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的改革及策略

2019-03-07 01:05,,,
西南军医 2019年1期
关键词:读图学时心电图

,, ,

心电图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健康评估》的必讲内容和讲授难点[1]。一直以来,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电图教学中存在“两多两难两少”的问题,即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多、形态特征描述多,理解记忆难、图形特点与临床意义关联难,以及学时少、实践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心电图时,容易陷入“心电图知识掌握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读图”能力不强”的困境[2]。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针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电图教学开展了全面的教学改革和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某大学护理专业2014级本科生为观察组,人数44人,均为女性。采用历史对照,以按未改革教学方案实施教学的护理本科2013级47名学生作为对照(均为女性)。两组学生均为高考统招生,两组在年龄和入学成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两组均由同一组教师授课,基本教材均为《健康评估》(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的心电图章节。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

1.2.2 观察组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深入分析了护理专业大学生未来的临床角色功能,整理出其在心电图方面应具备的常用知识和技能。然后,依照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按照识记、理解和应用层次梳理划分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强调应用,从而为后续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依据。

(2)优化教学内容:围绕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时数量,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减优化,选择心电图机操作、正常心电图、心肌梗死(缺血)和心律失常作为教学基本模块,确定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3)完善教学方法: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大看图、读图的比例,注意让心电图知识产生于“图”又回归于“图”。

(4)丰富教学资源:除了传统ppt课件外,我们购置和自制了一些三维动画、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心电图原理和概念。另外,我们从临床收集整理了200余幅典型心电图样本,编纂成《十二导联心电图图谱》用于学生读图练习,极大地丰富了心电图教学资源。

(5)规范课堂教学结构流程:为了实现教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我们通过课程组集体备课和试讲,建立了一套符合心电图教学特点的系统的教学结构流程,包括课前提供预习资料,课上展示教学目标,以临床病例引出心电图,边看图边归纳心电图特征,课上由教师引领“读图”,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相关技巧,课后借助微信布置读图作业等六步教学法。帮助学生从课前理解、课中掌握和课后巩固三个环节完成心电图的学习。

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学内容实用有用、教学方法合理有效、教学资源丰富好用、课堂教学结构系统规范的心电图教学体系。

1.3 评价方法教学效果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采用卷面测试的形式。心电图是《健康评估》课程的一部分,该部分占卷面考试总分的20%,即为20分。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10分,重在测试学生对心电图的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法;读图题10分,重在测试学生对心电图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2014级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采用2013级未启用的B试卷进行达标测试,以保证两个年级的测试难度、内容的一致性。

(2)学生对新教改的学习态度和效果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教学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2014级学生进行了心电图教学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调查。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达标测试方面,两组学生在总分及判图得分项目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在学习态度和效果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课程教学总体评价较好,44名学员中只有1人不满意。学生对读图分析的教学法表现出强烈的正性态度,86.36%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法。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也达到了100%(见表2)。

表1 两组学生心电图卷面测试得分的比较

表2 2014级学生对心电图教学改革的学习态度和效果评价

3 讨 论

3.1 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王毅欣等[1]的调查指出,学生对心电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在今后工作中有用”,而经过修订的目标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角色密切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教学目标的环节,教师都会以举例的方式说明本部分内容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场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以外,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制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各个内容都按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层次对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学生对学习要求的理解程度都选择了全部理解和大部分理解,说明这种教学目标阐述方式比较清晰,学生理解比较容易,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比较明确,有助于学生依据目标来分配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对应的学习要求,从而起到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

3.2 优化的教学内容令教学重点更突出 由于原有的教学内容比较繁杂,重点难点多,使得心电图教学长期面临学时不足的难题。繁杂的学习内容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令学生对心电图的学习心存畏惧,更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后,重点集中在心梗和心律失常两个模块的内容上,重点数量少且非常突出,教师可将有限的教学时间集中在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练上,最大程度提升了教学效率,使得在总体课程学时未增加的基础上,师生均感觉教学时间“够用”了,解决了长期困扰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的学时短问题。此外,通过内容优化,我们还能够重新分配理论和实践的学时比例,增加了心电图机操作练习和读图练习的时间,对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能力会有较大的提升,达标测试中,实验组的学生在判图部分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证实了这一点。

3.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可利用来开展心电图教学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生动地将原有抽象的二维心电图以立体的、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另一方面,帮助教师将课堂扩展到教室以外,学生随时都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心电图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杨光宇[3]、余香[4]等均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提升心电图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除此以外,来源于临床的心电图图谱和读图训练,将课堂学习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了起来,在问卷调查中,学生选择的最喜欢的教学方法就是读图分析,充分说明了这对提升学习兴趣起到的重要作用。

3.4 规范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为教、学两方面提供了便捷 形成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后,教师普遍反映备课轻松了,只需将对应内容按顺序填入即可轻松完成教案的撰写和ppt的制作,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素材的准备上,使教学更生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种流程令课堂教学变得可以预期,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了更多的准备,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帮助。

4 小 结

为了解决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中存在的“两少两多两难”问题,通过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我们探索并建立了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新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训练护理专业学生看图识病的技能,达到“双知双会(即会操作、会读图,知道看图步骤、知道临床意义)”的学习结果,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可以在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电图教学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读图学时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