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教育自信 走向“适合的教育”

2019-03-05 09:11广州市南沙区金隆小学李明秋
师道(教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芬兰教师队伍

文/广州市南沙区金隆小学 李明秋

2018年11月24日至12月15日,作为广州市教育家首批培训对象,我有幸赴芬兰赫尔辛基与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参加了为期三周的中芬基础教育思想与实践比较研修境外培训。这次去芬兰学习,所观、所思、所感良多,受益匪浅。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坚定了我“走向‘适合的教育’”的信念。

所谓“适合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社会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2018年4月,广州市南沙区提出了以“适合的教育”为理念来指导本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2018年5月,在我的实践导师马俊校长的推荐下,我校加入了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牵头成立的“PDC学校联盟”,而这一联盟所倡导的“项目、驱动、生成”的核心理念正是来源于芬兰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018年6月起,在“适合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融合芬兰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和“基于问题的教学”的理念,将本校持续开设了八年的“六个走进研学课程”升级为“六个走进研学实践课程”。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我在芬兰培训的日子里,一直都带着“如何办适合的教育”这个问题去观察、去思考,收获颇丰。

一、我国教育体系也可以保障“每个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芬兰国家教育部、坦佩雷市政府等政府官员与Riitta Juusenaho博士等芬兰教育专家看来,芬兰教育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有一个没有终点的教育体系。无论学习者有什么学习需求,他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找到继续学习与成长的路径,且这条路径是可以变更的。

对比芬兰教育体系,我国教育体系的建构也应该有自信。因为两种体系在设计层面,我认为并无多大的差异。其中最大的不同或许就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性大学与应用性大学的布局比重不同;二是不同类型大学的学习转换机制、路径畅通程度存在差异;三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政府对体系设计的执行与支持力度有差异等。但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政府对民生事业的更加重视而相继改进或改善。如果发展性地看待这一问题,我国教育体系也是能很好地保障“每一个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的”,同样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条“适合自己继续学习与成长”的路。

二、抓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就可以保障“每个学生有能力持续发展”

芬兰的基础教育是没有统一教材的,即使在国家层面也是如此。但这并不代表芬兰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没有统一的方向指引,芬兰国家对教育的指引,从根本上讲,是通过对国家核心课程大纲的制定与落实来完成的。芬兰国家教育部决定着每一个层次的核心教学大纲内容,在此基础上,每个城市、每所学校再设计制定自己的教学大纲。

例如,芬兰也正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21世纪的技能”与“跨课程学习主题”的指向性。

芬兰教育高度重视对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具运用、生活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我们再来看看教育部去年所提出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就会发现这其中有殊途同归的奥妙。例如,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离不开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具运用的训练与培养;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人文底蕴又怎么可能没有生活技能的内容?

所以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已经为保障“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素养的要求,让学生早日具备这些核心素养,才真正让学生有了“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

三、我国教育均衡化进程将为“适合学生发展”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

几乎所有研究芬兰教育的专家在介绍芬兰教育的亮点时,都会对芬兰的教育平等赞不绝口,我在芬兰也切身感受到这种让人羡慕的“教育平等”。200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首次PISA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会员国中,芬兰学生的阅读、数学与科学都拥有最小程度的学习差异。芬兰教育平等的理念还有一个重要的展示点,那就是对特殊学生的照顾。他们尽早地发现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其社会、行为问题,并尽早地向他们提供个人化的、妥当的专业服务。

与芬兰的“教育平等”相比,国内的基础教育平等性的确有许多不足:投入、师资、硬件、生源、质量等各方面差异的存在,曾经导致学生“择校热”居高不下。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党中央始终在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近五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教育均衡化举措的推出,教育平等的理念已经在众多领域践行开来。而以我校为例,我们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就已经落实在行动上,开始为特殊学生设计一生一案的教育规划,让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并安排社会协助等。

我国的国情与芬兰不同,国内各省市区域的情况也存在许多差异,这就使得国内各地在推进教育平等方面,会有不同的方式。但不管怎样,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后,各级政府、学校都在积极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等的教育环境正已经向我们走来。

四、我国的课程改革将为“适合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陈坦玉博士是我们这次赴芬兰培训与学习的项目策划人,他们全家都是在芬兰定居的中国人。在与她单独交流时,我掌握了这样一种情况:她的女儿在小学入学时想学习中文,可是孩子的学校当时没有开中文课程,校长告诉她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一是立即向有中文课的学校申请学位,二是如果有4名学生申请开中文课,学校就立即向政府申请预算且马上开课。结果,这个问题以第二种方式很快解决了。

其实,这个问题展现的就是学校的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Riitta Juusenaho博士在介绍芬兰的课程改革时,也多次谈到了芬兰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关键,即 “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实际”“结合学校与教师的个体实际”“量身定制教育规划”“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生活与成长”。

对比芬兰的学校课程,其实国内绝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广州市的中小学已经就课程的多元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我校就基于国家课程计划建构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基于全面、关注个性”的“慧心课程体系”。

至2018年,我校不仅开设了67个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手机终端选课平台,而且还开设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足球”“数学+信息”等跨学科课程,还有凸显本区域特色的“六个走进研学实践课程”。

而在南沙区,随着区委、区政府办“适合的教育”的进程加快,区财政对学校课程多元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学校部分工作外包服务机制与集团化办学机制的创新,更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将培养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师

关于芬兰教育的成功,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那就是芬兰的教师优势。对于芬兰的教师优势,我找到的“秘诀”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们的职业基于自主选择,这就成就了在芬兰“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的人才能从事教育”;二是他们的职前培训时间长、要求高、实践多,这就成就了“只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能从事教育”;三是芬兰的教师都以“一生能帮助孩子成长”为最大的荣耀,而他们的工作又让家长、政府完全信任、完全尊重,这就成就了“教师队伍一生‘乐此不疲’,没有职业倦怠”。

我国一直都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因为人口基数、历史文化与经济等各种原因,我国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目前还需较大的提升。对此,党中央拿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也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等,我们南沙区更是在2016年起大胆改革了新教师招聘机制,从源头提高了教师的准入门槛。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一定会拥有一支支爱岗敬业、专业扎实、求实创新、学生适合、党和人民信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总之,党的“十九大”已经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在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更要将坚定教育自信与保持虚怀若谷相结合,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篇文章写好、做实。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芬兰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