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滨海公园植物综合评价与应用

2019-02-23 07:22谭广文
中国园林 2019年1期
关键词:盐雾草本滨海

谭广文

黄 玉

魏 蓉

中国自北到南包括岛屿在内共拥有3.2万km海岸线,仅广东省范围就有3 500km的海岸线。滨海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盐雾、风沙、盐土、海煞、台风等是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1-2],因而做到适地适树对于滨海园林绿化建设尤为重要。如玉环县,自1964年开始引种木麻黄等优良树种获得成功后,改进了沿海区域的绿化以及生态环境[3],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等海岸防护林带绿化树种较单一,应增加滨海树种多样性[4]。目前,在滨海植物的研究中,耐土壤盐分、盐雾和抗风性研究是当前的主要工作方向[5-7],如林广思在进行华南地区抗风耐盐碱植物筛选时表明,滨海植物在面海一侧的林缘区域盐雾中,盐离子的浓度是林中的5倍,应根据植物特点,在滨海区不同位置种植适宜其环境的树种[4]。因此,本文在充分调查深圳滨海植物生长环境及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各项因素,以此建立滨海公园植物评价模型的各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滨海公园植物的运用现状,从而优选出适应性强、观赏性强的优良植物种类,为深圳市以及同纬度气候的城市滨海公园绿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2 2°2 7′~2 2°5 2′N,113°46′~114°37′E,海岸线达到246.1km[8],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累计年同期大于8级大风日数为4.4d,夏季最高气温35.6℃,呈现“台风多、影响重,强对流频发,高温酷热多”的特点。在土壤环境上,根据作者调查显示,深圳滨海公园绿化土壤以沙土为主,少部分区域由于是填海而成,使用了建筑垃圾、海沙等作为填海材料,土壤含沙量普遍较大,且土壤结构松散、肥力差、土壤保水性能差、易干旱。综上,深圳滨海地区植物生长面临的恶劣环境有“台风多发,气候炎热,土壤环境差”的特点。

2 研究方法

2.1 植物调查

据2017年深圳市房管局统计,深圳市共有人工公园896个,其中1hm2以上海滨公园约16个。在2017年7—11月的5个月中,笔者对深圳湾公园等8个主要的、均直接面海的滨海公园(表1)进行了调查,研究公园总面积占所有临海公园面积的78.26%。按照全面、典型性的抽样调查原则[9],在园内根据不同的群落配置类型、植物特征,选择生长时间长、结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设置10m×10m或20m×10m(样方控制在200m2以内)的群落样方,同时根据各个公园绿地形式及特点,在离海岸线远、中、近不同位置抽样调查,对群落内植物的种类、数量、生长状况、土壤特征、生长位置等信息进行了记录。本次一共调查了58个群落,包括180种植物,其中乔木62种、灌木61种、草本57种,共涉及63科143属。

2.2 评价方法

2.2.1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通过前期文献查阅,参考卞阿娜等人[5、10-11]研究的方法,咨询深圳滨海绿化项目工程师、园林专业专家,建立了深圳滨海公园植物评价模型,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4个因子层。最高层(A)层为:深圳滨海公园植物综合评价;B层为准则层,是评价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生态适应性(B1)、适生环境(B2)、观赏与应用价值(B3)、种植与养护(B4)作为中间准则层指标;C层为因子层,在C层评价标准描述中,C2根据计算结果,C1、C3~C14结合调查记录内容中对植物的表述分为1、2、3三个等级(表2)。

2.2.2 指标权重确定

确定权重时,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该模型采用1-9互反标度法[15],同层次的指标相对重要性程度通过结合本研究的各位专家们的意见得出。根据同层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建立互反判断矩阵,运用yaahp软件[16]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出了深圳滨海公园植物评价各指标因子的权重。

2.2.3 等级及分数确定

在这14个指标因子中,C1、C2根据调查数据计算所得,结合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研究方法给出评级标准并划分等级。C3~C14这12个指标因子,由3位园林绿化专家结合调查数据并根据等级描述对调查的180种植物进行各因子逐一评级,最终根据3个不同等级赋予分值将其量化(1级5分、2级3分、3级1分),再用AHP层次分析法,结合最终权重值来计算综合得分。

表3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乔木、灌木)

3 结果分析

3.1 指标权重分析

根据植物生长的条件不同,乔、灌木以及草本设置了不同的模型(表3~4),在草本模型中考虑到草本对养护更要求及时、稳定,且下层景观更加直观地影响游人的心理感受,因此将种植养护(B4)以及观赏与应用价值(B3)权重略微提高,以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总体上,在植物评价模型中,B层对A层排序中,在生态适应性(B1)>适生环境(B2)>种植与养护(B4)>观赏与应用价值(B3)。

3.2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评价模型的综合评价结果,综合得分>4分(满分数的80%)的植物为优选植物,共计58种(表5),其中乔木有13种,占调查乔木总数量的20.96%,灌木有25种,占灌木总数的40.98%,草本有20种,占草本总数量的35.08%。乔木总体得分低于灌木和草本。

3.2.1 乔木

13种优选乔木中,南洋楹、澳洲火焰木、凤凰木、美丽异木棉、木棉等开花树种可作为滨海植物群落中的主景树,丰富滨海地区的上层植物景观。小叶榕、蒲葵、苏铁、面条树、澳洲鸭脚木是深圳滨海地区常见的绿色树种,可作为绿化的基调树种。其中榄仁、澳洲火焰木在面海区域生态适应性优良、易于养护,可与已推广使用的木麻黄一同作为滨海公园面海侧的绿化树种。

3.2.2 灌木

优选的25种灌木中,灰莉、鹅掌藤、草海桐、亮叶朱蕉、海南龙血树生长周期长、生长量大,应作为中层绿化的首选植物。黄花夹竹桃、鸡蛋花、夹竹桃等开花灌木根系深、固沙能力好、适应性强,在海岸处与常绿的灌木或草本搭配使用来丰富层次。蔓马缨丹、龙船花、朱槿、马缨丹、红背桂、火焰花、含笑花观赏性强,可用于滨海公园中部群落或背海群落,提升公园整体植物观赏价值。

3.2.3 草本

优选的20种草本中,马鞍藤适应性强,多用于沙滩绿化,山菅兰、蓝蝴蝶、叉花草、蓝花草和蔓花生等乡土植物观赏性好、适应力强,可与生长量大的乔木或灌木组合种植。鹤望兰、紫万年青种植面虽小,但适应性极强、色彩独特,可在滨海公园的中部与常绿植物搭配种植。结缕草针叶厚实,耐风、耐盐,但目前种植量少,是值得推广的优良草皮植物。

表2 深圳滨海公园植物综合评价标准

4 深圳滨海公园植物配置

面海处植物对盐雾具有截留和沉降的作用,能减弱风速,从而使盐雾的传输距离缩小,其次,面海的植物能吸附和截留大量的盐尘、盐雾,从而减小海煞对内侧植物的伤害。植物种植位置距海岸线距离远近及在面海方向是否有植物或建筑遮挡,对植物生长状况有重要影响作用。如同一植物同时种植在西湾公园,一处远离海面,生长良好;另一处面海,枝条出现干枯、主干出现倾斜(图1、2)。因此分区域植物选种配置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植物综合评价结果以及调研地植物运用现状,选取生态适应得分高(>4分),综合得分较高(>3分)的植物,在保证植物适应性的前提下,以丰富植物多样性、增强观赏性为目的,根据不同区域面临的生长环境,对深圳滨海公园的面海、中部、背海3个区域的重点位置进行了3组群落配置建议,分别是:

1)面海群落:木麻黄+草海桐+马鞍藤;澳洲火焰木+灰莉+马鞍藤、蓝花草;榄仁+黄花夹竹桃+麦冬;

2)中部群落:大叶榕+朱蕉+水鬼蕉、狗牙根;可可椰子、露兜草、紫万年青;凤凰木+鸡蛋花、夹竹桃+结缕草、狼尾草;

3)背海群落:蒲葵+蓝花草、蓝蝴蝶;非洲楝、秋枫+春羽、马缨丹+狗牙根;面条树+龙船花。

图1 植物远离海面

图2 植物近海面

5 结论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选的乔木数量低于灌木、草本,主因是乔木除受到盐雾、台风等的侵袭外,由于乔木自身根系较深,雨量大时海边土壤受到海水侵袭,乔木根系受到土壤盐害,进一步影响了乔木的生长状况。因此抗风性和耐盐性应作为乔木选择的主要指标。

灌木层应以周年生长量大、年生长周期长的为首选植物,如灰莉、鹅掌藤、草海桐等。公园中部区域和背海区域以观赏性强的灌木如蔓马缨丹、龙船花、火焰花等与常绿树种搭配种植,增强中层景观观赏性。

地被层以马鞍藤、山菅兰、蓝花草、蔓花生等耐盐性特强的乡土植物为首选,观赏性强且易于养护。

滨海地区植物配置要根据具体的种植位置来进行植物选种,面海群落由于直面盐雾侵袭,应选择耐盐雾、抗盐碱、抗台风的特强树种,首要考虑植物在面海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

表4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草本)

表5 综合得分4分及以上的植物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猜你喜欢
盐雾草本滨海
模拟盐雾气氛湿热综合试验设备研制
大气盐雾含量监测与影响因素研究
草本心
滨海白首乌
不同含硫密封剂的耐SO2 盐雾性能研究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彩墨绘草本
盐雾腐蚀试验的国际国内标准及在汽车行业里的应用
滨海顶层公寓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