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感知与历史街区景观评价的关系研究
——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2019-02-23 07:21
中国园林 2019年1期
关键词:声景声源使用者

刘 江

杨 玲

张雪葳*

每一座城市都拥有自己的记忆,无论是繁荣、萧条、欢乐或是泪水,都被完整地记录在整个城市的肌理之中。这些记忆就像烙印一般由一代代居民所创造,由城市中有形与无形的遗产所传承。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物质与文化遗产,它的每一寸空间都如实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彰显着城市独有的身份特征[1]。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规划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国外的城市保护运动,至19世纪末其保护更新逐渐系统化[2]。20世纪80年代,中国将保护历史街区写入国务院文件,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历史街区的更新规划活动以激发城市经济文化活力、打造城市“名片”。然而这些更新规划工程往往专注于历史街区建筑风貌等视觉特征的修复,缺少对于历史街区文化特性的继承和发扬[3]。

景观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以视觉特征为主导。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感知途径,人们通过听觉与空间的互动形成特定空间的声景,即个体、群体或社区所感知的在给定场景下的声环境[4]。声景同样是承载城市记忆重要的无形遗产,在塑造文化个性、培养地方归属感、提升感知等方面具有超过视觉景观的独特优势。尤其在历史街区等历史文化空间中,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更为突出[5]。将声景设计纳入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规划之中,对提升历史街区规划理念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商业模式下历史街区声景感知对其景观评价的影响、使用者属性特征与景观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声景基调下使用者对声源感知及景观评价之间的关系,力求为历史街区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

1 研究方法

1.1 案例区简介

三坊七巷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占地40hm2,是国内现存历史文化街区中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形成自晋、唐,清至民国逐渐走向辉煌,其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其中有159座被列为保护建筑,是国务院认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南后街是其主干道,也是三坊七巷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其保护发展模式也是国内动态开发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6]。

1.2 问卷设计

1.2.1 使用者信息

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受访者的社会、人口及行为学方面的信息,包括性别(男、女)、年龄(≤24岁、25~30岁、31~40岁、41~50岁、51~59岁、≥60岁)、教育背景(低学历、高学历)、职业(工人、学生、无职业人士)、居住类型(福州市居民、外地游客)和游览频率(第1次、2~3次、每月1次、每周1次、每周多次)。

1.2.2 声源类型

声源类型的定义对于声景感知评价十分重要,声源分类则对声景感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7]。参考之前的研究[8],将实地调查得到的11种声源类型进行分类,作为之后数据分析的基础(表1)。受访者被要求根据实际感受分别对声源的感知频率(POS,打分标准为1:从未、2:偶尔、3:一般、4:经常、5:过于频繁)及感知强度(PLS,打分标准为1:极弱、2:弱、3:一般、4:强、5:极强)进行打分。为了综合分析不同声源在历史街区中的特征,进一步引进了声源优势度(SDD)的综合概念[9]。声源优势度由声源的感知频率和感知强度决定,即SDD=POS×PLS。

1.2.3 声景感知评价

声景研究中,语义差异法经常被用于声景的描述与评价[10-12]。经归纳发现,声景感知评价主要包含丰富度和愉悦度2个方面。其中声景的愉悦度评价通常采用“安静的”“和谐的”及“愉悦的”等形容词进行描述,丰富度的评价通常采用“生动的”“丰富的”及“有趣的”等形容词进行描述。基于此,本次问卷选择“安静的”“和谐的”“愉悦的”“生动的”及“丰富的”等形容词,通过李克特五级量表法(1-极不赞同,2-不赞同,3-一般,4-赞同,5-极赞同)描述历史街区的总体声环境以及受访时的声景基调。

1.2.4 建筑景观满意度评价

三坊七巷中众多的古民居沿着坊巷纵横排列,交织出的街巷空间和外在的建筑立面是构成历史街区视觉景观的主体。研究表明,良好的视觉景观可以提升声景评价,对于整体景观评价具有极大的影响[13]。因此本次问卷的最后一个部分选取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作为历史街区建筑景观的主要评价对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要求使用者对建筑景观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图1 样本统计信息

1.3 数据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99份,样本信息的初步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将收集到的问卷数据统一录入软件SPSS 24中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声景感知对景观评价的显著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声景基调对景观评价的影响,采用Spearman's rho相关性分析揭示使用者特征与历史街区声景感知及景观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SEM)是融合了“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的综合统计方法,属于多变量统计(multivariate statistics),其主要用于各类因果模型的模型探索、辨识及验证,在当代量化领域之中,SEM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于验证各种测量模型及假设模型,并逐渐成为数据分析的显学[14]。SEM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为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

2 研究结果

2.1 概念模型建立

2.1.1 效度分析

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效度分析。数据的效度分析主要通过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值分析实现。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的显著性为0.000(p<0.001),即数据通过了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为0.640(KMO>0.60),则说明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1.2 EFA因子分析

问卷调查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不能直接进行因子分析,因此在没有预先设定结果的前提下,必须通过EFA分析被测数据的结构[15]。如表3所示,EFA因子分析共提取得到3个公因子,解释度总和为77.44%(超过50%,解释度良好)。公因子1包含变量“安静的”“愉悦的”及“和谐的”,可归纳为声景的愉悦度,其解释度为26.191%;公因子2包含变量“生动的”及“丰富的”,可归纳为声景的丰富度,其解释度为24.521%;公因子3包括“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可归纳为建筑景观的满意度,其解释度为26.727%。对照所提取的公因子和问卷设计,可以发现与预先设定基本一致。

2.1.3 CFA因子分析

将EFA因子分析得到的公因子作为潜变量,对应的变量作为观察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测量模型。为了进一步检验测量模型的可靠程度,对测量模型进行CFA因子分析[16]。CFA因子分析包括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测量模型的信度分析通过调查各个测量模型的克朗巴哈α系数(Cronbach's Alpha,CA)实现。如表4所示,潜变量“声景的愉悦度”“声景的丰富度”及“建筑景观满意度”的克朗巴哈α系数均大于0.7,整体克朗巴哈α系数为0.738也大于0.7,说明得到的数据信度良好。

图2 声源感知对历史街区景观评价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图3 修正后的声源感知对历史街区景观评价影响结构方程模型

表1 三坊七巷中典型声源构成

表2 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

表3 探索性因子分析

表4 数据信度检验

2.2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声源类型感知与声景感知评价和建筑景观评价的相关关系假设如下。

HA建筑景观满意度对于声景感知评价有显著影响,具体假设包括:HA1建筑景观满意度对声景愉悦度有积极影响、HA2建筑景观满意度对声景丰富度有积极影响。

HB声源感知对于声景感知和建筑景观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具体假设包括:HB1机械声对于声景愉悦度有消极影响、HB2人工声对于声景愉悦度有消极影响、HB3自然声对于声景愉悦度有积极影响、HB4机械声对于声景丰富度有消极影响、HB5人工声对于声景丰富度有积极影响、HB6自然声对于声景丰富度有积极影响、HB7机械声对于建筑景观满意度有消极影响、HB8人工声对于建筑景观满意度有积极影响、HB9自然声对于建筑景观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HC声景愉悦度对声景丰富度有显著影响,具体假设包括:HC1声景愉悦度对声景丰富度有积极影响。

基于3个主要假设和12个具体假设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图2)。

2.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及修正

在软件AMOS 24.0中绘制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包括χ2/df,GFI(Goodness of Fit Index),CFI(Comparative Fit Index)和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等参数值(表6)。如表6所示,参数GFI和CFI均未达到推荐数值,因此模型需要修正。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主要依据输出结果中的修正指数MI(Modification Index)值和t值,在模型逻辑合理的前提下,增加MI值较大的修正路径,通过比较拟合指数来分析修正是否可取。针对现有模型的输出结果发现,MI值最大的路径为鸟叫声优势度→民俗活动声优势度,因此在模型中增加此路径,修正后适配参数GFI仍小于0.90,因此重复修正步骤,分别增加建筑风貌和声景-丰富的2项观察变量残差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鸟叫声和昆虫声残差之间的相关关系,修正后适配参数GFI为0.90,各参数适配良好,模型结构较优(表7)。

修正后的全部结构方程模型如图3所示,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模型中路径的回归系数,采用T检验法对路径系数进行显著意义的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路径HA1、HB1、HB3、HC1及新增路径为显著路径,其余假设路径均不显著。具体来说:建筑景观满意度对声景愉悦度有显著积极影响;机械声优势度对声景愉悦度有显著消极影响;自然声优势度对声景愉悦度有显著积极影响;声景愉悦度对声景丰富度有显著积极影响。除此之外,鸟叫声优势度对民俗活动声优势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可能与三坊七巷中出现的一种能发出鸟叫声的手工艺品有关。

2.4 声景基调对声源感知与景观评价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声景的感知评价具有场景依赖性,即所处环境不同会影响使用者的评价[17]。因此本研究根据使用者受访时所感知的声环境将样本数据分为安静的、愉悦的、和谐的、生动的及丰富的共5种特征的声景基调及其对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得到对应的路径系数及显著度(表9)。数据显示,假设路径HA1、HC1及新增路径在5种声景基调中均为显著的正向关系;除了在丰富的声景基调下,假设路径HB1在其余4种声景基调下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只有在生动的和愉悦的声景基调下,假设路径HB3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为显著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相较于其他路径,假设路径HB2和HB6的路径系数在安静的声景基调下得到较大提高,HB5的路径系数在安静的声景基调下出现较大减弱;HB4的路径系数在丰富的声景基调下出现较大减弱。

2.5 使用者特征对历史街区声景及景观评价的影响

相关研究发现,社会、人口及行为学因素与景观评价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18]。本研究根据Spearman's rho相关分析揭示社会、人口及行为学因素与声源优势度、声景感知及建筑景观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如表10所示,年龄是影响最为显著的使用者特征,年纪越大对于历史街区中的谈话声、儿童嬉闹声、昆虫声、风吹树叶声及水声(喷泉)的感知越不敏感,然而老年人对于建筑景观中的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的满意度均较年轻人高;其次为教育背景,高学历人群对于鸟叫声、昆虫声及水声(喷泉)等自然声的感知较弱,且对声景的愉悦、生动及丰富的感知评价较低。游览频率越高,使用者对于施工声、昆虫声及风吹树叶声的感知越敏感,对于街巷格局的满意度越高,但对于生动的声景评价则表现出不赞同。性别与居住类型只与声源优势度感知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男性对施工声更敏感,女性对风吹树叶声更敏感,本地居民比外地游客对鸟叫声及昆虫声更敏感。职业仅与声景感知评价有显著关系,具体表现为无职业人士对声景的安静度要求更高。

表5 数据效度检验分析

表6 修正前模型的适配度

表7 修正后模型的适配度

表8 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回归路径系数参数

3 结论

本研究选取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商业模式下声景感知对历史街区景观评价的影响进行研究,所得结论如下。

1)商业模式下历史街区中良好的建筑景观对于声景评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声景愉悦度上,对于声景丰富度评价影响甚微且呈负面影响。声源感知与历史街区景观评价之间的显著关系主要体现为:机械声优势度越弱、自然声的优势度越强,则声景愉悦度越高;增加历史街区中特定类型的人工声、自然声及机械声的优势度可以提高使用者对声景丰富度及建筑景观满意度的评价,但这种积极影响并不显著。历史街区的声景设计可以通过提升声景愉悦度来提升声景丰富度;研究发现人造的鸟叫声可以提升民俗活动声的优势度,然而该影响是否具有普遍性需要进一步论证。

2)在不同特征的声景基调下,声源感知对景观评价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中安静的声景对人们的感知评价影响最为显著。当受访者处于安静、和谐或丰富的声环境下,自然声对于声景愉悦度的积极影响显著减少。除此之外,当受访者处于安静的声环境下,人工声对于声景愉悦度的积极作用会得到较大加强,而对声景丰富度的消极影响也会大大增加,且自然声对于声景丰富度的影响更为正面;当使用者处于丰富的声环境下,机械声对于声景愉悦度的消极影响显著减弱,且对声景丰富度的积极影响也会较大减弱;当使用者处于安静的声环境下,自然声对建筑景观满意度的积极影响转变为负面影响。

表9 不同类型声景基调结构方程模型中标准回归路径系数

表10 声源优势度、声景感知及建筑景观满意度与使用者信息的相关性

3)使用者的年龄、教育背景及游览频率是对声源感知、景观评价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其中使用者年龄越大,游览频率越高则越能体会历史街区建筑景观的魅力;使用者的教育背景越高或游览频率越高,对声景的要求也越高,使用者信息对声景感知评价呈较为一致的消极影响;年龄越大声源感知敏感度越差,教育背景越高对自然声的感知越弱,游览频率越高对施工声、昆虫声及风吹树叶声的感知越敏感。

为了体现历史街区的传统景观风貌特性,应当将声景纳入历史街区规划营造之中,通过探究声景感知评价在历史街区景观评价中的具体影响,为历史街区的发展更新提供更为综合的规划手段。此外,人的感知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鉴于本研究样本数据有限,所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行多个历史街区对比,以验证相应结论的普遍意义。

致谢:感谢参与福州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历史街区声景观品质分析”的杜一卓、郑伟、钟巧柔、陈哲玮、秦旌瀚等同学在数据收集方面提供的帮助。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声景声源使用者
虚拟声源定位的等效源近场声全息算法
社区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原理初探*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当代城市声景研究进展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声景的研究与进展
智能自动避障与追踪声源小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