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19-03-07 11:21陈群英
考试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培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到了中高年级就要以阅读教学为重点,开展大量阅读,除了深入挖掘教材的价值,采用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实行外,还要让学生大量、广泛地涉猎各种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近年来,许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上做了大胆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下面谈的只是我在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一、 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入情入境,充分运用自己有感情的语言,生动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动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智力。而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沉浸在阅读中,这样阅读教学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用丰富的语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上课伊始,教师要设计合适的导入,运用丰富的、生动的、富有感情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然而然被带入情境中,好像亲身到了那个地方,进入了真实的世界。学生的情感一瞬间被点燃,从而感受到作者所见、所听、所感,深深地产生共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理解课文。如讲《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先用动情的语言描绘出海滨月夜的美丽画面,继而绘声绘色地讲述“看瓜刺猹”的奇特情景,使学生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美好的画面中。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呈现出少年月下刺猹的勇敢形象时,教师停下描述,学生急迫地想要了解课文内容。

(二) 用幻灯、图片、音响创设教学情境

采用幻灯、图片、音响等现代手段教学,可以制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月光曲》一课,文中一段直接描写《月光曲》的句子意境深远不易理解,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听《月光曲》音乐,看月光下平静的海面和波涛汹涌时的情景(活动幻灯片)读课文的有关句子,从而使学生领会这首钢琴曲的内涵。体会大音乐家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 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长期阅读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在重视激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同时,还应多形式地进行阅读。有趣、新颖的阅读形式,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感受到获得知识的愉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积极的脑力劳动,学生的任何兴趣、任何注意力都是不可思议的,”心理学认为:当人形成了某种兴趣,就会对相应的事物产生肯定的情绪及态度,如果小学生对热爱学习方法出现了渴求兴趣的倾向性,那么,“学法”就会像磁铁总般地吸引他们去认识和掌握,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为完成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可采用的方法。

(一) 欣赏、品味、分析

有些词,有些句子含义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不能囫囵吞枣,要细嚼慢咽。如《卖小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有这样两句话,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前面一句反问句写她“终于抽出一根火柴擦燃了”,这样写不矛盾吗?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仔细品味,联系上下文就会描摹到,小女孩的一双小手冻僵了,很想划根火柴暖和一下,但是,因为家里穷自己又没有挣到一分钱,随便划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所以她不敢划掉一根火柴。而后一句写她终于抽出一根火柴擦燃了,说明小女孩冻得实在受不了了。这种矛盾的心理描写,正是小女孩内心悲伤达到极点表现。经过这样反复的咀嚼、品味,学生就能体会出文章的精妙之所在,这种初读的成功会使读书的兴趣保持下去。

(二) 评一评、议一议,比一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在过程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欣赏它的美妙之处,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兴趣。我们应在引导学生品词赏句的同时进行评一评,议一议,比一比。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考。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讲第二段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按照擦火柴—火柴燃起来了—火柴灭了的順序把这一段的层次划清。然后逐层读书,比较一下幻景出现前、幻景出现后小女孩的内心情感有什么变化?这些细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通过比较,就可以从小女孩饥寒交迫中的痛苦、幻景中喜悦、幻景消灭后的痛楚等细节中透视小女孩由悲哀喜悦再到绝望的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作品巨大的思想力量。

(三) 推理、想象

一篇好的文章总是言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回味的余地。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读书,理解课文包含的深刻含义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体会读书入境的妙趣。学完《卖火装的小女孩》教师不仅应指导学生对内容、结构的分析和理解,而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据象推测,如果那整把的火柴没有熄灭,小女孩和奶奶会飞到哪里呢?会过上怎样美好的生活呢?想一想,在那种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天堂”存在吗?学生经过推理想象创造出千奇百怪,各色各异的理想境界时,也会得出否定的答案。资本主义社会里是没有穷人的“天堂”的,学生的情感也由此得到升华,他们从作者独具匠心的语言运用和巧妙的艺术构思中“循路”“入境”。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体会到语文课是乐趣无穷的,学习语文的情感就会与日俱增,形成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走进书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作者简介:

陈群英,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