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洞察

2019-03-07 10:33张军红
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营商县域民营企业

张军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必须统筹兼顾、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截至目前,各地两会已圆满闭幕,纵观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营商环境、脱贫攻坚、区域协同发展等成为关注的热点。

多省份下调GDP目标数

从31个省区市2019年的GDP目标来看,与去年相比,多数省份下调了GDP目标数,如天津从5%下调到4.5%左右,广东从7%左右调整为6%-6.5%,重庆从8.5%左右下调至6%,贵州则从10%左右下调至9%左右。目前,全国只有辽宁并未设定具体的GDP目标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与全国保持同步”。

与多数省份下调GDP目标不同,湖北、海南上调了2019年GDP目标,其中,湖北从2018年的7.5%上调至7.5%-8%,海南由去年的7%上调至7%-7.5%。

此外通过梳理发现,今年包括北京、吉林、上海、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陕西、青海、宁夏在内的14个省区市都放弃了确数或是“左右”之类的表述,将GDP目标设定为一个有上下范围的区间值。如,福建、江西今年GDP目标均为8%-8.5%,去年均为8.5%左右;北京、上海今年GDP目标均为6%-6.5%,去年均为6.5%左右。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各地也为此做了充足准备。

江苏聚焦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和重点片区,提出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措施,完成60万左右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现有97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达标,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全部达到“摘帽”标准。

安徽提出,要把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作为首重,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量部分也将全部用于贫困革命老区县、深度贫困县。四川也表示,2019年将实现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整合用好各种帮扶力量。

在确定脱贫目标的同时,青海还提出,要加大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查处力度,对敢动扶贫“奶酪”的绝不手软。脱贫成果巩固上,重庆表示,要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后扶机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确保稳定脱贫、逐步致富。

优化营商环境

纵观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仍然是2019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提出,将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其中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衔接工作;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探索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范围。此外,还将下大气力激活民间投资,着力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教育、养老、体育等领域。

重庆也提出,要落实“支持实体经济企业18条”,持续开展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完善市和区县领导定点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设立市级首期100亿元民营企业纾困基金,转贷应急周转资金增加到20亿元。

天津表示,将安排100亿元的再贷款和再贴现资金、100亿元的常备借贷便利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设立50亿元的融资担保发展基金、100亿元的民营企业发展基金、100亿元的民营企业纾困基金,为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流动性支持。同时,还将全面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建立台账、限时清零。

对此,黑龙江也提出,要加大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查处力度,坚决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政府要带头讲诚信,依法理旧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做到“办事不求人”;对失信企业和失信人实行信用“黑名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县域经济意义重大。

湖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安排100亿元政府债券,由县级统筹用于基础设施补短板;在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中安排100亿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继续扶持20条重大产业链、11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支持20个左右经济强县加快成长。

四川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和考核办法,强化分类指导和奖励激励;加大财政和建设用地计划对县域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和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县域经济强县和生态示范标杆县;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设区,积极稳妥开展乡镇合并。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赋予县级更多自主权。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广东表示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加快编制大湾区建设专项规划,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深入推进粤港澳合作办学、合作办医。

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表示从今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向中期目标迈进,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制定实施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落实与河北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加紧学校、医院等项目落地,推进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切实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天津也提出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主動加强与中央单位和北京市对接服务,共同发挥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引领作用。同时,推动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加快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项目建设。

四川则提出,要积极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支持省内四大城市群和7个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此,重庆也表示,要深化成渝城市群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出台加快推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意见,完善分片区协同发展机制和政策,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以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2019年,河南将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多极支撑发展的大格局。一方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带动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其对陕东、晋南地区的资源聚合和区域辐射作用,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毗邻兄弟省份的城市竞相发展,发挥其对周边要素的吸纳集聚作用。

“医养结合”成为多地共识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养老压力不断增加。同往年一样,在今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依然是各地部署民生事项方面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为多地共识。

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地都明确提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并给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北京提出,新建150家养老服务驿站;河北提出,新改扩建100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培育100家星级示范养老机构;黑龙江预计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江苏计划新建150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护理型养老床位2.5万张,为140万居家养老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安徽则表示,加快养老护理体系建设,城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覆盖率达60%。

还有部分地区提出了加大养老保障力度的“新招儿”,例如,天津提出,开展老年助餐试点,为高龄和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助餐补助,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河南、新疆将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其中,河南明确表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住院报销比例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营商县域民营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