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管理用于中药房管理的价值研究

2019-03-06 02:47赵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药房调剂药师

赵红

中药房作为医院基础药房构成,按照中药房药物的类型和药性进行归类处理,有效为患者提供治病的对症药物[1]。伴随现代化医疗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普及范围逐渐扩大,有效提高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效果。中药房作为调配药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医院和患者关系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对中药管理质量迫在眉睫。为此,本院中药房采用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自中药房管理应用该管理模式后,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也逐渐减少[2]。为进一步分析信息化管理模式用于中药药房的管理效果,本研究对常规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效果进行对比,详细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中药房2016年3月—2017年4月诊疗的60例患者及2017年5月—2018年6月诊疗的60例患者作为评价对象,前者为基础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后者为观察组采用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基础组患者男女比例38/22,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05±8.56)岁,处方类型:25例中草药,20例中药颗粒剂观,15例中成药;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40/20,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2.57±8.62)岁,处方类型:26例中草药,22例中药颗粒剂观,12例中成药。经组间数据对比,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方法

基础组:常规管理方法,方法:按照中药的药效调整药方温度、湿度,检查库存数量,按时购进药物,核实中药调配药方,告知患者中药煎煮方法[3]。

观察组: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方法:(1)按照中药的类型、药性、对症治疗及处方类型等,制定中药管理的统一标准,制定中药目录,按照药物情况,登记药物入库数量、名称、单价、产家等基础信息。按照相应的规格备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按照药物的常用性质,摆放中药柜,便于取药[4]。(2)信息化系统自患者入院开始运行,将医师工作站及中药房信息化系统对接,必要时建立中转站,让医师可以经过该中转站分析中药入药信息,打印电子处方,交至处方审核人员,最后转送至取药处,药师核对信息并将药物交由患者[5]。(3)中药房信息化系统应用期间,建立药方智能控制系统,电子处方传送至药方时,相关药师和对药物,并按照剂量等药物信息,调配药物使用量是否符合使用规定,提高调剂的准确性[6]。(4)设置信息化药品保管提醒,不同的药物保管方式不同,将药物输入时,事项对药物保管方式进行输入,以便再次输入时,提醒相关保管药物的人员如何正确保管药物,从而减少变味、受潮等事件[7]。(5)信息系统统一化之后,相关的医务人员均开展信息化管理培训,增强他们自身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提高药方人员的工作效果[8]。(6)针对人员业务能力,管理人员按时根据系统标准执行,定期抽查执行标准是否规范,提高医师及药师人员的重视度,从而确保用药合理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管理方法对中药房管理影响,包括取药时间、调剂准确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取药时间:诊疗-药方取出-药物抓取成功的时间;调剂准确率:药师取出的药物基本信息核对一致、剂量及用法一致;不良事件则包括:药物错发、用药不合理、审核不标准、医患纠纷[9]。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取药时间变化分析

观察组患者取药时间(6.35±1.22)min,基础组取药时间(11.55±2.39)min,t=15.010 6,P=0.000 0。

2.2 调剂准确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的调剂准确率96.67%,不良事件发生率5.00%;基础组调剂准确率83.33%,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两组数据经对比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调剂准确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3 讨论

在以往的中药房常规管理模式管理期间,患者的处方均为医师手写纸质版,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致使患者无法凭借此处方快速划价,了解中药价格,只能被动的遵循药师的引导[10]。另外在常规管理模式下,药师审核药物需要从药柜中取出一一分辨抓取,不仅增加患者取药时间,而且中间某一环节出错,会降低调剂的准确性。经过电子处方开具后,医师对所需的药品的信息可以迅速掌握,让其可以根据配方规范调整药物剂量,有效提高药物配方的合理性,并以药饮片及颗粒的换算标准为前提,让中药调剂换算减少错误。

与此同时,以往中药的调剂过程中,医师一般使用的书写均为缩写,导致药师配药时认错药物。不过应用医院信息化管理后,电子处方均按照标准执行,辨认简单,且随时可以发布相关中药药品的信息,不仅起到注意事项提醒作用,而且有效减少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事件,让用药更加规范、合理[11]。最后,相对比以往的常规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中医药方给患者的感觉更加整洁、专业化,为患者提高对医师和药师的信任度奠定良好的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比基础组,观察组的取药时间更短,调剂准确性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与李美芬等[12]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中药房管理中应用医院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取药时间少,减少不良事件,还确保调剂准确性。

猜你喜欢
中药房调剂药师
药师“归一”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要不要服从调剂?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养老金中央调剂运行机制及最优调剂比例测算
——基于二次调剂算法
熊真的活过来了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