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城市文化空间塑造

2019-03-12 09:13魏婉怡
运动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规划空间

魏婉怡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也是通过城市的空间形象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健康中国时代的到来使得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民健康是基础,体育事业是重点。在整个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体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其独特方式构建出复杂多样的体育与城市文化空间塑造的关系,积淀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弘扬城市文化精神,创造人类健康美好生活。

“文化空间”也称“文化场所”。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中明确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二是“文化空间” ,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结合“城市文化”与“空间塑造”来定义“城市文化空间”,则是指任何文化传承与发展都需要或占据的城市公共空间及城市公共空间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私人空间的环境总和 。

城市文化空间特指那些富含文化底蕴的场所或环境,其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文化与生态的建设尤为重要,是城市规划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进程中,生态文明在城市空间中的体现必然是多元的。在多元素共同构成的生存空间中,体育需要占据一席之地。

1 城市文化中的体育

1.1 体育是城市文化的显性元素

不可否认,西方奥林匹克体育文明对大众体育认知观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体现,可以使人在映入眼帘的一刹那感知并认同到“这是体育”。这样直观显性的元素在城市空间中常常是“力”与“美”的结合。

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曾将空间区分3个维度,即“空间实现”“空间再现”和“再现的空间”,分别指向“感知”“认知”与“体验”。体育在城市空间中的体现,之所以能被人直接地感知到,是因为体育在人们的固有思想中已经形成了认同,且体育本身带有强烈的可感知性,这些共同决定了它是城市文化中的显性元素。

1.2 体育是体现城市文化底蕴的主要内容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通过空间再现出来的,城市空间中的体育元素,能够真切地反映城市体育文化的积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包括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文化性格。体育是决定一个城市文化品位高低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体育市场具有强烈的社会阶层性,对于城市来说,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收入高的人群总是倾向于高端体育消费,而工薪阶层则比较注重参与性健身活动。城市空间布局中体育元素的多少,就可以反映出城市的体育性格。这个性格是潜在的气场,容易被人们感知到朝气蓬勃、活泼向上的气氛。体育性格与城市性格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充分地表现出互动性。不仅城市性格会对体育性格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体育性格也会对城市文化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可以看出,体育影响着城市文化的体现,而城市文化亦会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二者通过相互作用与影响,可以实现共赢机制。

1.3 体育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发展,需要体育的参与。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需要不同文化因子共同构成。城市的空间规划离不开基础文化和特色文化的参与,而体育在城市文化空间中,既能胜任基础文化元素也能作为特色文化因子。典型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当下最受重视的“体育小镇”建设就是城市文化空间规划的典型案例。当体育作为城市文化的特色因子时,他的特色在城市文化特色中占据大部分比重。

2 体育与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

体育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在具体的建设规划中,为了能够保证体育文化的真实而具体的呈现,需要考虑体育与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而在这一融合过程中,还会受到包括政府态度、文化积淀、居民生活习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2.1 政府重视程度

在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过程中,作为决定人力资源的重要机构,政府的决策至关重要。通过有效决策规划着空间塑造的内容。因此,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城市文化空间的规划。政府对于城市空间部门的规划分为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宏观规划是指在总体城市建设层面,对城市的空间规划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长期目标,通过具体的建设项目来实现。而微观规划则是指具体的规划项目。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与城市建设的融合,首先在规划阶段要占据先手,才能确保体育元素进入城市文化空间。

2.2 体育文化积淀

体育与城市文化的有机融合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积淀。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例如,北京之所以被称为“文化之都”,与其城市的发展历程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长期积淀的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城市必然能够体现出体育文化的特色来。又如,河南温县的陈家沟、嵩山少林寺等,这些地方由于自身的武术文化底蕴充足,当人们进入这个特定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因此,在体育与城市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文化积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3 居民生活习惯

由于城市中大众文化媚俗、滥情和城市人自身素质的有限性,城市文化的构成并不全是有品位的。各种各样的品位事实上取决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居民生活中习惯参与体育锻炼,习惯关注体育赛事,这一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就会比较有前景。与此同时,体育所反映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大多数人身上,就会令城市的文化空间慢慢趋向于更多的体育元素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元素。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与城市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居民体育习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3 城市体育文化空间塑造的实现路径

城市中体育文化空间的塑造需要人力去实现,而在具体的规划与实施中,我们除了考虑城市体育元素以外,还需充分考虑影响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才能更好地实施城市规划与建设。

3.1 将体育元素纳入城市宏观规划中

政府对于城市建设的宏观规划中,如果能够将体育纳入其中,将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亮点。我们应该抓住我国各大城市提出的建设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体育的正面影响,克服可能存在或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助力提升我国城市形象和国际地位,改善城市功能,促进世界人民对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理解,而追求最大效益。对于城市的宏观规划来说,由于体育元素比较细小,很容易被政府相关部门所忽略掉。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建议纳入体育部门的人力,参与政府决策,在综合博弈的情况下,做出城市规划。保证体育元素进入城市宏观规划是体育文化空间塑造的先决条件,在实施路径中显得尤为重要。

3.2 重视体育文化元素在城市规划中的再现

借助空间形象实现体育文化的直观再现,需要在规划项目的微观层面狠下功夫。在具体城市建设项目的计划中,应该考虑大众对于体育的认知、态度、情感等多重心理因素,对体育文化空间的塑造提供合理方案。这一具体工作,需要人们将空间塑造的物理性、人文性和化学性完美结合。物理性是指在体育文化空间塑造中,人们改造空间的物理手段,它是建设工作的基本特征;人文性是指在设计与改造中,必须考虑到人力改变的物质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又是否能够被人们所感知。当具备了物理性与人文性的时候,人们对于这一事物的直观感知就会产生有形与无形的感知反应,我们将其称之为化学性。由此可见,体育文化空间塑造的实现路径中,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做出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文化空间的塑造。

3.3 保证多样性空间中的体育文化元素

城市的体育活动场所具有多样性。在满足休闲健身、竞技观赏、学校体育等不同层面上,有着特殊的体育文化空间。除了这些单纯的体育场所外,事实上,体育文化元素也可以进入其他相关空间 。也就是说,一个体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体育元素必定充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可以看出,体育在城市文化空间塑造中的实现一定是一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先宏观,再微观;先笼统,再细致。只有符合这一塑造规律的城市文化建设,才能将体育文化空间的塑造做到最好,保证其可持续性发展。

4 结 语

在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的背景下,体育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空间的塑造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内容。在体育与城市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发展与革新,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体育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在体育文化空间塑造的实现路径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存在,并做到先宏观,再微观;先笼统,再细致,确保体育文化空间塑造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规划空间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