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床

  • 生态浮床技术在居住区景观水体修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区景观水体与生态浮床技术概述1.1 居住区景观水体居住区景观水体是指人们居住的地方周围与水相关的自然或人工水体及其景观。自古以来,我国的文明和城市兴起都与水息息相关,人们潜移默化地选择了临水而居。我国在居住区水环境方面的探索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居住区水环境的存在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娱乐所需的水源,更为居民带来了美丽、宁静和与自然亲近的居住体验。按照规模大小划分,居住区水环境可大致分为大型天然水体、中型景观水体和小型景观水体三类[2]。现代居住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19期2023-11-11

  • 人工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进展
    理最为有效。人工浮床作为生物法中一种可以有效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在过去的40年里被广泛应用,不仅因为人工浮床技术净化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尤为显著,并且通过在浮床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等,间接提高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观赏性,且人工浮床适用于大部分水域,应用广、投资小且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人工浮床技术还可进一步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强化,可更好地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使其得到解决。1 富营养化水体的防治方法我国越来越重视水体富营养化这一水体污染现象,无论是其所带来的环

    农业与技术 2023年8期2023-08-06

  • 曝气-生态浮床治理氮磷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颗粒强化组合生态浮床的去除效果,通过设置5组实验装置,测试不同实验条件对COD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反硝化细菌可缩短氮素转化过程,并提升其转化率。王璐等[2]为解决江沟黑臭问题,采用生态复合技术进行河道治理,通过进行连续10个月的研究得出测试结果,并对不同方法作出评价。王乐阳等[3]基于高活性菌藻填料特性,将其与生态浮床结合,对河道水生植物进行净化,并建立良好的空间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较佳。练继建等[4]将生物膜法、曝气富氧法等方法相结合,开发出全新的生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7期2023-07-29

  • 机插水稻清洁漂浮育秧技术规范
    浅水体,借助育秧浮床,将载有机插水稻幼苗的育秧盘浮于水面进行育秧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优势明显,例如,该技术可在节省秧田的同时,免除秧田耕整之劳及育秧管水之烦,并借浮力牵引,解决搬秧运秧之难[4],具有省工节本的优点;在水稻秧苗生长期间水气协调,养分供应均匀,可获得优质壮苗(表现为秧苗根系发达,盘根效果好,秧苗长势整齐、病害少、素质高[5-7]);育秧土或基质等育秧介质与水直接接触,实现了机插育秧自动供水,并利用符合特定技术要求的育秧介质及配套的技术措施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2期2023-04-14

  • 生态浮床不同覆盖率对河道水动力特性影响研究
    生态治理中。生态浮床作为典型工程之一,在发挥净化污染、恢复生态、提升景观作用的同时, 对城市河道泄洪排涝会造成影响。 目前,张凯等[1]用塑料草代替水生柔性植被进行水槽系列试验, 研究柔性植被对水流的影响。 焦军丽等[2]、李坤芳等[3]用均匀圆柱形竹签、木棒、玻璃棒模拟非淹没的刚性植被, 探讨植被群落对水流紊动能分布的影响。 袁梦等[4]将生态浮床概化为单层式固定多孔介质域,整个多孔介质域具有同一孔隙率。大部分研究采用室内水槽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2年5期2022-11-25

  • 浅谈生物浮床技术
    55000)生物浮床又称人工浮床,它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植物、浮床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净化水体的生态技术。应用生物浮床技术净化水体,效果较好。过去传统的方法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都不理想。物理方法为疏挖底泥,引水冲淤等,往往治标不治本;化学方法为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这些方法都易造成二次污染。现采用的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

    水产养殖 2022年2期2022-11-05

  • 水芹菜、空心菜浮床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理池塘的水面架设浮床,并种植蔬菜和经济作物,利用植物的吸收对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再利用,是提升尾水处理效果的有效手段。笔者利用水芹菜、空心菜浮床进行池塘尾水处理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养殖基地,该养殖基地的养殖尾水处理包括由沉淀区、过滤区、曝气区构成的沉淀曝气池和池塘底部种植沉水植物的生物净化池,排放量约为36米³/时。2.浮床架设在沉淀曝气池和生物净化池表面布设生物浮床,采用间隔固

    科学养鱼 2022年12期2022-02-04

  • 超细纤维浮床修复典型岩溶区富营养化水体试验
    括人工湿地、生态浮床、投加微生物制剂等[6-8]。生态浮床技术又称人工浮床技术, 它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 将经过筛选、驯化的水生或陆生植物种植到污染水域水面, 利用物种间共生关系, 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从而改善水质[9]。生态浮床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传统生态浮床技术的净化能力有限且耗时, 使浮床在工程应用上的推广具有极大局限性[10-12], 因此浮床-材料的联用更为有效。王郑等[13]利用水生植物与人工填料构建的组合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2-06

  • 生态浮床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分析
    、人工湿地、生态浮床、河滨带构建和生物氧化塘等,它们通过人工措施,使受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向良性循环发展,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能力消除水体中的污染物[9-10]。本文主要分析生态浮床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状况,从净化水质的机制入手,剖析生态浮床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去除机制,阐述浮床技术在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作用机制,定性说明生态浮床在水环境整治中的作用。同时以大量浮床研究为例,阐述生态浮床对水体的净化能力,为生态浮床在水环境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2021-08-29

  • 长江下游潮汛影响下生态浮岛建设技术研究
    岛。其结构由众多浮床(单元)相互联结“锚固”而成,浮于水面。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如磷、氨氮、有机质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同时人工营造一个对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修复水生生态系统,从而达到自然生态的平衡。2017-2018年项目组承担了《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长江如皋段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生生态

    科学养鱼 2021年6期2021-07-21

  • 生态浮床技术及其对地表水体的原位修复综述
    修复的理念,生态浮床技术在湖泊、河流等水体的结构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降低了水中氮、磷、COD的含量。 其净化过程包括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的综合功能,对水质改善有一定作用。在应用过程中,生态浮床净化效率较低、结构易损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如何基于结构单位的作用对浮床进行优化设计, 并将其与其他污水净化技术相结合,是提升生态浮床效能的必要途径。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浮床结构及其净化机制,综述了目前我国浮床构建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情况,同时对其结构优化趋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1年2期2021-05-19

  • 浮床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生态浮床技术是指利用无土栽培原理,使用人工制造的浮力载体承载具有去污能力的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1]。植物作为生态浮床净水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其净水机理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①植物根系对水体悬浮物的吸附作用以及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富集吸收作用;②植物根系表面附着的生物膜以及形成的微生物小生境对水体污染物的降解作用;③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及克藻效应。近年来,浮床植物栽培及净水效果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污染地表水体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

    绿色科技 2020年24期2021-01-09

  • 不同布设方式的生态浮床对水流结构影响研究
    破坏的问题,生态浮床被广泛地应用在污染水域净化水质。生态浮床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质和载体,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降解、分泌物反应等过程实现水体修复的技术[1];另一方面,生态浮床会干扰水流结构,降低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形成安全隐患。因此,研究生态浮床对水流结构影响,从减小对洪水位壅高及利于污染物扩散的角度优化生态浮床的布设方式是必 要的[2]。目前,研究生态浮床对水流结构的影响主要采用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法利用室内水槽试验,采用多

    水利学报 2020年11期2021-01-04

  • 鱼-菜共生系统生态浮床的构建及试验效果
    要组成部分,生态浮床能有效净化水质、美化生态环境。现有技术的生态浮床制作材料不一,有竹子、废旧轮胎、泡沫板等,没有统一规范,虽然制作简单、方便,但使用寿命短、清理操作困难,有可能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并且浮床没有外围保护,蔬菜根系容易遭到草食性鱼类的破坏,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和充分发挥浮床的作用。本文通过设置网箱、绳索和特殊的挂钩组件,构建了一套适合池塘鱼-菜共生系统的生态浮床,并通过试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一、材料与方法1.生态浮床的构建池塘鱼-菜共生

    科学养鱼 2020年11期2020-12-21

  • 池塘种植空心菜PVC浮床内养殖泥鳅试验
    的PVC +网片浮床进行改造,适当加深包裹PVC塑料管的网片,利用PVC漂浮床中央形成的空间养殖泥鳅。1 材料与方法1.1 养殖地点概况选通海县九龙街道办事处碧溪村委会草莓塘鱼塘,海拔1820 m,年平均气温15.6 ℃,最热月平均气温19.9 ℃,最冷月平均气温8 ℃,年日照时数2290 h,日照率52%,年无霜期330 d,年平均降雨量885.2 mm。1.2 池塘条件与养殖方式池塘面积0.3 hm2,长67.2 m、宽44.8 m,平均水深1.8 m

    云南农业 2020年10期2020-11-17

  • 生态浮床技术处理有色矿山尾矿库废水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介绍了生态浮床技术在地表水体治理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对生态浮床技术用于尾矿库废水处理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就未来实际应用提出了系列建议。1 生态浮床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1.1 生态浮床技术的概念生态浮床技术的概念,最早于1988年由SVEN Hoeger提出。作为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德国的富营养湖泊治理[5]。生态浮床也称生态浮岛、生物浮床或人工浮床,针对地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利用生态学原理除氮、除磷、降解水中的COD等。生态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0年5期2020-10-16

  • 低温条件下组合式浮床脱氮特性及微生物种群研究
    21111)生态浮床因维护简单、无占地、太阳能驱动和景观美化效果好等特点受到普遍的关注〔1〕。将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生物载体引入生态浮床中并组建成组合式生态浮床,生物载体往往被悬挂在浮床的浮体下面。所以,组合式生态浮床能提高浮床系统中生物量,从而达到强化生态浮床的生态效应和修复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7〕。目前关于生态浮床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生态浮床的设计、植物搭配和优选、强化浮床净化效果以及浮床的生态效应等〔8-9〕,但如何经济有效地解决地表水体除磷脱氮

    工业水处理 2020年3期2020-03-24

  • 低温条件下组合式浮床脱氮效果研究
    21111)生态浮床是根据无土栽培技术,利用水陆生植物生长修复黑臭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生态工程技术。近些年来,生态浮床因维护简单、无占地、太阳能驱动和景观美化效果好等特点受到普遍的关注[1]。传统的生态浮床仅是依靠水生植物同化作用和根系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个体植物矮小和枯黄,净化效果较差。将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生物载体引入生态浮床中并组建成组合式生态浮床,组合式生态浮床通过强化浮床系统中生物量的方法,增强了生态浮床的生态效应、环境效益,生态修复

    山东化工 2019年24期2020-01-17

  • 基于生态浮床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0)一、引言生态浮床技术发展是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进行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研究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能力作用,削减水体中的COD,氮氮、总磷及各类有机化学污染企业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生物防治法[1]。生态浮床可以有效的将河流湖泊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提高水质量,打造一个绿色的水环境。为鸟类,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更加广阔的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有美化作用,种植观赏植物浮床可以创建一个美丽的水景,令人赏心悦目;有裁剪护岸的

    科学咨询 2020年38期2020-01-07

  • 水蕹菜浮床对盐碱地池塘水质与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30072)生态浮床技术作为生态环保的净水技术,因其经济高效,操作简易,并且兼具景观作用,广泛应用于受污染水体的治理研究[1,2]。近年来,生态浮床技术也渐渐应用到养殖水体中,通过浮床净化水质、调节水温、提供天然饵料等多种生态功能,达到“鱼菜共生”的目的[3-5]。目前,浮床水蕹菜(Ipomoeaaquatica)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较多,如草鱼[6]、罗非鱼[7-9]、青鱼[10]、鲫[11]等品种,还有报道其应用于黄沙鳖和中华鳖养殖水体中[12,13],

    淡水渔业 2019年6期2019-11-27

  • 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治理黑臭河道研究
    修复;生态清淤;浮床;曝气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071-021引言住建部于2016年9月公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对城市黑臭河道的鉴定标准、污染来源及治理方式进行了系统性、科学性的判定积极描述。并指出生态修复技术术语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长效措施。2.项目背景2.1项目基本情况武汉市某河道位于市区内,东北至西南流向,全长约9.45km。由于城市规划等原因,目前河道周边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附近

    绿色科技 2019年16期2019-11-22

  • 生态浮床在改善农村涝池水质方面的作用
    善迫在眉睫。生态浮床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的水体治理技术,在治理湖泊、河道等方面已有显著成效,因此本文简单介绍生态浮床治理技术并将生态浮床水体治理原理应用于涝池水質改善。关键字:生态浮床  涝池  黑臭水体  生态恢复1引言涝池是一种人造池塘,主要分布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农村,是充分利用地表径流而修筑的蓄水工程,以满足当地居民在用水上的需求,多用来储蓄雨水。然而随着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涝池疏于管理,功能弱化。为此,陕西省2016年启动实施了农村涝池水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12期2019-10-21

  • 混合浮床对南海湖湿地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作用
    出现反复,而生态浮床不仅具有原位修复的特点,且造价低廉结构灵活,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还具有污染扩散防治、修剪护岸、栖息地保护、水质净化及景观绿化等多种功能[3]。浮床对水质的净化主要由浮床植物实现,而浮床植物则通过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实现自身增长,其中一些植物在过量吸收氮养的同时,甚至可以降解水体中的有毒化学物质[4]。且随植株生长,水下繁密的根系所分泌的生物粘附介质对水中污染物也可起到一定吸附作用,实现污染物与植物的结合并有效利用。同时这种粘附介质还可起到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4期2019-10-11

  • 不同填料强化生态浮床对淡水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要应用价值。生态浮床技术作为一种不占用土地、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道、水产养殖等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中[2]。生态浮床技术通过截留沉降、植物吸收及附着微生物的分解转化等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营养物质[3]。然而,生态浮床中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根系,微生物的数量少,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有待提高[4]。为了强化生态浮床系统中微生物的作用,在传统生态浮床植物下方放置人工填料,使人工填料和水生植物均匀交替分布,除了植物根系,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年9期2019-09-17

  • 生态浮床的改进设计及其审美体现
    10000)生态浮床,是一种水环境与水体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技术,其原理是以浮床为载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将水生植物或一些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于浮床上,建立一种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净化污染水体和改善水面景观。生态浮床技术已经成为净化水体氮磷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对生态浮床的研究多集中在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的净化机理和效果方面,但其在设计方面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如浮床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结构单一,有些虽采用了漂浮植物、禾本科植物和挺水植物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2019-09-09

  • “鱼—菜—鳅”养殖模式研究
    模式中PVC漂浮浮床中央形成的空间养殖泥鳅。结果表明:普通浮床与泥鳅养殖浮床空心菜产量差异较小,在PVC漂浮浮床中央形成的空间养殖泥鳅不影响空心菜的生长;普通浮床泥鳅养殖产量达2.64kg/m2、最大70g/尾、平均重36.4g,说明普通浮床不需要改进加深也可以进行泥鳅养殖;网箱加深浮床泥鳅最高产量达到3.8kg/m2,每平方米可增加纯收入36.4元,具有一定经济效益,“鱼-菜-鳅”养殖模式可行。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项目是利用养殖在水中鱼类的新陈代谢,为蔬

    中国水产 2019年1期2019-03-01

  •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进展
    膜异位修复、生态浮床等[1-2]。但是这些方法又各自存有一定的优缺点。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生态浮床技术已经成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热点技术。生态浮床在我国从80年代开始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从传统人工生态浮床到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等各种浮床形态,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为了提高生态浮床的水质净化、修复效果,各种人工干预技术被应用其中。本文主要阐述生态浮床技术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作用机理、限制因素及存在问题;并讨论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6期2019-01-20

  • 生物浮床制作技术
    后来渔农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将水体内富营养化物质转化利用带出,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增加收益的效果目的。但是,以往使用的无论是竹竿配合制作的聚乙烯网片浮床,还是PVC管配合制作的聚乙烯网片浮床都存在着难以操作、难以存放且不能重复使用等诸多缺点。2016年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发明了一种绿色环保、防腐蚀、耐老化、轻便、易保存且可以种植任何水生植物,不受介质限制的生物浮床,经过3年推广实践,取得了明显收益,现将这一浮床制作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材料:采用高密度泡沫板。这种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20期2019-01-05

  • 生态浮床原位修复富营养水体研究进展
    基础之上,对生态浮床分类、发展历程及净化机理剖析了生态浮床在受损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2 原位修复治理技术对受损水体的修复在空间位置上可以分为原位(In Situ)修复和异位(Ex Situ)修复。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旨在遵循自然规律,强化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恢复水体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运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是当前富营养水体治理技术研发的热点和重点。原位修复技术在我国最早提出是在医学界,环境领域应用最早报道是在1998年土壤修复[10]

    四川环境 2018年5期2018-10-24

  • 不同植物对奎河污染水体的净化与生态浮床优化构建
    加剧[1].人工浮床技术是目前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它主要通过浮床植物与水中微生物组合而成的系统作用,并由植物、微生物吸收、代谢与降解等方式完成对水体中TN、TP等污染物的去除[2];此外根际微生物和植物共生还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可以代谢自养菌不能降解的有机物[3],根系沉积、根际过滤、根系分泌物的固定作用等也在净化过程中发挥了协同作用[4-5].因不同污染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不相同,不同植物对各污染物净化效率也不一样,故浮床植物的选择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9-21

  • 碱蓬浮床对海水养殖尾水的修复效果
    修复。其中,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新型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地表水修复和污水净化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应用于海水养殖尾水修复的浮床实例极少。传统的植物生态浮床技术主要是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吸附作用来实现对污染水体中N,P及有机物的去除,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但受到植物生物量的限制,其净化效果很难进一步提高[4]。同时因传统浮床处理方式单一、处理范围小,许多水生植物难以满足高盐碱度、污染物种类复杂的海水养殖尾水的处理需求。因此,本文利用盐生植物碱蓬作

    水土保持通报 2018年2期2018-05-17

  • 蕹菜—微生物菌剂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
    生物菌剂复合蕹菜浮床处理,研究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氮、磷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复合植物浮床系统有良好的去除氮、磷修复水体的能力,且磷浓度1 mg/L组去除磷的效果最好,总氮浓度 2 mg/L组去除氮元素的效果最好。磷浓度达到2 mg/L以上、总氮浓度达到10 mg/L以上,浮床菌剂的净化能力受到削弱。浮床-菌剂系统对水体总磷的净去除率达到43.9%~73.4%,总氮、硝酸盐氮、氨氮的净去除率分别达到26.8%~51.2%、16.5%~44.6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4期2018-01-27

  • 沙基和浮床培养方式种植水芹对人工湿地冬季水质净化能力的对比*
    5500)沙基和浮床培养方式种植水芹对人工湿地冬季水质净化能力的对比*左 杰1,季 军2,汪鹏合1,张 惠1,张文娟1,赵德华1**,安树青1,3(1: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2:洪泽县清盈尾水湿地管理有限公司,淮安 223001)(3: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常熟 215500)针对人工湿地冬季净化能力不足以及不同湿地植物种植方式可能影响其净化效果的湿地构建问题,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了沙基法和浮床法种植水芹(Oenanthejavani

    湖泊科学 2017年6期2017-11-08

  • 新型浮床对灯芯草生长的影响及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研究
    质构建一种新型的浮床,研究比较其对灯芯草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对水中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浮床能显著(P关键词:浮床;灯芯草;生长特性;脱氮除磷中图分类号 S68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077-03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floating-bed,a new type floating-bed was d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4期2017-08-08

  • 水生蔬菜浮床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机制及应用
    类繁多,利用蔬菜浮床对水环境进行原位修复的机制主要是激发水生蔬菜体内相关酶活性,促进其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吸收;为根际微生物创造适宜条件,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利用浮床自身对污染物的拦截、过滤、沉淀等。蔬菜浮床净水效果受蔬菜种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浮床覆盖面积,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今后应着力从蔬菜组合、浮床改进等方面探索生态浮床的构建和管理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关键词:水生蔬菜;浮床;水体修复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0期2017-06-09

  • 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效果以及对大型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21000)生态浮床水质净化效果以及对大型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桑 瑞,张建昆(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等各种产业的发展也逐渐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治理却远远没有跟上脚步,导致了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水污染问题是困扰我国环境治理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先后经历了化学治理、微生物治理等多个重要发展阶段,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成本较高。近年来,生态浮床治理水污染的应用越来越

    化工设计通讯 2017年12期2017-03-06

  • 变形浮床固菌技术原位修复水产养殖水体研究
    23003)变形浮床固菌技术原位修复水产养殖水体研究刘雪梅(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通过调整EM菌投加前后的浮床径深比,研究浮床变形率对EM菌负载量、水质指标以及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喷淋密度为5 m3/(m2·h)、浮床高度30 cm时,可获得EM菌最大负载量;当变形浮床变形率为6,覆盖面积达到水面1/3时,整个试验周期内其COD,NH3-N和DO分别稳定维持在18,0.05 mg/L和6~7 mg/L,鱼苗的成活率和增质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1期2017-02-14

  • 高原盐碱地池塘生物浮床技术
    原盐碱地池塘生物浮床技术康鹏天 杨 娟一、前言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山深谷,纵横交错,地形复杂且多样。然而近年来,随着土壤及气候条件的恶化,我国的农耕面积锐减,而盐碱地的面积呈扩张趋势,其中西北高原地区更为严重。生物浮床技术是新一代的水处理技术,以水生植被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依托生物浮床技术,可以在水上创造出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13期2017-02-03

  • 生态浮床对宁夏引黄灌区污染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
    50011)生态浮床对宁夏引黄灌区污染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刘娅琴1,付子轼1,邹国燕1*,孔令彬2(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 201403;2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银川 750011)采用成熟的生态浮床技术,对引黄灌区中度污染河流水体治理的可行性及其效果进行了技术示范研究。结果显示:生态浮床对工程示范区域水体中的TN、NH+4-N、CODMn平均相对去除率分别为59.4%、59.7%和24.7%;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由前期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

    上海农业学报 2016年6期2017-01-12

  • 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
    362200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王巧艺福建省晋江市海洋与渔业局36220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水产养殖业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生物浮床技术就是相关发展成果之一。文中就生物浮床技术的原理和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作相关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希望能以此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生物浮床技术。生物浮床技术水产养殖浮床植物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但这也使得水产养殖业存在的水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5期2016-12-16

  • 化感植物-填料浮床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化感植物-填料浮床装置的设计与应用武延坤1,朱嘉成2,高静思1,朱佳1,周利2,梁栋3(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城市水良性循环利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 深圳518055;2.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033; 3.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广东 深圳518055)摘要:将传统浮床与水生植物的化感作用相结合,并配合生物填料,设计了化感植物-填料浮床装置。该浮床装置中的植物选择了香菇草,浮床填料分别选择了砾石、麦饭石、果壳、活性氧化铝、聚氨酯。

    水资源保护 2016年3期2016-06-21

  • 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中的应用与发展*
    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中的应用与发展*曹文平(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1)摘要生态浮床是一种无占地、环境友好、集水体美化和污染物去除为一体的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分析了组合式生态浮床的原理、特点和弊端,以及生态浮床技术的研究现状,引出了湿地槽式生态浮床的概念;其次阐述了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最后探讨了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领域应用急需解决的难题。为生态浮床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提供参考。关键词纤维素生态浮床生态修复工程湿地式生态浮床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1期2016-03-12

  • 立体式生态浮床中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效果分析*
    1)立体式生态浮床中植物在水体净化中的效果分析*李鹏武,杨国蒙,陈 卓,孙荣国(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分析了水污染处理技术中生态浮床的重要作用,简单对立体式生态浮床进行说明,从立体式生态浮床去除富营养物质的原理及效果得出,立体式生态浮床中植物组合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多个实验结果,对比得出水体去除效果较好的优势植株,也从多角度说明了植物选取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生态浮床;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近年来,水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程

    广州化工 2016年23期2016-03-12

  • 蕹菜对复合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atica)作为浮床植物,设置五组不同富营养化水平与重金属Cd、Cr复合污染的水体,研究蕹菜浮床技术修复的效果。结果发现水体总磷、总氮、硝氮、氨氮等含量均明显降低,Cd和Cr含量也有效下降。相对对照组,总磷、总氮、硝氮、氨氮、Cd和Cr去除率提高值分别为19.8%~8.6%、26.1%~13.7%、33.9%~8.6%、21.1%~13.2%、53.6%~41.6%、35.8%~16.5%。蕹菜浮床修复效果明显,并且Cd的去除率提高值与富营养化程度呈正相关

    环境影响评价 2016年1期2016-03-03

  • 探究人工生态浮床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为了克服传统生态浮床净污主体限制的问题,学者则研究出新的水生动植物组合式生态浮床。下面本文就人工生态浮床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单探析。关键词:探究 人工 生态 浮床 技术 水环境 修复 应用进展一、人工生态浮床技术的相关介绍1、人工浮床技术的概念人工浮床技术又称作人工浮岛技术、无土栽培浮床等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质,利用水生植物生长中对氮、磷等营养元素吸收和植物根部对悬浮物吸附的特点配合无土的栽培技术对水资源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进行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7期2015-10-21

  • 人工生态浮床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综述 ·人工生态浮床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进展黄文丹(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13)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对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河湖的水质恶化成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人工生态浮床作为一项新型的水质净化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不但有净化水体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广泛的青睐,应用前景广阔。将人工生态浮床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人工生态浮床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人工生态浮床;水质改善;

    四川环境 2015年2期2015-04-08

  • 生物浮床的研究进展
    0275)生物浮床的研究进展申倩倩,李鑫渲,罗文佳,黎祖福(中山大学,广东广州 510275)随着水污染和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激化,生物浮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各类污染水体,介绍了生物浮床的分类及结构,并重点描述了组合式生物浮床的构建种类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为生物浮床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生物浮床;水生植物;水质净化生物浮床又称人工浮床,它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植物、浮床及微生物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期2015-02-28

  • 基于生物协同作用的强化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的必然需求。生物浮床技术作为净化修复水体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具有成本低廉、节约能源、简便易行的优点,已被广泛运用于相关研究和实践中[1-2]。近年来,中国在浮床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3-6]。传统的生物浮床净化机理主要是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并利用其吸收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质,达到净化养殖水体的效果。但是,浮床水生植物量的限制阻碍了净化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为优化浮床净化性能,本研究中在传统浮床基础上增加人工介质 (基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7

  • 基于浮床技术的立体循环水处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8)1 引言生态浮床技术是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相兼顾的实用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将植物移植到水面上种植,通过植物根部的吸附、吸收作用,削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水质净化和水面美化的效果[1~3]。然而仅仅通过植物的去除作用,水处理效果缓慢,水处理范围有限。至下层单元。每个浮体单元外盘有4个导流孔,等间距分布,根据不同需求,将无用孔用孔塞堵住,有用孔保持畅通。本装置中顶层浮体单元4个导流孔全开,中间层只有2孔开放,底层只有最外边一个孔

    绿色科技 2014年7期2014-11-17

  • 水蕹菜浮床对草鱼主养池塘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效率, 其中生物浮床技术最受关注。典型的湿式有框浮床组成包括 4部分: 浮床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和浮床植物[2]。水蕹菜作为浮床植物因其生长周期长、花期晚、净化能力强等特点倍受研究人员的青睐。研究表明, 水蕹菜浮床对养殖水质有良好的净化作用[3—6]。此外, 水蕹菜浮床还为池塘中不同藻类创造适宜的生存空间, 提高了池塘藻种数、优势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数[7]。但水蕹菜浮床对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未报道。轮虫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轮虫个体较小

    水生生物学报 2014年1期2014-11-05

  • 一种新型的复合生态浮床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098)生态浮床(ecological floating bed system)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以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作为载体和基质,种植水生植物而建立的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人工生态系统,其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等作用,消减富集于水体中的N、P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1-2]。目前,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手段,越来越多的人不仅关注其水质净化效率,而且更多的结合其对生态系统内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3]来分析其可行性和适用

    水资源保护 2014年2期2014-08-03

  • 2种浮床植物吸收不同N/P水体中氮磷的研究
    [4-8]。生态浮床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易维护、生态风险小、景观效果好等优势,作为一种富营养化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1-3]。如有的研究成果已涉及到浮床植物的选择[9]、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10-12]、生长特性及净化机理[3]等方面。为在净化水体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选择使用经济作物进行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更具有实用价值。目前,用于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常见植物主要有黑麦草、美人蕉、水芹菜、灯芯草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3年3期2013-12-03

  • 人工浮床技术
    038)1 人工浮床技术的内涵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1]、生态浮床、人工生物浮床[2]、无土栽培浮床[3-5]等。原本是指由湖岸的植物附着泥碳层向上浮起使湖岸的植物一部分被切断,漂浮在水面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里的人工浮床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以水生植物为主体,利用无土栽培法,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6],将美人蕉、早伞草等植物种植于自然水面的床体上,利用植物深入水中的强大根系吸收、吸附、截留水体有机污染物质,同时释放有益分泌物,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增加水体透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2年2期2012-08-15

  • 水稻浮床高产栽培技术新突破
    溪村自然水域水稻浮床栽培试验经测产,2011年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450公斤,比2010年初试产量提高100多公斤,自然水域水稻浮床栽培技术集成取得实质性突破,自然水域水稻浮床栽培可望进入大面积推广。据了解,沅陵自然水域水稻浮床栽培试验始于2010年,在杂交水稻专家李必湖教授的指导下,由沅陵金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举办的具有前瞻性的科学试验,2010年首试667平方米取得成功,实收稻谷335公斤;2011年经自然水域水稻浮床栽培试验攻关组不懈努力,加

    湖南农业 2012年1期2012-04-08

  • 水生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022)水生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赵 丰1, 张 勇2, 黄民生1, 吴小慧1, 张一璠1, 何 岩1(1.华东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系,上海 200062;2.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 230022)以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和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3种水生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3种植物以及无植物浮床对城市污染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12-20

  • 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特性比较
    10620)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特性比较徐婵枝1,靖元孝1*,杨丹菁2,王忠正1,吴方猛1,吕改云1(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31; 2.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20)在塑料水箱(67 cm×51 cm×40 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研究2个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11-20

  • 温度对生态浮床系统的影响
    38)温度对生态浮床系统的影响罗固源1*,卜发平1,许晓毅1,曹 佳2,舒为群2(1.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2.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重庆 400038)通过构建生态浮床净化临江河重污染河水,全面考察了温度对浮床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生态浮床系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对生态浮床系统氮、磷净化效果的影响呈抛物线型.在水温为2~29℃时,生态浮床对TN和TP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水温超过29℃时,系统对

    中国环境科学 2010年4期2010-09-09

  • 串联式菖蒲浮床去除污染河水氮磷的试验研究
    00038)人工浮床是一种兼顾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和生态修复的方法,由于投资省、运行简便、处理水体中氮磷的负荷较大,且可原位净化水体[1],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2-4]。菖蒲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以往人们重点关注其药用价值[5],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文选用菖蒲作浮床植物,在三峡库区次级河流临江河回水区域构建串联式人工浮床系统处理污染河水,研究其对污染河水氮磷的去除能力,为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控制提供技术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

    环境影响评价 2010年1期2010-01-31

  • 强化生态浮床对珠江水中氮污染物去除研究*
    理(修复)。生态浮床技术是运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原理,把高等水生(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受污染水体中,通过植物、微生物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1]。近年来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并且在封闭性水体,如水库、湖泊等的治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可[2~5],但该技术在流动水体,如河流等的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河流的流动特性使得浮床对水体的有效处理时间相对较短,同时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浮床在河流中的覆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09年1期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