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品质及提升思路

2019-03-05 09:17杨宝忠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亲和力辅导员政治

杨宝忠 郝 瑞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提升教育者本身的亲和力,应该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首要前提和关键环节。2017年9月,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由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亲和力品质的养成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必要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亲和力”的解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一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显然,第一层是本义,第二层是引申义。由此,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通过人文化艺术化的形式和手段,将社会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期待更好地结合观照,从而使受教育者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一系列过程产生的亲近感、认同感与悦纳感。它是“在德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与结合的力量、一种心理需求能力,一种感染、凝聚、吸引、感召的力量。”那么,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高校辅导员亲和力就是指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产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是师者之光、人格魅力。当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必要性,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提升高校辅导员亲和力,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首要前提。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都是由辅导员组织实施的。与大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教师是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和价值引领影响最大的是辅导员,直面学生利益诉求的是辅导员,见证学生成长的是辅导员。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是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角色要求。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亲和力,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亲和力的发挥。

第二,提升高校辅导员亲和力,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是这一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矛盾与规律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提升教育者的亲和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提升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的亲和力,自然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第三,提升高校辅导员亲和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等学校在落实根本任务、完成共同使命的实践中,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具体教育实践活动中,辅导员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辅导员亲和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亲和力品质的具体表征

品质,是指人的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高校辅导员亲和力品质,是辅导员亲和力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表征,是辅导员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在作风行为上的综合体现。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界定的辅导员“九项主要工作职责”要求,具体讨论辅导员亲和力品质,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5.2讲话中强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国高校的三项基础性工作之一,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标准就是政治素质过硬,这一标准和要求不仅适用于辅导员,而且只能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辅导员亲和力品质,首要的就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辅导员最鲜明的政治本色。因为,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亲和力”,从根本上来说也就失去了我们所强调的亲和力的本来价值和初始意义,不仅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使大学承担的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走向了背道而驰的反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会迷失方向、丢失魂魄。

第二,底蕴深厚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是指对科学理论具有基本的学习认知和较为系统的领会掌握,并能够运用它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与工作水平,是一个人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和工作艺术的有机统一。应该说,这是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就是要善于“以理服人”,而这个“理”从哪里来,就需要辅导员具备底蕴深厚的理论素养,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彰显真理的魅力,进而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服务奉献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热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职业、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状态和道德境界,其本质就是追求卓越与奉献的精神。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就是辅导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使命与责任的自觉认知,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服务奉献的精神境界。这是辅导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实际上,当前大学生辅导员所承载的工作更是远远超出了其正常职责的范围,大学中的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只要涉及学生的事儿,都是首先找辅导员。试想,没有以服务奉献为核心内容的敬业精神,辅导员的工作很难完成得更好,辅导员的亲和力品质也不可能自然生成。

第四,解疑释惑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提示人们是否能够胜任某种职业,以及预期人们从事这种职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就。职业能力不仅区别着职业属性,也区别着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反映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水平与成就”。职业能力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核心与关键,是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处于青春期、成长期、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时常会遇到许多烦恼、面临许多困惑,来自学业和就业、友谊和爱情、生活和理想等方方面面。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必须具有为大学生解疑释惑的能力。不仅能够指导他们规划好学习学业就业,而且能够善于排解他们在恋爱择友方面的苦恼和困惑,更能在思想上善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努力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五,真诚善良的人文情怀。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人对人的工作,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真诚善良的人文情怀,是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品质。“教育的使命内在要求教师充满人文情怀。教师的人文情怀以人文知识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最主要体现教育爱,最根本的表现为高尚的教育人格”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4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有仁爱之心”。实现教育的价值与目的,完成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要求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充满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它更应该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第六,温和风趣的话语风格。语言是思维的符号、思想的表达、交流的工具。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的话语表达方式和风格,直接影响着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知心朋友的角色形象,也就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辅导员的话语要温和,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温和的语气、语调,能够让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情感上更容易亲近。辅导员的话语还要风趣,说白了就是不枯燥、不乏味、受听而有意思,这就要求辅导员学会讲故事,不止学会讲中国故事,而且还要能够讲世界故事,同时还要能够讲好学生身边故事,因为小故事也往往蕴含大道理。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亲和力品质的思路

辅导员亲和力品质的养成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可以说养成提升的步伐永远在路上。笔者认为,重点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下气力、下心思。

第一,在提升政治站位的高度上下功夫。设立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国外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我国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个有力保证。由此,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积极提升政治站位,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鲜明底色,也是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要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事关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敢于亮剑,绝不含糊。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表率,引导大学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接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接力棒,把青春和热血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三是要牢固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辅导员更要明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更要严格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使命,从政治高度、在思想深处深刻认知自己从事的职业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更好地完成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在加强理论修养的深度上下气力。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从事以理服人工作的辅导员,提升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亲和力,必须在理论修养上下大气力。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工作实践中坚决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二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理论素养对辅导员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影响着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的形象展示。因此,辅导员要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三是增强文史哲等人文修养。人文知识能够滋润心田,人文情怀能够涵养品行。辅导员必须多阅读文史哲方面的书,不断积累文史哲领域的知识,不断提升文史哲修养,这对提升自身文化气质、养成亲和力品质,进而提升自身做思想工作的亲和力,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在提高工作实践的温度上下心思。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对于教育内容,学生具有再选择和接受内化的过程。作为教育者,辅导员不仅要能讲政治、会讲道理,还要真讲情感,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温度,这方面对于提升辅导员的亲和力,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是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辅导员只有牢固这一理念,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自觉的关心学生、温暖学生,自然的洋溢着思想政教育实践应有的温度。二是关注学生的利益诉求。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辅导员在工作实践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利益诉求。不仅要关注并解决学生合规合理合情的利益诉求,也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那些不太合规、不太合理、不太合情的意见建议,并及时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从而解开学生心中常有的一些“小疙瘩”。三是讲究工作的方法艺术。辅导员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思想引领和实践自觉,强化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讲求个性服务和因材施教,讲究实践方法和工作艺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艺术化水平。

猜你喜欢
亲和力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