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共育 让学生收获成长的正能量

2019-03-07 11:21何志芳
考试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正能量家校共育德育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培养高素质、高文化的全面学生教育要求让德育教育成为当下小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德育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与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让家长与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双管齐下”解决当前部分小学生存在的一些“负能量”问题,才能有效地将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让学生向着积极、阳光、健康的方向茁壮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育;德育教育;正能量

要想让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必须依靠家庭和学校的紧密结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现象。有些孩子成了负能量的接班人,在思想上存在错误观念。而有些学生则是正能量的小标兵,能够严格约束自己,配合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师作为育人者,要想让德育教育有成效,让学生收获正能量、健康成长,必须调动家庭的积极力量,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下,实现家校共育,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在家校合作下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 适时反馈,善用家校沟通艺术

要想和家长共同携手来教育学生,教师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认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多角度配合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一) 重品崇德,注重家教家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国修身先,修身者,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诠释了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笔者遇见某班级中有一位“问题学生”,家庭环境不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养成了坏习惯,性格怪异偏激,经常打架、惹事,堪称“打遍校园无敌手”。老师在不能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情况下,寻求家长帮助,但家长要么给孩子一顿暴打怒骂,要么置之不理,或认为孩子很有“本事”,导致老师无能为力。所以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暴戾教育影响下的孩子人格扭曲。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孩子身上有问题,要在家长身上找答案。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很可能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对症下药,从家长方面攻克难关。经常性地跟孩子的家长进行循序渐进、细水长流型的适当沟通,老师可以采取最传统的家访或互动交流方式,和孩子爸爸妈妈讲孩子身上的优点,通过“情理并用”的方式,让家长能够认识德育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多参与学校家长会、大型的亲子教育活动或讲座,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切忌一味放纵或包庇孩子,家长要言行合一,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亲子感情,及时地积极配合教师对孩子开展德育教育,让孩子朝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

(二) 适时交流,善用家校互联

智能时代网络是个好东西,快捷方便,但同时又是产生矛盾最频繁的地方。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个关于家长老师沟通问题事件。一位小学生家长因孩子作业的问题晚上给老师发消息,不满老师布置太多作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普遍提高,社会对全民素质提升要求,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老师对家长的要求,相互影响。因此,我想说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例,家长老师互相抱怨是在双方沟通交流方面出现了偏差。家长和教师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只不过家长教育一个孩子,老师教育一个班的孩子。老师可以根据年龄阶段来布置作业,或者采取因人而异的办法。作为家长,应该懂得对于孩子来说,在家庭中,父母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在学校里,老师便是家长角色,且管理的是几十个学生,作业的多少不针对某个孩子。有些家长抱怨孩子的作业需要家长来陪同写完、太麻烦、没时间做等等,那么家长应明白“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能够陪同孩子想办法完成作业可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交流是一项艺术。在生活节奏紧凑且网络领跑的时代,部分教师应调整教育心态,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利用网络、电话等和家长进行及时互动。家长应懂得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初衷,帮助孩子学会克服学习中的疑难,生活中的困惑,切忌浮躁,选取合适的时间与老师真诚地沟通、交换意见,这才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

二、 以生为本,变革德育教育形式

现在有些活动过于传统或形式化,让一些孩子不愿意接受教师这种德育教育管理活动。我们要从人本出发,变革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善意地接受道德教育,提升自己。

(一) 趣味实践,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

部分教师要转变单一的开班会和说理式的德育教育方式。不要让德育教育工作成为一种说教。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丰富的、有趣味的德育教育活动,譬如培养学生的爱心,带领学生去开展公益活动;利用班队会举办时事热点沙龙;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师生互动的有益游戏;举办巧手大比拼、优点缺点大翻牌等丰富又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增进师生感情,更让学生体验与收获精彩。

(二) 师生融通,架起心灵交互的桥梁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导师。教師要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及时与他们沟通,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向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炎热,先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从中我们体会到如果缺乏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一味地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教育会使孩子更叛逆。在我们的育人工作中,对学生的尊重、平和、关爱、信任是多么重要,它就像黑暗中一盏指路明灯,不仅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三、 榜样引领,发挥积极能量作用

教师要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来实施德育教育,这包括家长、教师、学生主体的榜样引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教师要和家长密切沟通,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引领示范作用,尽可能成为孩子的模范。比如,学校善于挖掘家长中的佼佼者,开展家长讲堂活动,展现家长的长处,让家长形象在孩子眼里高大化。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家长义工参与学校活动,如爱心义卖、艺术节等活动,都可以开展。多创造一些亲子互动的机会,珍惜每一次孩子的重要活动时刻。这可以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重视,巧妙地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距离。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人的一生从幼儿园起到二十多岁成人步入社会,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和老师打交道,在学生成人成才的发展轨迹中,可以明显看见学生有意无意地传承了老师的衣钵。因而,教师要严于律己,力求慎言慎行,在思想言行各方面做学生的表率。用细心、耐心、专心、爱心、恒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去征服学生。

教师还可以发挥学生中的积极能量,让他们成为榜样与标兵。学生会在互学赶超下不断提升自己,在充当道德标兵的同时完善自己。如笔者班级中孩子捡到物品、衣服、一元钱等都会主动交给老师。又如,有位高年级三位学生放学回家在路上捡到一高档手机,他归还失主。平时看似简单的助人为乐行为,也体现了“小事不小”的高尚品德,学校以此为榜样进行宣传学习,让学生用道德约束自己,从而凝聚正能量。

四、 感悟

古人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本身在实施德育教育中应携手并行,所以要想构建德育教育的金字塔,教师必须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地解决如今孩子存在的问题,让孩子充满正能量,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顾林.构筑德育教育金字塔——小学“家校共育”探究[J].小学数学参考,2017(30).

[2]郑立家.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正能量[J].科教咨询(教育科研),2014(02).

[3]孫培乾.加强德育教育,弘扬正能量[J].学周刊,2013(13).

作者简介:

何志芳,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正能量家校共育德育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