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鳅”养殖模式研究

2019-03-01 06:25王春勇柴汝龙吴加荣王翠莲刘开润杨其琴杨辉明
中国水产 2019年1期
关键词:浮床放养密度测产

文/王春勇 柴汝龙 吴加荣 王翠莲 刘开润 杨其琴 杨辉明*

为增加经济效益,利用鱼菜养种模式中PVC漂浮浮床中央形成的空间养殖泥鳅。结果表明:普通浮床与泥鳅养殖浮床空心菜产量差异较小,在PVC漂浮浮床中央形成的空间养殖泥鳅不影响空心菜的生长;普通浮床泥鳅养殖产量达2.64kg/m2、最大70g/尾、平均重36.4g,说明普通浮床不需要改进加深也可以进行泥鳅养殖;网箱加深浮床泥鳅最高产量达到3.8kg/m2,每平方米可增加纯收入36.4元,具有一定经济效益,“鱼-菜-鳅”养殖模式可行。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项目是利用养殖在水中鱼类的新陈代谢,为蔬菜提供营养,使种植的蔬菜不施肥而能够正常生长。同时利用种植的蔬菜净化池塘水质,使池塘中的鱼儿不换水也能健康成长,达到水上栽菜、水下养鱼,立体种养生态循环的目的。该项目在云南省已经实施多年,应用技术比较成熟,为增加该项目推广应用中的经济效益,提高广大渔民对该项目的应用积极性,对鱼菜养种模式中的PVC+网片浮床进行改造,适当加深包裹PVC塑料管的网片,利用PVC漂浮浮床中央形成的空间养殖泥鳅,开展“鱼-菜-鳅”养殖。

一、材料与方法

(一)养殖地点

云南省通海县一处鱼塘,海拔1820m,多年平均气温15.6℃,最热月平均气温19.9℃,最冷月平均气温8℃,日照时数2290h,日照率52%,无霜期330d,多年平均降雨量885.2mm。

(二)池塘条件与养殖方式

池塘面积为4.5亩,平均水深1.8m。以草鱼为主养品种的混养,搭配鲤鱼、鲫鱼、鲢鳙鱼。

(三)漂浮浮床

试验养殖浮床11个,1个普通浮床,10个加深浮床,分别编号为0号、1号、2号、3号......10号。

普通浮床使用外径7.5cm,内径7cm,管壁厚度0.25cm的PVC塑料管粘接而成长100cm,宽200cm的长方形框架,再用网片把框架包裹而成。包裹的网片,上片网目为3cm,下片网目为1cm。

加深浮床使用外径7.5cm,内径7cm,管壁厚度0.25cm的PVC塑料管粘接而成长100cm×宽200cm的长方形框架。网箱规格100cm×200cm×40cm,上片网目3.5cm,网箱底及四周箱墙网目均为1.0cm。把粘接好的PVC框架放入网箱内,3.5cm的网片朝上,然后把网箱固定在PVC框架上,在网箱底部4个角加挂沉石使网箱在水体中保持伸展状态。

(四)泥鳅放养

泥鳅放养时间为2018年6月15日。放养品种为台湾大泥鳅,规格5cm/尾~8cm/尾,平均尾重2.8g。

(五)漂浮蔬菜种植

漂浮蔬菜种植品种为空心菜。普通浮床于4月28日、29日栽种。泥鳅养殖浮床于5月13日栽种。

(六)泥鳅放养密度

采取5个养殖密度梯度,每一放养密度做一重复。放养密度分别为:1号浮床320尾/m2;2号浮床280尾/m2;3号浮床235尾/m2;4号浮床195尾/m2;5号浮床150尾/m2;6号浮床320尾/m2;7号浮床280尾/m2;8号浮床235尾/m2;9号浮床195尾/m2;10号浮床150尾/m2;0号浮床为网箱未加深的普通浮床,6月15日投放泥鳅苗50尾。

(七)饲养饲喂

投喂蛋白含量为30%的漂浮饲料。每天投喂3次,分别在早上9点~10点,中午1点~2点,下午5点~6点。

(八)测产

泥鳅抽测:为观察泥鳅生长情况分别在7月20日、8月20日、9月20日对泥鳅生长情况进行抽测。

空心菜测产:为保证测产数值具有对比性,第一次测产分别对普通浮床和泥鳅养殖浮床随机抽测并编号,以后固定测产对应编号的浮床,养殖期收获空心菜四茬。

二、研究过程和结果

10月16日进行测产,养殖期间生长情况抽测及测产结果见表1。

表2 灵武市稻田集成循环流水池养殖成本情况

养殖期收获空心菜四茬,四茬产量对比见表2。

表2 空心菜测产对照表

养殖区间根据泥鳅生长测产数据计算泥鳅的绝对生长率见表3。

表3 泥鳅生长情况表

三、讨论与分析

(一)养殖泥鳅对空心菜的影响

通过对普通浮床和泥鳅养殖浮床四茬收割产量的对比,普通浮床4茬合计31kg,泥鳅养殖浮床4茬合计31.1kg,产量差异较小,说明在PVC漂浮浮床中央形成的空间养殖泥鳅,对空心菜的生长不产生影响。

(二)泥鳅成活率较低的原因

通过表1可以看出泥鳅养殖成活率较低,最高的6号浮床46%,最低的5号浮床4%,平均成活率18.1%。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是鸟食,台湾大泥鳅生活在水体上层,吃食生长季节喜欢游动到水面,由于其个体小、对外界因素反应能力比其他大多数鱼类慢,容易招来白鹭、夜鹭等水鸟捕食,导致成活率低下;原因之二是逃逸,台湾泥鳅很善于逃跑,此次网箱沉石设置过重加之生长在漂浮浮床空心菜的重量(最重时达到9.7kg),造成浮床与水面高差过小,夏季雨水较多,风浪较大,泥鳅容易逃逸,这是泥鳅成活率低下的又一主要原因。

(三)最适放养密度

此次养殖密度在320尾/m2~150尾/m2之间采用5个梯度,一次重复,目的是找出一个最适的放养密度,但是此次养殖的10个浮床成活率较低,很难筛选一个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放养密度,表1中养殖密度为320尾/m2的6号和养殖密度为280尾/m2的7号浮床,泥鳅产量分别达到3.8kg/m2、2.96kg/m2,养殖成活率分别为46%、30.8%,今后可以在这养殖密度中进行筛选,找到一个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最适放养密度。

(四)绝对生长率

由表3可见,6月15日泥鳅放养时尾重平均为2.8g/尾,7月20日、8月20日、9月20日及10月16日测产时平均尾重分别为:9g、18.1g、26.6g、33.3g,绝对增长率分别为0.177g/d、0.294g/d、0.274g/d、0.258g/d。根据单位时间泥鳅生长趋势图1可见台湾泥鳅15g/尾~25g/尾这体重区间绝对生长率最高,以后生长率逐步降低,根据生长趋势图建议25g/尾~30g/尾起捕出售,超过此规格生长速度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

图1 单位时间泥鳅生长趋势

(五)普通浮床养殖

0号浮床为普通浮床,网箱未加深6月15日投放泥鳅苗50尾,7月、8月逃逸到池塘的泥鳅陆续捕获放入该浮床饲喂养殖,测产时获得泥鳅145尾、重5.28kg、平均尾重36.4g,每平方米产量达2.64kg。说明台湾泥鳅喜欢生活在水体上层,普通浮床不需要改进加深也可以进行养殖,且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

(六)效益计算

测产泥鳅最高产量达到3.8kg/m2,最大个体尾重达到70g,平均尾重33.3g,按市场价格30元/kg计算,每平方米可增加收入114元。按照饲料单价4元/kg、饵料系数3、苗种0.1元/尾计算,每平方米饲料、苗种成本为77.6元,每平方米可增加纯收入36.4元。

猜你喜欢
浮床放养密度测产
浅谈生物浮床技术
小麦测产迎丰收
浮床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