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政策转变形势下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跨越发展研究

2019-03-02 19:23贾少博
云南科技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公办民办高校

褚 鹏,贾少博,章 磊,刘 勇

(1.西京学院;2.西安职业技术学院;3. 空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我国民办高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诞生以来,一路攻坚克难,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在教学领域,学生规模、教学质量等都得到长足进步;但是,由于体制外身份以及学校自身固有缺陷,科研工作一直是民办高校的短板。近两年,国家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科技相关领域的政策都进行了重大调整。研究认为,近期国家相关科技政策的变化,对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极为有利,民办高校应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科研工作跨越发展。

1 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严重滞后于其整体发展水平,差距比较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民办高校对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科研工作无需求,基本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科研工作。部分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才不得不开展科研工作,仅仅把科研工作定位到教学的辅助地位。可以说是为了教学指标而不得不完成科研指标,因而科研工作经常被“边缘化”, 甚至认为抓科研会影响和冲击教学这个中心工作。

1.2 科研团队存在结构性缺陷

由于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大部分民办高校很难形成一支有较强竞争力的科研团队。据调查统计,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一般占教师总量的60%以上,其余的大部分为公办高校退休下来的老教授。青年教师缺少科研经验,缺少专业带头人的领导和指导;老教授已经没有了创新激情,且精力已经不适合直接在一线开展科研攻艰[1]。整个科研团队缺少领军人物这一中坚力量,很难带动形成优秀科研团队,推动科研工作开展。

1.3 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和渠道单一

大部分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少量的学费收益。由于政府部门的传统思维惯性,对民办院校的科研工作存在较大偏见,民办高校在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评审立项上存在较大障碍,导致民办高校很难得到政府公共财政性科研经费投入。这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民办高校科研条件建设、学术交流活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等都处于低水平徘徊。同时这个结果反过来继续阻碍民办高校科研竞争力提升,从而形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恶性循环。

从近年民办高校的发展趋势来看,民办高校在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中外合作办学、公办大学下设职业学院和民办高校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导致民办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再认识,尤其确认了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增强综合竞争力,打造知名品牌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必将成为民办高校迎接未来竞争与挑战的必须选择。

2 国家科技相关政策调整,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正在进入历史机遇期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后国家各部委都积极跟进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国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对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给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带来崭新的发展思路。

2.1 《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极大拓展民办高校遴选人才的多样性

2016 年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3],指出各单位职称评定工作应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对某些特殊岗位应不作论文要求,更加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这一政策在激励科技人员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多样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为民办高校科研人员遴选聘任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民办高校可以去遴选那些真正适合民办高校科技发展的应用型科技人才,而不用亦步亦趋走公办高校推进科研工作的老路,过多地局囿于SCI 论文、国家级项目等学术指标,为民办高校灵活遴选人才奠定了坚实政策基础。

2.2 《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极大提升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016 年8 月,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4],鼓励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转移转化科研成果;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全部留归单位,奖励科技人员的份额不低于50%。这一政策在极大激励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为民办高校科研工作打开了政策空间,从此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可以明确地兼顾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民办高校在职教师运用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创新创业,还可进一步拓展民办高校的经费渠道。

2.3 《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使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人事政策终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16 年7 月,人社部表示正在研究制定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5],即高校教师将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未来高校将进入“不纳入编制管理”的时代。这一政策条件下,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人事政策将第一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体制内”将成为历史,人才流动将更加普遍,充分运用民办高校人事政策更加灵活的优势,对优秀科技人才将产生巨大吸引力,为民办高校的科研腾飞奠定了人才政策基础。

3 抢抓国家科技政策转变有利时机,大力促进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

通常情况下,即使实力相当,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变道超车才是唯一正确选项。

3.1 民办高校的科技政策,应该是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并重,尤其侧重扶持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周期长、投入大、风险控制难度大,应用型研究投入小、见效快、风险可控,是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最佳选择,应用基础研究既能发表SCI 等高水平学术文章,在条件成熟后,也可在较短时间转化为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一般不会产生高水平学术文章,它的成果形式主要以专利展现。专利成果一旦转化,将可能为专利持有人及所在单位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这种机制一旦形成,将改变民办高校单纯依靠学生学费的收益模式,教学和科研将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具体来讲:

1)明确将民办高校的科研重点定位于应用研究。面向经济供给侧改革、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切,从民办高校现有学科和专业基础出发,深入研究论证重点研究领域和近期可能产生小幅突破的研究方向,抓紧提前布局打点,做到整体布局、重点突出,成体系推进。这就打破了以往机械地以公办大学的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标尺”衡量民办高校的传统做法,转而建立一种真正适合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加突出“民办高校”特色,实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差异化发展。

2)将专利纳入民办高校的科技成果考查指标。应用研究的成果形式以专利为主,民办高校应将专利纳入科技成果考查指标,或说提高专利在科技成果考查权重。同时,更加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完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科学设置专利成果转化收益在专利持有人与学校之间的分配比例,做到既能有效激励科研人员成果推广动力,又能保证学校合理收益。

3.2 调整校企联合政策,积极为学校科研人员科技创业创造条件

目前,民办高校普遍重视校企联合发展,学校为部分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就业等机会,这种合作的本质还是初级合作,校是校、企是企,没有实现有机融合。阿里巴巴之所以只用18 年从一个小企业成长为年几百亿的巨型企业,靠得不是它本身有多强,而是淘宝网这个平台上有千万个快速成长的小企业。民办高校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都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优势,对学校发展将是一个巨大推动。具体来讲:

1)强化新型校融企业创立发展。学校在积极促进本校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新型校融企业成果转化收益及股权进入机制,为学校从这些企业发展中取得收益留下可操作空间。百十个这样的校融企业,企业强则学校强,不但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学生更多就业机会。这同时也解决了高端人才留不住的难题。很多民办高校人事部门对人才引进有一个悖论,既希望人才发展的又快又好,又害怕他们发展的又快又好。因为一旦他们发展好了,也就是被知名公办院校挖走的时候。如果一旦有了自己的企业,被别人挖走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2)完善科技配套服务政策,支持校融企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为成果持有人创办企业提供专业化支持,在解决优秀科技成果持有人创业程序繁琐、融资困难等问题的同时, 建立校融企业进退机制,保证学校科技创新投资效益。

3.3 民办高校的人事政策,要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并重,尤其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遴选聘任

院校的人事政策是为院校目标任务服务的。一旦学校的科研政策有了重大变化,人事政策也必须紧紧跟随。民办高校的人事应将更加侧重应用型人才的遴选。应用型人才可能不是博士、不是硕士,甚至可能是本科毕业。但只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技术,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平台、基本生活补贴和工作基础,支持他们尽快把应用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具体来讲:

1)将充分利用本地区公办高校人才和科技优秀优势,将优秀的博士硕士、甚至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本科毕业生纳入民办高校人才引进渠道,支持在职攻读更高一级学位。

2)对这类人才的人事考核机制更加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短期(2-3 年)期限内,以学校从此类校联企业股权收益和本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数量为考核指标,制定留任及支持强度的政策机制。

总之,未来十年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民办高校一定要抓住国家科技政策大变革时机,认真研究、深入论证,找到真正适合自身的科技发展之路,实现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公办民办高校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