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肾、督角度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分期治疗思路

2019-02-25 11:11封歌俊达徳丽王海东田建德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腰骶腰背督脉

封歌俊,达徳丽,王海东,田建德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院 风湿骨病科, 甘肃 兰州 730000;3.武威职业学院附属中医院 针灸推拿科,甘肃 武威 73300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侵犯人体脊柱关节、骶髂关节,尚可累及外周关节的全身免疫性疾病[1]。病变从腰骶部开始,由下往上逐渐发展,后期相邻椎体关节突关节纤维性融合,脊柱强直、畸形,关节功能严重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AS多发于青年男性,20~30岁是发病高峰阶段[2]。AS病因不明,临床症状复杂,致残率高,目前无特效药可根治。西医对本病治疗主要以控制炎症、缓解腰背疼痛、晨僵等,并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活动,防止畸形。但因西药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粒细胞减少、肝肾损害、男性精子减少等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差或不耐受药物副作用而中断用药,较难取得满意疗效。AS属中国医学“痹证”范畴,古籍中描述的“脊强”“脊痹”“背偻”“龟背风”“骨痹”“肾痹”等称谓,均可认为是AS的临床特点。相关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能有效控制病情,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且有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的特点,对本病治疗颇具优势。

1 AS与肝、肾、督的关系

1.1 AS与肝的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AS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肌腱附着点炎。炎症部位形成肉芽组织使肌腱附着处出现纤维增生及骨化,晚期韧带附着处形成骨赘,呈纵向延伸,相邻两椎体间形成骨桥,随着病情进展,脊椎逐渐失去柔韧度,严重时发展为脊柱强直[3]。中医学认为肌肉、肌腱、韧带附着点应属“筋”的范畴[4]。《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水谷精微输布有赖于肝之疏泄功能,肝血充盈则肝用得助,水谷精微才能正常输布于四肢百骸,使筋有所养。《杂病源流犀烛》曰:“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利全身之运动者也。”筋连接肌肉、关节,是关节运动之枢纽。《素问·五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由于“筋、肉”有效的收缩、舒张,带动肢体关节屈伸,人体才能运动灵活。《外台秘要》曰:“筋缩挛,腰背不伸,强直苦痛”。肝主筋,体阴而用阳,肝血充足则筋有所养,“主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正常发挥,筋骨关节运动才可屈伸灵活;肝血亏虚,筋失所养,则腰骶脊背屈伸不利,发为本病。

1.2 AS与肾的关系

AS侵犯人体脊柱关节,最先发病部位在腰骶,主要的侵犯部位也在腰骶部。早期以晨起及久坐后出现下腰部酸困不适、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休息后不能缓解为主要临床表现。《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腰者,肾之府……,肾将惫矣”。腰为肾之府,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藏真阴而寓元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具有温煦和濡养机体经脉的作用。肾之真阴元阳不足,则温煦、濡养失司,外邪乘虚而犯,经脉失其所养而发为本病。《素问·痹论》曰:“肾痹者,……,脊以代头”,形象描述了肾虚邪犯,发为本病的临床表现。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有所养,筋骨关节运动灵活自如。AS病变主要为“筋、骨”病变,若肾精、肾阳亏虚,不能温煦、濡养脊柱及四肢关节,则出现腰背僵硬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的临床表现。故肾之真阴元阳不足与AS的发生密切相关。

1.3 AS与督脉的关系

督脉循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从解剖学角度可以看出,督脉与AS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督脉受邪则阳气被郁,不能充养腰府,出现腰背僵硬疼痛、屈伸不利。《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夹脊抵腰中,……督脉为病,脊强反折”,明确提出腰脊病变与督脉的关系。《灵枢·经脉》云:“是动则病,……脊腰似折,……腘如结。”形象描述了AS发病的临床表现,而“项如拔”……“腰似折”是中轴型AS的典型临床症状,而“髀不可以曲”“腘如结”则可认为是外周型AS临床表现。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督脉阳气旺盛,则病邪难犯督脉,反之邪犯督脉则病发"脊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太阳为巨阳,为体表阳气最旺盛之处,太阳受寒,经气不利,督脉阳气不能输布腰骶脊柱,复感外邪而发为本病。《类证治裁》云:“脊强,腰似折,……此足太阳经气不利。”故督脉阳气盛衰与太阳膀胱经气是否通利与AS发生密切相关。

2 AS病因病机探讨及不同分期病变特点分析

2.1 AS病因病机探讨

作者认为AS大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濡养,致肝肾精血亏虚,督肾阳气不足,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腰背筋脉失养而发病。《中藏经·五痹》曰:“骨痹者,……伤于肾也,……,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AS病变主要为“筋、骨”病变。“肝主筋,肾主骨”,肝肾精血充足,筋骨得其所养,则脊柱关节运动灵活自如。若肝肾精亏,濡养筋骨的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则出现“在筋则屈伸不利、脊强”的临床表现。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阳气,肾藏真阴而寓元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足太阳经脉为巨阳,为阳气最旺盛之处,主输布阳气到达体表发挥“温分肉、肥腠理”之功能。《内经》云:“正气从内,邪不可干;……其气必虚。”督肾阳气充盛,太阳经气通利,则腰背分肉、筋骨的其所养,筋骨关节屈伸自如,若督、肾阳气不足,或膀胱经气不利,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腰骶经脉失其所养,则发为“脊强”。王为兰教授[5]认为AS病变与肾、督相关,肾督阳气不足,肝肾阴血亏虚,既可内生寒、湿、热邪,又可由外感六淫邪气而发病,致督脉不通,脊柱腰骶痹阻而成疾。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作用,督肾阳气不足,温化、推动失司,则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化痰、化瘀、化毒,成为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焦树德[6]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筋脉失养”为其本,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为其标,并重视瘀血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故肝肾精亏,督肾阳气不足为AS发病之本,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为本病发病之标,痰、瘀、毒为本病重要致病因素。

2.2 AS不同分期病变特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教程”将大偻(AS)规范为2期3证型,即活动期的肾虚督寒型、肾虚湿热型和稳定期的缓解稳定证[7]。作者认为AS活动期和稳定期是本病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活动期患者以邪实为盛,疾病发展迅速,临床症状明显,血沉、C反应蛋白等急性期反应物明显升高,期间患者如失治误治,临床致残率高,需及时规范治疗,以稳定病情。稳定期以正虚为本,患者病情发展缓慢,腰背疼痛、僵硬不适等症状不明显,急性期反应物恢复正常,期间患者治疗当以扶正为要,防治疾病活动。AS为终身性疾病,病程较长,中晚期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不能旋转,腰骶驼背畸形,关节屈伸不利。期间患者若病情稳定,治疗当以改善关节畸形,增加关节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类证治裁》云:“久痹,必有痰湿、败血。”王清任言:“久病入络为瘀”。痰湿、败血留滞脊柱关节,则出现AS中晚期脊柱强直、腰骶驼背畸形临床表现,故AS中晚期病机当以痰瘀阻络为主。作者认为稳定期患者早期及中晚期病情虽都稳定,但由于病机要点及治疗目的各不相同,应分期治疗。

3 AS的治疗

3.1 AS活动期治疗

AS活动期,病情变化迅速,症状复杂多变。期间患者以邪实为急,“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除邪气为先。肾虚督寒证患者临床表现为腰、骶疼痛,僵硬不舒,疼痛常牵涉及膝关节及足跟,晨起及久坐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怕冷喜暖,得温则舒,遇寒加重,舌苔薄白或厚,脉沉弦。治疗当以补肾强督、温阳散寒、祛风通络为法,方选寒痹颗粒加减,药用乌梢蛇、制草乌、干姜、桂枝、狗脊以温肾散寒,用防风、羌活、独活、威灵仙以祛风通络,益母草、赤芍、川芎以活血化瘀通络。肾虚湿热证患者多因久居湿热之地或患者素来阳热亢胜,感受寒湿之邪从阳化热,侵犯腰骶经脉而发病,患者常表现为腰、骶部酸困不适,晨起、久坐后僵硬,活动后减轻,兼多梦、汗多、渴不喜饮、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赤、关节红肿。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滑。治疗以清热除湿、化痰通络为法,方选热痹颗粒加减,用虎杖、石膏、连翘、牛蒡子、忍冬藤以清热除湿,用胆南星、细辛、桂枝以化痰通络,用鸡血藤、牡丹皮、赤芍、豨莶草清热凉血通络。

3.2 AS稳定期治疗

AS稳定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治疗应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治疗。早期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关节功能尚未发生改变,表现为久坐及晨起后出现腰背轻微不适,活动后消失,舌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治疗以补益肝肾、温阳通督为法,方选《武威汉代医简》五劳七损方加减,方中续断、桑寄生、杜仲、熟地、山药滋补肝肾,狗脊、骨补脂、制附片、桂枝、肉苁蓉温阳通络,远志、黄柏、威灵仙交通心肾,兼祛除肢体经络之邪气。中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脊柱僵直,驼背畸形,髋、膝等关节功能活动障碍。X线片:脊柱关节呈现竹节样改变。治疗以活血化痰、舒经通络为要,兼顾其本,方选双合汤加减,方中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水蛭、姜黄活血通络,威灵仙、半夏、茯苓、陈皮、白芥子、皂角刺化痰除湿通络,兼用附片、狗脊、补骨脂以温阳补肾强督,以增强活血化痰通络之功,尚可用小针刀松解肌肉附着点的瘢痕、挛缩,解除经络结聚与关节附近的“筋结”点,求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功能活动。

4 结语

AS在风湿性疾病中属高发病,尤以年轻男性为主,疾病后期因脊柱强直、驼背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医学界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颇多,但尚未发现明确的病因及有效治疗方法。王海东教授注重经典运用,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有所发挥,临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作者有幸跟师学习,在运用药物治疗本病的同时,建议患者注重调畅情志,并坚持户外活动以强筋健骨,避免病情的复发,达到综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腰骶腰背督脉
H反射、肌电图检测在诊断腰骶神经根病患者神经根损伤程度中价值
MR 3D-FIESTA序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根受压程度的评估价值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