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核官兵心理特点及干预

2019-02-22 04:07王新全廖忠友李立新
西南国防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疗养官兵

张 程,王新全,廖忠友,李立新

作者单位:614200,四川 峨眉山,解放军峨眉康复疗养中心中心特勤科(张程),疗养二科(王新全),专家组(廖忠友),峨眉康复疗养中心(李立新)

核战略部队是现代战争中的主要威慑力量,涉核官兵是核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然而,由于涉核官兵职业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心理压力较大,精神高度集中,易导致过度疲劳及各类心理或精神障碍。因此,提高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了涉核官兵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及特点,分析了目前心理卫生工作的现状,并从不断完善心理评测及干预制度、加大基层心理卫生人员的保障力量、加强心理保健人员专业培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及时效性等几方面提出了举措,以供涉核官兵心理健康保健工作参考。

1 涉核人员分类及作业环境特点

目前,我军主要的涉核人员包括以下4个部分:从事核武器研制、核试验和核效应试验;执行核试验保障任务;核爆炸条件下军事演习;在核导弹及核潜艇部队涉核岗位工作官兵[1]。涉核岗位具有一定的兵种特点,如核潜艇部队主要面临高温、密闭、空间狭小、噪声大等;而核导弹部队包括工作环境差、氡气、核恐惧以及推进剂泄露风险等[2-3]。以上特殊的环境作业特点容易导致官兵的精神压力过大及心理问题发生。

2 涉核官兵心理特点

涉核作业作为军队一类特殊岗位,对从事该工作的官兵身心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科技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给军人造成的不仅是躯体上的伤害,对心理的影响更大,这将直接影响部队作战效能[4]。目前,研究涉核官兵精神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较多,主要包括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疲劳评定量表(FS-14)、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

SCL-90量表使用较为广泛,常用于评价军人、学生等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5]。有研究使用SCL-9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涉核官兵中,有25.6%的人员筛检为心理问题阳性,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等评分偏高[6]。另外,原二炮部队官兵在焦虑、抑郁、敌对因子评分显著增高[7-8]。当然,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涉核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好,心理调节能力较强,能较好地适应本职工作,该结果与近年部队重视心理教育、增强心理评测、官兵学历的不断提高、有效的疗养干预等有关[5]。

由于涉核官兵大多驻扎在山区,生活设施条件有限,部队管理要求严,容易出现疲劳,进一步导致各类精神心理问题等的出现[9]。通过疲劳评定量表及睡眠指数量表检测,发现涉核官兵在体力、脑力疲劳,以及疲劳总分方面均明显高于军人常模,睡眠状况总体较差,且干部的睡眠状况低于士官[5]。另外,有调查还发现,核装检官兵群体中,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所占比例高达85%[10],火箭涉推人员心理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11]。

另外,核潜艇艇官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研究发现,核潜艇官兵远航前封舱期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偏高;而航行后则有更多的因子得分明显增加;远航后 EPQ精神质分、神经质分明显增高[12]。与水面舰艇相比,核潜艇艇官兵也存在着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13]。既往研究显示,对睡眠质量影响最大的是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14]。核潜艇官兵睡眠质量也不容乐观,并且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15]。

3 提高涉核官兵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

3.1 不断完善心理评测及干预制度 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从事核专业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辅助干预效果[16]。涉核部队卫生管理部门应在基层部队中定期开展心理干预,包括心理讲座、心理测评、执行重大任务前后的心理评估、心理训练等,对心理检测结果阳性的官兵要及时干预。在上级机关帮助下,积极协调军医大学、战区总医院及基地医院,共同协作开发并安装心理辅导及监测软件,随时收集官兵心理测试数据,便于及时掌握并实施干预。

3.2 加大基层心理卫生人员的保障力量 我军现有心理卫生人员数不足,高学历人员较少,能力参差不齐,但涉核官兵心理卫生需求却不断增加,使得现有人员配置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涉核官兵的心理保健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基层心理卫生人员的配置,必要时可通过机关协调上级医院专业心理医师到部队开展心理评测及心理团辅等工作,保证涉核官兵的基本心理保健需求。

3.3 加强心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目前,许多康复疗养中心或疗养机构从事心理保健工作的人员是由其他专业人员转改担任,导致在开展涉核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有效缓解其核恐惧心理或者其他心理障碍。因此,要加强疗养机构心理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一是加强心理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定期派送相关人员到具有教学能力的单位进修学习,提高其心理工作能力及水平。二是要正确认识战时卫勤保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心理保健相关技能水平[17]。

3.4 增加心理健康干预方式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心理评测、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在设置心理健康文化园地,介绍一些心理学基本知识及简单地放松身心的技巧。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添加多媒体终端自助学习设备,方便官兵们查询使用。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心理调试自助手册,方便官兵们在出院后仍然可以自学使用。在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的官兵群体中,向他们推荐一些心理保健相关的公众号,提高他们疗期外自我保健的能力。

3.5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由于涉核官兵作业环境较为特殊,并且具有潜在的辐射危险,官兵们普遍存在着恐核心理,或者对核武器存在着不正确的认知和心理。研究显示,83.7%以上的涉核官兵希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普及核辐射及防护的基本知识,纠正对核武器的恐惧心理,缓解精神紧张,减轻心理压力[17]。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疗养官兵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基层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疗养员收治现状分析
健康教育和护理宣教在疗养期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