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2019-03-11 06:50姚秀琴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阆中637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持续时间硬膜外

姚秀琴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 阆中 6374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限,纳入96例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各48例,分别予以硬膜外麻醉、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比效果。结果:研究2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研究1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研究1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2组神经阻滞优良率(95.83%)显著高于研究1组(81.25%),差异明显(P<0.05)。研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显著低于研究1组(22.92%),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优化神经阻滞效果、安全性。

膝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在老年膝关节病变临床当中应用普遍。但是也存在创伤,会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合理选择麻醉方式能够降低对生理功能产生的影响,优化手术效果。以往多以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麻醉,但是存在不易控制阻滞平面的不足,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对生理功能影响小、麻醉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势,是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提升了阻滞成功率,应用前景广阔。本次研究以本院患者为例,将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当中,并与硬膜外麻醉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96例于本院行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为例,展开研究分析。依据随机数表法原则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各48例。研究1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1~79岁,平均(68.75±5.37)岁;ASA分级:Ⅰ级19例,Ⅱ级29例。研究2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3~81岁,平均(69.77±5.21)岁;ASA分级:Ⅰ级21例,Ⅱ级27例。两组上述基数数据对比差异微小,P>0.05,可比。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入选标准:(1)年龄>60周岁;(2)心、肺、肾、凝血功能正常,可耐受手术;(3)具备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依从性良好;(4)所有患者/家属均由专业人员细致讲解研究相关内容,在对本研究有所了解后自愿参与,阅读、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局部麻醉药过敏史;(2)心、肺、肾、凝血功能异常;(3)下肢畸形;(4)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或依从性差。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立即连接心电图,监测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开放上肢静脉,均予以静脉注射1~3mg咪达唑仑、0.5~1μg/kg芬太尼用于镇静镇痛,并应用0.4%浓度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麻醉方案。

1.2.1 研究1组

研究1组予以硬膜外麻醉。在L2-3椎间隙处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常规放置3~5cm硬膜外导管,注入5mL实验剂量的0.4%浓度罗哌卡因,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状况,5min内未见异常反应后继续实施麻醉,于硬膜外腔注入15~17mL麻醉药,麻醉平面需要控制于T10平面以下。术中不追加局部麻醉药物。

1.2.2 研究2组

研究2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使用美国GE-LOGIQ5超声仪器,探头频率在10~14MHz之间。并以神经刺激仪协助定位,连接其正极与负极,将负极与阻滞针相连。腰丛穿刺定位:取上侧卧位(阻滞侧肢体),确定腰大肌间隙位置入路,弯曲髋、膝,定位两端髂脊最高点连线和背部正中线交点4~5cm位置,作为超声扫描点。坐骨神经穿刺定位:取侧卧位,连接股骨大转子、髂后上棘,于连线中点处做垂涎,于上侧4~5cm点作为超声扫描点。使用超声探头对确定的穿刺定位点进行扫描,并在穿刺针尾侧连接注射器,回抽、无血后,注入5mL罗哌卡因,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状况,5min内未见异常反应后继续实施麻醉,腰丛神经阻滞用药量为23~26mL,坐骨神经阻滞用药量为16~18mL。术中不追加局部麻醉药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并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神经阻滞效果判定[2]:①优:术中患者安静、无痛感及不适感;②良:术中患者有轻度痛感及不适感,需要应用适量镇痛剂;③差:术中患者有剧烈疼痛感、不适感,需要转为全麻。优良率(%)=(①+②)/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组间神经阻滞起效、持续时间

研究2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研究1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研究1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组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对比(±s,min)

表1.组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对比(±s,min)

运动神经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 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研究1组(n=48) 8.21±2.05 309.87±48.59 9.85±2.54 269.67±41.45研究2组(n=48) 6.03±2.11 462.34±57.96 7.06±2.21 173.53±39.77 t 5.134 13.967 5.741 11.595 P<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感觉神经

2.2 组间神经阻滞效果对比

研究2组神经阻滞优良率为95.83%(46/48),显著高于研究1组的81.25%(39/48),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应用安全性对比

研究1组中有1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5例恶心呕吐、4例头晕头痛、2例尿潴留,总发生率22.92%,安全性较差;研究2组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头痛,总发生率6.25%。研究2组显著低于研究1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对症处理后改善或消失。

3.讨论

老年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局部神经阻滞下,在不使患者丧失意志的情况下实施手术,可有效避免全身麻醉对整个身体循环系统、认知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3]。老年手术患者各项生理机能衰退,对麻醉的耐受能力差,此种局部阻滞麻醉更符合老年人。

以往临床当中多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较好,具有麻醉效果发挥快、麻醉药物使用量低等优势,但是难以控制腰麻上界的阻滞平面,因此会影响麻醉效果、带来安全隐患,可能出现麻醉后血管扩张、术后交感神经出现节段性阻滞、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等问题,神经阻滞效果及安全性均有待于提升[4]。本次研究中研究1组应用硬膜外麻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长,而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稍短,神经阻滞优良率81.25%(39/48),22.92%(11/48)的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5]。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更小、神经阻滞效果更理想等优势,更适于应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手术麻醉当中[6]。将超声引导应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当中,可提升定位成功率,优化神经阻滞效果;且在应用过程中可单独对患肢进行阻滞,不影响交感神经,不但能够提升神经阻滞起效速度、延长神经阻滞时间,更可有效避免神经阻滞对身体循环系统的影响,神经阻滞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予以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进一步提升神经阻滞效率及麻醉效果,减轻麻醉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效果及安全性更好,符合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特点[7]。研究2组采用此种麻醉方式后,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较长,神经阻滞优良率达到95.83%(46/48),仅有6.25%(3/48)的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8]。研究2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研究1组,以临床实践证实了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予以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缩短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提升神经阻滞效果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持续时间硬膜外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tokyo boy carm_67 平野紫耀(King&Prince)
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对比探究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