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长对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的影响分析
——基于拓展LA/AIDS模型

2019-03-04 08:22于文奇穆月英张哲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1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于文奇,穆月英,张哲晰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在城乡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通过揭示各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及其成因,特别消费结构受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差异的影响,研究收入增长如何影响消费并减小消费差异,对促进社会公平水平提高与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体消费者而言,收入增长是造成消费差异的重要因素。消费与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动态的变动关系,国内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了收入增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得出收入的增长性与居民消费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收入增长是扩大消费的主要原因[2]等结论。收入增长变动是影响消费数量和消费结构变动较为关键的因素,然而与杜森贝利的相对消费理论不同的是,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会随着收入增长速度的提高而有所增加,但收入增长速度的降低也会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3],因此收入的快速增长是保持消费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虽都有所提高,但贫富差距却具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消费水平差距也在逐渐扩大[4],优化城乡消费结构首先在于提高农民收入[5],然而目前各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性,并由此带来不同类型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因而收入增长对消除消费选择异质性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现有关于居民消费和消费结构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消费变动趋势的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到显著的改善,对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享受性商品的消费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不过城乡居民在消费选择存在较大差异[6]。二是收入层级差异分析,主要是利用ELES或AIDS模型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各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结构已经得到优化升级,逐步从“生存型消费向温饱型消费、小康型消费、富裕型消费及最富裕型消费有序转变”,但受收入水平、支出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其消费方式仍存在较大差异[7]。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亦受到收入的显著影响,并且收入差距的拉大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8]。三是区域消费差异分析。在根据实际地理距离或通过聚类方法对消费区域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比区域间居民消费异质性。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9],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0],此外,贫富差距亦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巨大阻力[11]。

综上所述,关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的研究具有研究视角丰富、影响因素分析深入等特点,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从研究方法上看,现有文献在分析城乡居民消费时未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消费区域划分方法模糊或者不划分会增大实证分析误差;另一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文献侧重于对总收入与消费关系以及收入结构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研究,而对不同类型居民收入增长差异与消费差异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从收入与消费变动趋势来看,仅关注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而不考虑收入变动对消费需求变化过程影响的研究是不完整的。因此,基于收入增长对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差别,对各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进行考察。

1 拓展LA/AIDS模型构建

AIDS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出消费支出和消费品价格对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比的影响,因此成为研究消费结构最常使用的模型,通过构建 LA/AIDS拓展模型可以完成收入增长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影响的检验。

1.1 LA/AIDS模型及拓展

AIDS模型最早由 Deaton 和Muellbauer提出并应用于消费系统研究,但受限于价格指数数据的获得及测算难度,为提高模型实用性,本研究使用stone近似价格指数对其进行改进,即LA/AIDS模型。LA/AIDS 模型形式上可以表示为式(1):

(1)

模型各回归系数满足下列约束条件:

此时,根据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可有效估算某一类消费品的支出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式(2):

ei=1+βi/wi

(2)

当分析消费结构受某一特定因素影响时,原有的 LA/ AIDS模型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众多学者逐渐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加以改进,如马琳[12]将收支水平、人口构成和消费习惯引入到 LA/ AIDS模型中对其进行拓展,分析这些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蔡兴等[13]将少年和老年抚养比引入到LA/ AIDS模型分析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现有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居民收入增长对其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如郑志浩[14]指出收入增长促进了居民食物结构的优化升级,齐吴珍等[15]认为,收入增长是影响消费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传统 LA/ AID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收入增长因素对其进行拓展,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如何受收入增长的影响。由于经济增长会受地理环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别,又因为人口众多且分布较为扩散,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习惯也是千差万别,在宏观层面研究收入增长差异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影响时,城乡地区间的差距问题不容忽视,通过添加城乡虚拟变量和地区虚拟变量有助于分析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如何受收入增长的影响。

LA/AIDS模型的拓展形式为式(3):

(3)

式(3)中,g为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cik为城乡虚拟变量(城市居民k=0,农村居民k=1),ziλ为地区虚拟变量。

1.2 地区虚拟变量和收入增长设定

对地区虚拟变量的设定方法,主要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2007—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上反映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将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为四类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因子分析可以将原始变量降维成少数几个公共因子,并且包含尽可能多的原始信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造成的误差,然后对所得到的公共因子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有效避免仅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导致的不合理性,使地区分类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经济实力综合指标包括GDP、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人民生活水平指标包括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水平。数据分析处理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中的系统聚类法,Z-score标准化处理,并通过ward的方法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测量区间为平方Euclidean距离。聚类结果如下:第一类,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第二类,经济较发达地区,包括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第三类,经济欠发达地区,包括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河北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南省、辽宁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第四类,经济不发达地区,包括山西省、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江西省、海南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2 模型估计结果及实证分析

根据LA/AIDS扩展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系统进行测算,并通过弹性分析验证不同类型居民收入增长对消费结构差异的影响作用。

2.1 数据选择与处理

通过构建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LA/AIDS拓展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居民消费如何受收入增长因素的制约。用于计算城乡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份额的支出数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总消费支出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6年),其中2011—2013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总消费支出数据用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数据代替。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分别来源于《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2007—2012年)、《中国价格年鉴》(2013—2016年),2013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分别来源

于各省的统计年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这四个直辖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分别用这些地区未区分的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代替。由于2013年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缺失,故而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上这两个地区未区分的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所代替。其他类商品的价格指数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代替。为减轻价格指数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带来的扰动,所选价格指数数据均以2006年为基期(即2006=100)进行调整,然后再对其求对数。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6年)。

2.2 LA/AIDS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根据引入居民收入增长因素和城乡、地区虚拟变量的 LA/ AIDS拓展模型,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居民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表1)。根据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可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对其消费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城乡居民的衣着、生活用品和其他类的消费支出比例将会上升,而居住消费支出比例下降。

由于x/p表示实际的消费支出,ln(x/p)的系数表示某商品消费支出占比随总消费支出变动的份额变化,即消费份额的边际变化。由表1可知,食品、衣着和生活用品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均为负值,说明随着总消费支出的增加,城乡居民会降低这三类商品的消费支出比例;而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为正值,说明随着总消费支出的增加城乡居民会提高这四类商品的消费支出比例。

表1 居民消费的LA/AIDS拓展模型估计结果

(续)

2.3 收入增长对总体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影响的支出弹性分析

为考察收入增长对居民消费差异作用的内在联系,利用上文所得到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分别计算出总体及分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的支出弹性系数。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快速提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相对较为稳定,并且在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上逐渐具有一致性。对于医疗保健类消费,其支出弹性系数表明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关注度和健康意识有待提高,收入水平的增加未能促使这类商品的消费支出较快增长,而且由于城乡居民在这类商品的消费上会受到收入水平和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有强烈的消费意愿却不能真正形成消费需求,这可以从支出弹性系数的差距上得到验证。八类商品消费的支出弹性系数均小于1,表现出“必需品”的特征,即随着收入增加其占支出比重下降。特别是对于食品、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城镇居民对这三类商品的消费支出弹性系数小于农村居民,说明城镇居民对于现有的消费支出基本保持稳定,收入增长变动对于这些商品的影响要小于农村居民。

表2 城乡居民各类消费的支出弹性

注:以上结果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参数通过t检验

2.4 收入增长对分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影响的支出弹性分析

收入增长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并且进一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但城乡之间由于受二元结构、政策支持以及历史遗留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巨大收入差距,具体表现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由于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具有联动关系,城乡居民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水平和总消费水平也会产生联动变化。由支出弹性的定义可知,在某类商品的消费上城镇居民的支出弹性系数大于农村居民,说明当收入发生变化时,前者对于这种商品的消费敏感性要大于后者,当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大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会使得城镇居民对于某类消费品的支出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导致消费差距逐渐扩大。反之,在某类商品的消费上城镇居民支出弹性系数小于农村居民,当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小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也会使得消费差距逐渐缩小。综上所述,城乡收入增长差异造成收入差距变动会导致某类商品的消费差距发生变化,并且城乡居民对这类商品消费的支出弹性系数之差越大其作用越强(表3)。

表3 城乡收入增长差异与消费差异之间的关系

注:U代表城市居民,C代表农村居民

城乡收入增长差异带来居民对某类商品消费差距的变动,并且其消费差距变动的大小也取决于城乡居民消费这类商品支出弹性系数之间的差距,支出弹性系数差距越大其造成的影响作用越强。当城镇居民消费某类商品的支出弹性系数大于农村居民时,应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以防止消费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同时当城镇居民消费某类商品的支出弹性系数小于农村居民时,应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减少消费差距。从表4可知,这四类地区的消费趋势具有一致性,其中城镇居民对食品、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弹性系数小于农村居民,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小于农村居民所带来的收入差距缩小可有效减少城乡居民对这三类商品的消费差距,因此应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以缩小收入差距。而城镇居民对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和其他类商品的支出弹性系数大于农村居民,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大于农村居民所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会扩大城乡居民对这五类商品的消费差距,因此应采取措施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以控制收入差距。

表4 各地区城乡居民各类消费的支出弹性

注:以上结果除个别值外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参数通过t检验,下同

对于某一类商品的具体消费来说,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支出弹性系数的方向,还体现在支出弹性系数差距的大小。当某一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某类商品的支出弹性系数小于农村居民时,应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支出弹性系数之差的绝对值越小,越应该严格缩小收入差距;当某一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某类商品的支出弹性系数大于农村居民时,应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控制城乡收入差距,并且支出弹性系数之差的绝对值越大,越应该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收入差距,以避免消费差距过度扩大。基于此分析,表5列举了为减小城乡居民各类商品消费差距所应该采取措施保持或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区排名。

表5 各地区城乡居民应该采取措施缩小各类消费差距的排名

注:经济发达地区(DA)、经济较发达地区(CDA)、经济欠发达地区(ELDA)、经济不发达地区(EDA)

3 结果与讨论

上述在研究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时,将收入增长因素引入到 LA/ AIDS模型中,实证分析了收入增长对我国总体及分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城乡居民消费各类商品的支出弹性系数大小及差距,探讨收入增长变动造成消费差异的内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收入增长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居民收入增长会带来衣着、生活用品和其他类的消费支出比例上升,同时居住消费支出比例下降。第二,收入增长对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的影响方式不同。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助于降低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和其他类商品的消费差距,同时,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助于降低食品、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差距。第三,收入增长对于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为防止居住和医疗保健消费差距过度扩大,应优先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同时优先加快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有助于防止生活用品和其他类商品消费差距过度扩大,优先加快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有助于缩小衣着的消费差距。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就不同地区及城乡间如何采取相应措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进而有效降低消费差距有几点启示:第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收入增长。缩小不同类型居民的消费差距的切实手段在于控制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兼顾城乡之间的实际状况,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性,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潜能,保持农村居民收入迈上增长的快车道。第二,统筹区域发展,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城乡居民的消费受经济发达程度及地域因素的制约,具有较大差异,为避免这种差异扩大化,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消费刺激政策,从而保证其力度最大化。第三,合理引导消费需求,避免消费差异过度扩大。农村居民在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和其他类消费方面显著落后于城市居民,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村居民在这些方面的消费,同时改善农村和低收入地区的消费环境,进一步解除低收入者的消费约束。◇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