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

2019-02-22 02:00陈涛
群众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运河常州运河

陈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运河城市发展提供了遵循和重要契机。常州市委市政府从水态、文态、业态、生态、形态五个维度科学规划,全力推进世界遗产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实现大运河遗产的全民共享与永续传承。

一、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性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赋予了运河沿线地区光荣的使命。常州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切实增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政治责任感。

深刻理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史记载,自隋以来常州成为漕运重要驿站,运河从元朝到新世纪曾三次南迁,形成了现今“依河建城、河随城迁、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风貌,历史城区内以水系为轴——“水陆并行、长街沿河、短巷向水”,是见证江南历史变迁和文明演进的“活化石”。到了近代,运河又成为了民族工商业的摇篮。大运河是常州历史变迁演进的真实见证,是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因符号。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常州城市发展共存共生,互为依托。

全面把握大运河丰厚的文化内涵。大运河是常州文化传承的真实脉络。运河水系沿岸至今分布有青果巷、南市河、三堡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地段,另有孟河、奔牛等十余处古村镇。走出了唐荆川、汤贻汾等一大批名人大家。苏东坡14次乘船过常州,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常州题诗六首。沿线分布有水利工程遗产、聚落遗产、其它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共计5类163项。

努力践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工作导向。保护好,就是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存的延续性,加强对大运河故道、水工设施等珍贵遗产的保护。传承好,就是在普查、抢救的基础上,对大运河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有针对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修缮修复,让它焕发生机、重展风采。利用好,就是以文化建设为引领,积极用好用活运河资源,打造系列特色品牌,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古老的运河更好地造福今人和后人。

二、以强烈的使命感,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河道水运、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要坚持科学统筹、综合施策、整体推进。

加快梳理整合,打造运河历史风貌带。结合水文化遗产调查对大运河沿岸水文化遗产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存续年代、使用情况、保存状况及图像资料进行深入调查与收集,并对其历史沿革、形制构成、价值说明进行整理与阐释。依托运河沿线遗产资源,重点推进唐荆川纪念馆、周有光图书馆等一批修缮展示项目,重点打造奔牛古镇区、西直街历史文化地段等沿线运河文化区段。

精心组织推进,打造运河文化精华带。借鉴南京夫子庙、苏州观前街等成熟开发模式,遵循“整合与开发并重、提升与创新同步”的开发方针,深入挖掘古运河文化内涵,发挥古运河作为城市文脉、龙脉与绿脉的优势,打造集文化内涵、地方风情、人文景观、商业街区为一体的城市窗口。紧扣“传承与未来”这两条主线,“水、桥、岸”三维一体,打造古今辉映、永续传承的常州大运河亮点和名片。

加强保护整治,打造运河亲水休闲带。重点推进全长约10公里的大运河常州城区段交通疏导整治,对沿岸的驳岸、电杆、绿化进行全面修整,并在保护运河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适当增建部分滨河绿地、亭廊、码头以及桥梁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等。在未来5年内,大力推进23.4公里遗产河段南北两岸全线双贯通,将运河沿线打造成城市亲水休闲带。

突出绿色环保,打造运河生态示范带。对大运河常州段主干河道和沿线镇村的生态环境进行普查摸底,确定整治修复提升的内涵标准,研究制定生态修复的专项规划。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监管。采取治水、引水等方式,保护好现有运河河道。加快推进运河沿线集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统筹治理体系。提升运河沿线生态服务功能,坚持生态建设和保护性开发并重,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大运河文化文明的发展、延续和传颂。

强化发展创新,打造运河创意产业带。在运河沿线合理規划创意产业布局,自西向东重点扶持“运河五号”、民元里1号、南港码头、中华纺织博览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龙头品牌企业带动中小型创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支持利用运河工业遗存打造众创空间,顺应“互联网+”、“文化+”新趋势,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创业人才、创新团队加入到文化的创意、创业和创新中来,为古运河畔老街区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确保大运河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努力把大运河常州段建设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使之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努力走在全省前列。

突出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全域统筹,编制好《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规划》。坚持从高处着眼,坚持系统化思维,按照“一次规划、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系统集成”的原则,引进高水平的规划团队,切实做好规划工作。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文化为魂、串珠成链”,打造独具城市魅力的水态、文态、生态、形态、业态,接续造福常州人民。

打造精品亮点。抓住青果巷、篦箕巷、南市河等重要节点,加快实施西起怀德桥东至东坡公园的精华段建设,并逐步向东、西延伸拓展,从岸线、河道、水质三位一体出发,充分挖掘沿线历史文化遗产,有效利用丰富民俗风貌,建设精品项目,打造文化标识,通过串起一个个闪光点,形成特色鲜明、有机联系、相得益彰的运河文化长廊。

讲好运河故事。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带蕴含的工商文化、名人名居名巷资源,提炼更加生动、有感染力的运河故事,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批凸显运河特色的会展、演艺、民俗等品牌活动,创作更多有筋骨、有特色、有温度的文化作品,让群众了解运河、保护运河。建设好一批内容互补、各具特色的纪念馆、博物馆,集中凸显红色、名人、宗教、工贸、水乡、水利等主题,加强联合互动合作,打造开放式运河博物馆(纪念馆)群。

肩负使命担当。保持敬畏之心。以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古今辉映、令人向往的文化高地。保持工匠之心。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把大运河打造成常州乃至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保持争先之心。以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列”为导向,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努力让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责任编辑:冷 超

猜你喜欢
大运河常州运河
常州的早晨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放歌大运河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