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癀片联合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致严重血小板减少

2019-02-25 06:46杨英
医药导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酸酯瘀斑美辛

杨英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上海 20162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4岁。无既往史,无过敏史。2018年2月26日因发现右腋下肿块3 d前往社区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1.39×109·L-1,血小板计数(PLT)144×109·L-1,C-反应蛋白(CRP)86 mg·L-1,余正常,拟淋巴结炎,予新癀片(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批号:170804)每天3次,每次3片;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广州一品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0117118)每天3次,每次3片。遵医嘱,服用5次后,患者发现鼻腔有出血,自行停止服用上述药物。2018年2月28日发现全身皮肤广泛出现瘀斑,遂前往当地中心医院就诊,急查血常规示:WBC 9.27×109·L-1,血红蛋白122 g·L-1,PLT 2×109·L-1,CRP 64.6 mg·L-1;D-二聚体4.27 mg·L-1,后转至我院急诊,急查血红蛋白115.00 g·L-1,WBC 8.58×109·L-1,PLT 1.00×109·L-1;CRP 64.6 mg·L-1;血糖7.10 mmol·L-1,白蛋白31.00 g·L-1,乳酸脱氢酶769.0 U·L-1,血钾4.5 mmol·L-1,谷氨酸氨基转移酶36.0 U·L-1L,测D-二聚体4.33 mg·L-1;诊断为药物诱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2018年3月1日起予氨甲苯酸注射液300 mg、酚磺乙胺注射液2 g、白眉蛇毒血凝酶2 KU、口服凝血酶2000 U、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0 g,均每天1次,艾司奥美拉唑钠40 mg,每天2次。期间2018年3月3—4日因血红蛋白低于60 g,分别输悬浮红细胞各150 mL。2018年3月8日复查血红蛋白70 g·L-1,WBC 16.87×109·L-1,PLT 219.00×109·L-1。患者情况稳定,无发热,腹痛,无新发现瘀斑,予出院后续随访。

2 讨论

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①患者服用新癀片、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后出现瘀斑、血小板减少,两者时间上有合理的联系;②瘀斑、血小板减少符合该药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但是两药联用后出现本例严重的血小板较少的报道尚未见;③患者自行停药入院就诊后血小板持续下降,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因此,关联性评价意见为“很可能有关”。新癀片是中西药复方制剂,由人工牛黄、肿节风、猪胆汁膏、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三七和吲哚美辛等药物组成,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热毒淤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病的治疗。用法用量为每天3次,每次2~4片,其不良反应有眩晕、皮疹、咽干、倦怠、胃部不适、轻度腹泻,多在停药后自行消失。文献报道,新癀片常见不良反应与吲哚美辛成分有关[1]。从实际用量看,新癀片每片所含吲哚美辛剂量为5.8~8.0 mg,每天服用总剂量以每片含吲哚美辛8 mg,每天3次,每次4片计算,总量为96 mg,没有超过吲哚美辛的每天最大剂量150 mg。即使没有超过最大剂量,仍有服用新癀片致胃肠道出血的报道,其中2例胃出血导致外科手术治疗止血,考虑与吲哚美辛的药理作用(抑制COX-1)有关[2]。克林霉素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报道较多,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过敏性药疹,对造血系统的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一般为轻微的一过性。新癀片、克林霉素都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考虑为两药联用后骨髓抑制的效果增强引起了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建议避免两药不适宜的联用,医护药及有关人员要做好安全用药的宣传教育,尽量减少患者自服药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猜你喜欢
酸酯瘀斑美辛
乙醇酸酯制乙醛酸酯的生产方法
黄原酸酯硫化物的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咖啡酸苯乙基酯缓解L02细胞脂毒性机制研究*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抗坏血酸癸酸酯、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稳定性研究
吲哚美辛在儿童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