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前后血常规、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观察

2019-03-06 14:50杨小兰胡增军杨俊艳马淑霞高蕊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刮痧

杨小兰 胡增军 杨俊艳 马淑霞 高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刮痧后人体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旨在从分子生理方面阐明刮痧机理,为刮痧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100名两家医院针灸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符合痧症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背部刮痧,刮痧前和刮痧后次日空腹采集血样双份,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和C反应蛋白测定,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刮痧后24h与刮痧前相比,白细胞显著升高(P<0.01),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1),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P<0.01),而血小板和CRP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及补体C3、C4均无多大变化(P>0.05)。结论:背部刮痧可以刺激自体溶血,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快速激活并提升人体免疫功能,同时对人体的血常规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值得临床在开展该项治疗方法时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刮痧;血常规;免疫球蛋白;补体;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15-01

刮痧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是以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使用特制的器具,采取相应的手法,通过在体表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的效果,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而且也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刮痧人群越来越多。尽管关于刮痧治病的中医理论流传已久且被广泛接受,但是通过现代医学对其治疗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刮痧后24h免疫系统调节情况出发,研究刮痧前后机体相关指標的变化,在分子生理水平诠释刮痧治病机理,为进一步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1材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和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针灸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符合痧症患者100名(纳入标准:全身酸胀;头昏胸闷;食欲不振;肢体麻木;失眠健忘。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全身浮肿患者;恶性肿瘤和血液恶性病变者;严重出血或贫血患者;孕产妇)。其中男性35人,女性65人,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4岁。

1.2仪器和试剂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日本希斯美康生产使用原厂配套试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TAB-2000FR,试剂宁波美康生物有限公司。

2方法

2.1施术手法

100名患者均采用背部自上而下先督脉、后两膀胱经刮痧的方法。

2.2治疗时间

治疗时间统一为20分钟(±5分钟)。

2.3刮痧程度

指定手法熟练、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刮痧程度统一为患者皮肤刮痛感觉能忍受、轻重持续稳定,保证治疗时间,不以强行刮出“痧痕”为标准。

2.4采血时间

共两次空腹采血留取样本。第一次采血时间统一为早晨8点;第二次采血时间统一为治疗后次日早晨8点(±1小时)。在两次采血之间,观察对象避免感冒、做剧烈的运动;禁服任何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

2.5检测指标

对两次样本分别在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血常规、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测定。两次检测选择同一仪器、同一批次质控校对。

2.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用t检验进行统计,检验水准用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刮痧对血常规的影响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以及间接胆红素)指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详见表1。

3.2刮痧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

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IgA)和补体(C3和C4)具有较大的差异,详见表2。

4讨论

刮痧疗法在临床中医学上使用较为广泛,该项操作方法较为安全简单,容易操作,可发挥一定的刺激穴位等作用,全息经络刮痧对人体的全身经络进行较好的刺激,进一步活络穴位,进而激发经气,对人体的全身经络发挥较好的调节和刺激作用,促进机体发生一定的生化效应。

人体全身的穴位与疾病局域十分密切的关系,利用刮痧对患者的各个经络穴位进行刺激,通过刮痧使得损伤部位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刮痧疗法另外还具有较多的优点,刮痧的范围较小,时间短,治疗部位灵活且多样化。

有研究[1]显示背部刮痧后,局部毛细血管紧张度与粘膜渗透性均发生改变,内皮系统开始释放多种炎症刺激因子加速白细胞的成熟分化,使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细胞吞噬作用增强,自体免疫水平提高。此研究表1显示刮痧后白细胞升高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背部刮痧可刺激机体白细胞生成和释放入血加快和加强;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刮痧后呈下降趋势,其中血红蛋白P<0. 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间接胆红素升高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间接胆红素的升高证实了溶血的存在,因为间接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因此意味着溶血和血液被稀释。和曾上勣[2]、易建敏[3]、王珂[4]等对经络刮痧前后外周血象的变化研究相一致。只是此研究选择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刮痧和研究时间定为24小时而不同。

邓麒廷[5]、杨亚[6]等报道中提到通过刺激增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提高免疫力和王珂[3]报道通过观察刮痧前后大鼠白细胞等的变化,认为刮痧作为一种诱导因素能够降低白细胞的炎性反应,C反应蛋白呈下降趋势证明存在抗炎作用。

本研究表2显示背部刮痧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整体无变化,表3显示刮痧后C反应蛋白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刮痧过程并未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显示在短时间内背部刮痧未引起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加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具有抗体活性以及化学结构较为相似的球蛋白,该项物质主要存在与人体的血液、组织液以及分泌物中,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发生创伤后,该项物质会大量释放,使其含量发生较大的改变。

该研究结果从分子生理方面显示背部刮痧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快速激活白细胞释放,增强新陈代谢,提升人体免疫功能。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刮痧疗法具有畅通血脉,调血舒气,疏通经络,祛邪排毒,清热解毒等作用,是一种兼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的自然疗法,值得在临床中医学上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田宇瑛,王莹莹,罗明富,等.刮痧对家兔皮肤血流灌注量及组织形态学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6):8-9

[2]曾上勣. 经络刮痧前后白细胞变化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03(01):41-42+54

[3]易健敏.刮痧升高肿瘤患者外周血粒细胞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

[4]王珂,蒋燕,张秋菊,崔向清,王婧.刮痧前后大鼠胆红素、SOD、IL-1、IL-6、白细胞的变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9):618-620

[5]邓麒廷,杨智荣,刮痧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11(9):187-189

[6]杨亚,陈华,中医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 09 (24) :2237-2238

猜你喜欢
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刮痧
Understandings and misunderstandings of gua sha:A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multiculturalism
循经刮痧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头痛不用愁 刮痧来解忧
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效果评价
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分析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