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超声评价

2019-03-12 11:15孙永辉邢瑜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危险

孙永辉 邢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约29.6%,已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是导致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动脉结构重塑和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几乎同步,但早于冠状动脉,且颈动脉位置表浅,方便检测。因而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能够早期有效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本文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及超声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超声科接受检查3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7例,女153例;年龄31~76岁,中位年龄45岁。其中发生CAS高血压患者109例,男68例,女41例;年龄37~75岁,中位年龄46岁。纳入标准参考中国医师协会版发的《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3]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4]。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颈动脉检查的32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接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所有入选患者均有完善的心肝肾功能、血脂等生化检测结果。对高血压患者发生CAS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病病程、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BMI(kg/m2)、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等]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CAS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均用c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高血压患者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CAS发生率 320例高血压患者中109例发生CAS,发生率34.1%。

2.2 高血压患者发生CAS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高血压患者发生CAS单因素分析[n(±s)]

表1 高血压患者发生CAS单因素分析[n(±s)]

危险因素 非CAS组(n=211) CAS组(n=109) χ2/t值 P值性别 男 122 68 0.6210.431女89 41年龄(岁) <60 97 34 6.492 0.011≥60 114 75高血压病程(年) <10 103 36 7.291 0.007≥10 108 73糖尿病史 无 174 77 5.939 0.015有37 32饮酒史 无 46 32 2.227 0.136有165 77吸烟史 无 135 56 2.055 0.152有76 53规律降血药治疗 无 99 68 6.890 0.009有112 41 BMI(kg/m2) <25 144 60 5.419 0.02≥25 67 49 UA(umol/L) 302.4±78.61 405.7±76.49 6.145 0.008 TG(mmol/L) 3.46±2.78 2.47±1.89 1.583 0.058 TC(mmol/L) 4.92±1.31 4.97±1.36 0.793 0.594 LDL-C(mmol/L) 2.58±0.62 3.77±0.56 3.764 0.019 HDL-C(mmol/L) 1.63±0.68 1.45±0.72 1.277 0.180

2.3 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c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程(>10年)、糖尿病史、LDL-C及UA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A表现出更高的CAS发生风险[OR=3.167,95%CI(1.512~6.632),P<0.05],规律服用降压药治疗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延缓高血压患者CAS发生。见表2。

表2 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35~75岁成年人中,近半数患有高血压,而仅有1/3接受治疗,少于1/2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已严重威胁公众健康[5]。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动脉弥漫性病变,同时累及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动脉。因颈动脉部位表浅,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具有方便、快捷及准确性高等优点[6],通过高频率超声探头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血管壁及管腔变化,以提高高血压患者CAS早期检出率[7],本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CAS发生率34.1%,与Chi X等[8]研究结果一致。

本资料显示,高血压病程(>10年)、糖尿病史、UA及LDL-C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对动脉壁产生机械性损伤,结构发生改变,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阶段,有效控制血压将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9];2型糖尿病引起血脂代谢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因素,能降低HDL-C并增加TG和LDL-C浓度[10],与本资料结果一致。Sartippour等[11]认为,小颗粒致密LDL-C是T2DM患者发生CAS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高血糖可增加LDL-C氧化易感性,诱发CAS形成;尿酸是嘌呤代谢终末产物,有研究表明,高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12],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其机制可能与高尿酸导致血管局部形成氧自由基加剧血管损伤[13],其次高UA引起血脂及载脂蛋白代谢异常,促进CAS形成,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机体尿酸浓度每增加1mg/dl,冠心病死亡率增加12%[14];另外,本资料显示,规律服用降压药能有效延缓高血压患者CAS发生,因而严格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有助于降低CAS发生率。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CAS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病理过程,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CAS早期检出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病程(>15年)、高UA及LDL-C,可作为判断CAS发生发展的早期指标,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对延缓高血压患者CAS发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危险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