常”“官本位”等思想也有着广泛的土壤,严重制约着山东画家的画风塑形。这似乎是部分山东画家存在的一种状态,其虽然表面上追求一种超脱自然的生活,实际上内心深处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文化旧习的影响,作画时顾虑太多,官本位、上本位思想仍然很严重,也就很自然不可能产生那种有文化自觉、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作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当一部分画家面对着市场下的灯红酒绿和各种诱惑,失去了“为画”的那份初心,“作画”成了谋求经济利益和博得名利的工具,画家的作品沦为了市场经济下“快餐文化”的衍生品,“在快餐文化的大背景下,山东的山水画、花鸟画领域生成了大量毫无画面意境和艺术情趣的‘画谱画家’”[注]梁文博:《山东美术缺的是艺术品格》,《济南时报》2013年8月12日。。

其二,当今山东美术缺乏一种艺术的开放性。艺术要有丰富而繁荣的发展,决不能故步自封,必须要走出去,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不断成长和进步。而反观山东美术在当今的发展,相当长一段时期都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从文化上追溯的话,这或许源于齐鲁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开放与保守并存的两面性。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齐国临近海滨,大力发展渔业、盐业,在政治上是尊贤崇功,倾向于开放和改革。而鲁国则由于是周公姬旦的封地,推崇礼治,这就形成了以崇尚伦理道德为特征的内向型、保守型的鲁文化。两种文化一旦融合,便形成了山东人的风骨:既传统,又务实;既开放发展、兼收并蓄,又克己复礼、隐忍大度。尽管如此,从历史上看,真正影响山东人性格的却是鲁文化。可以说,正是鲁文化及孔子儒学奠定了中国正统文化的基本模式,也奠定了山东人传统性格的基本内容。从秦始皇统一中国拉开齐、鲁文化融合的序幕起,“到隋代,齐人性格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功利型’转向‘道德型’,由追逐功利变成了重农抑商,齐地和鲁地风俗逐渐趋于一致,也就是都认同了鲁人的性格模式,故有‘易青齐为邹鲁’之说”[注]谭景玉:《齐鲁商贾传统:魏晋隋唐宋元卷》,济南:齐鲁书社,2014年,第30页。。在这一随风化俗的过程中,鲁文化的保守性和内敛性也就融化于艺术家的血液和作品创作中。当前,山东的美术还是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特别是大型的、能产生全国影响力的交流活动。

其三,当今山东美术缺乏一种艺术的反思性。一个伟大艺术作品的诞生,应当是作者在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反思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如前所述,山东美术缺乏一种深刻性,而深刻性的缺失从根本上来说正是缘于作者缺乏一种反思的精神。一方面,由于齐鲁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使山东画家多倾向于内敛,而市场经济的浪潮又使作家不能沉下心来静心体悟。绘画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艺术的真正追求,而是为着获奖、经济利益的目的。这样一种为着现实的目的而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是没有灵魂的作品,是缺乏反思性的作品。特别是一些获奖的作品,从某个角度来说有它可取的一面,但是就作品本身的深刻性而言,由于缺乏一种对现实的反思精神,往往随波逐流,昙花一现,成不了真正伟大的作品。另一方面,山东美术界这种艺术反思性的缺失,还表现在业内普遍缺乏一种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唐家路说:“山东的美术批评,不只对山东美术现状的概括认识,也不只是对美术家的赞扬和宣传,还包含了对山东美术现象、美术思潮、美术作品、美术展览的批评,当然也有对山东美术历史的梳理、分析、阐释和评价。我们的美术批评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学术化、健康的、互相鼓励的,而非盲目吹捧,更不应该是以市场行情论英雄、甚至哄抬垄断,否则易使年轻人亦步亦趋、盲目追随。以学术理性作支撑的科学的美术批评,有助于山东美术理论和美术创作的协调发展。”[注]李百灵:《山东美术缺什么?缺文化交流缺美术批评》,《中国文化报》2013年3月18日。从文化根源上讲,山东美术之所以缺乏这种艺术反思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齐鲁文化中长期以来那种传统人情关系和等级观念。这种观念无形中被带到了美术艺术鉴赏中(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山东,在全国其他省份也大量存在着),人们在品鉴一幅画作的优劣时,作家的身份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起了重要的影响。出自某某协会官员称号之手、某某名人之手的画作与一幅普通画家的画作,在人们的心中产生的影响力是大不一样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术界的发展。没有批评,哪里来的进步?!

三、在传承与创新齐鲁文化中重塑新时代山东美术的艺术品格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山东美术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其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当今山东美术界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与齐鲁文化的关系。要使山东美术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充分立足于山东省情,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将齐鲁文化精神特征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重塑新时代山东美术的艺术品格。

(一)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觉,形成围绕重大文化选题创作的倾向

进入新时代,山东美术界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增强文化自觉,主动转变原先相对保守、内向的观念,着眼于齐鲁文化中的重大选题,去创造能反映齐鲁文化精神、反映新时代山东大发展大繁荣的优秀作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山东美术家应摆脱狭隘的自我视角,主动关注新时代的变化,关心社会的发展,深入思考新时代山东美术的发展问题:如何更好地体现时代价值,丰富精神需求,创新艺术品格,为齐鲁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地营造学术氛围,保持昂扬向上的创作姿态,体现山东美术关注学术前沿的文化自觉?如何更好地立足本土,培养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进一步建设文艺队伍,创作出优秀作品?这些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时代特征的艺术课题,是山东美术家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只有有了这样的深度思考和问题意识,山东艺术家才可能提高其艺术站位和格调,才能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和灵魂的伟大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当代山东美术工作者来说,应当利用好齐鲁文化这个丰富的文化资源,根植于齐鲁文化,努力挖掘齐鲁文化精神内涵,寻找重大文化选题,并借此创作出反映新时代山东发展的优秀作品。

(二)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在传承与发展中形成鲜明的齐鲁风格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觉。丰富多彩的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立足传统,对应时代,开拓创新,强化齐鲁文化意识、强化国家意识,提升责任意识,才能引领中国美术繁荣发展。与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区的美术相比,山东美术继承了传统绘画的艺术元素和创作方式,用美术元素塑造山东人形象,用艺术符号记录山东的文化发展历程,形成了齐鲁画坛兼容并蓄、创新发展的精神面貌。所以,山东美术应当有这种自信,“齐鲁画派”的提出不仅是立得住脚的,而且应该广而告之。对此,山东美术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齐鲁文化这一既有资源,在继续传承和发展齐鲁文化的同时,关注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有鉴别、有区分地对待传统文化资源,实现齐鲁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每一个山东美术工作者而言,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着力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将艺术作品中的齐鲁文化精神与现代观念并存,推出更多具有齐鲁文化特色且艺术性、思想性更加纯粹的作品,充分体现出山东美术家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担当精神,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三)提升新时代的文化自强,培育新时代的文化英才

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山东美术要做到文化自强。事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因此,应加快山东美术人才队伍建设,选拔推介青年美术人才,努力培养全国性美术学科带头人,如“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等,培养出更多本土人才,建立并培育山东美术人才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要建立优秀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扶持青年人才成长新模式,为山东美术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发展力量。要充分利用山东省大、中、小艺术院校,做到艺术培养从“娃娃”抓起。要改进和加强文艺评论,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打造健康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让美术家们真正能够言其所实,成为年轻画家的榜样。要加强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艺理论创新,充分发挥理论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为美术创作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四)加强新时代的文化交流,开拓山东美术发展新天地

加大对外交流,建设更高层次艺术活动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山东美术工作者到国外举办美术作品展。近年来,山东美术家陆续在国外举办美术作品展,并引起一定反响。山东美术家应进一步推动出国交流活动,在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内涵,促进齐鲁文化的全面、多元、更高层次发展。另外,国外艺术作品也出现了许多吸收中国文化元素创造的西方优秀艺术作品,表现了西方人所感受到的中国文化特色。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观察和了解,也是他们自身情感欲望的投射。在这种环境下,山东美术家们更应该举起弘扬齐鲁文化的大旗,在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深入挖掘齐鲁文化,促进齐鲁文化的全面、多元、更高层次的发展。只有经过这样的深度挖掘和自觉对话,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齐鲁文化才能真正被激活,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文化资源在推动山东美术的发展中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美术是一个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特有表达方式,时代和地域也为美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历史上,山东美术在齐鲁文化的浸染之下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新时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和撞击中,山东美术应该有新的担当,主动迎接新时代的新挑战,把握住新时代的新机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用美术形式表达出山东人民的独特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以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齐鲁山东美术
齐鲁声音
山东图片库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齐鲁声音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