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宜居宜行

2019-02-26 19:19
中国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规划交通

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规模大幅度扩张,出行距离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增长,促使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交通进入“机动化”发展时代。然而,机动车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也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凸显,如交通拥堵不堪,城市布局混乱,能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

欧盟交通运输司的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机动车道,一些城市的交通发展已经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机动化的城市,如何回归宜居宜行?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和结构失衡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发展理念被提出。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似已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虽然出现的问题造成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绝佳的变革机遇。

交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在陷入把街道变成汽车专用的巨大空间的陷阱后,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急需调整,很多地方城市迫切需要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要帮助城市和交通和谐共生。

毋庸置疑,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对于缓解拥堵、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在北京,回龍观和天通苑是两个超大居住区,有几十万的人口,但那里没有就业岗位,如果促进食住均衡和就近就业,就能改变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特性,减少交通需求的总量和交通出行的距离。而这一切,有赖于城市规划。

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核心是绿色、生态、可持续。让这一设计理念成为贯穿于现代化城市建设管理全程的灵魂,可有效统筹好城市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笃定城市“有机生长”的方向和方式,对城市的运行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

今天中国正在发生很多改变,中国值得为世界去做这么一次探索。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可以在转向城市可持续交通的机遇和挑战方面,为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规划交通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发布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图说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