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左右江革命老区建设的探究

2019-03-12 04:52黄珊妹
理论观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振兴习近平

黄珊妹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2 — 0032 — 03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创新概述

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向。从理论创新上来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体现在“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两个重要论断中。

(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是习近平同志将生态建设与人类文明的兴衰紧密结合起来所作出的重要论断。其一,生态的好坏与文明的兴衰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习近平同志纵览古今中外的历史发现。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所强调:由于所在的各地居民毁森开地屯垦开荒,盲目灌溉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人类文明之路也开始走向滑坡。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阐明:“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1〕其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建设的继承与发展。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九大,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理念层层深入,日益突显。其三,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发展与成熟。习近平同志对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问题加以关注,并提出一系列相关措施。如2004年在《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一文中指明,搞“山海协作工程”应该把重点放在优化产業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不要过渡消耗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同年在《浙江日报》上指出,“推进生态省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2〕

(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同志所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创新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3〕因此,在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认识上要注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要明确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以及传统的生态理念的继承与发展。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一个“两山论”来表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论断。“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4〕后来将之简化为“绿山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所以我们“要看GDP,但不能唯GDP,而且又要绿色GDP,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5〕

二、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的依据

左右江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同志等革命前辈们根据革命形势和革命发展需要而创建的并作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惟一的红色根据地。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以及现实依据。

首先,从历史依据角度来看,左右江革命老区作为西南边疆地区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革命的形势和发展需要带领老区各族人民一起举行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并创建中国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以及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以及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做出巨大牺牲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情怀必须继承和弘扬,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止的动力。

其次,从理论依据角度看,党的十八以来,对“建设美丽中国”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上来,国务院下发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其范围包括桂、滇、黔三省市县州地区,其中以百色起义为代表左右江革命老区为核心,着力要振兴革命老区,创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天蓝山青水净的美丽老区,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最后,从现实依据的角度看,左右江革命老区处于边远的地区,该区域地势峰峦起伏,大多都是大石山区,交通闭塞,贫困面积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都是大石山区,石漠化相当严重,这造成了该区域境内特殊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和平衡。受该区域地域的影响,其经济发展仍然是走粗放型的路子,而且资金、技术、人才十分紧缺。

三、加强左右江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对左右江革命老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革命老区能否在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下顺利向前发展,实现振兴目标,打造美丽革命老区的前提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切实改善革命老区的生态环境,提高老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良好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环境生活的品质和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左右江革命老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大石山区的地域造成石漠化相当严重,再加上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粗放型式的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着极大的环保压力,由于无禁止的粗放式的挖矿和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下雨天滑坡与泥石流经常出没,生态保护难度极大,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矛盾重重。

第二,树立和提高革命老区民众的生态意识观。加强左右江革命老区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利于从整体上树立和提高老区民众的生态意识观,转变老区民众陈旧观念。习近平同志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注重在民心上扎根,强调建设生态环境,不仅是一场经济变革,更重要的是民众观念的转变。因此,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不乱扔垃圾,转变消费观念,相互监督,树立老区民众的保护环境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一种新风尚。

第三,转变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老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系统面临困境,环境处理滞后,而且该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导致该地区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获得感与幸福感普遍低下。习近平同志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而,要结合当地资源推出新兴产业,推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变革,不仅要保护当地环境,还要提高当地老区民众的收入,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相得益彰,促进当地经济良性发展。

第四,推进革命老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终日如影随形,其中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必要条件以及重要步骤,因为生态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它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乎普惠民生福祉,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可供人民良好永续的生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无从说起。“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加强左右江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决定革命老区文明的兴衰,也决定革命老区能否顺利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美好图景。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建设美丽左右江革命老区的探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一种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振兴发展和打造美丽左右江革命老区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清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新的格局。要振兴发展打造美丽左右江革命老区,首先必须要认清革命老区发展的现实基础。当前,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还是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人均收入低微,贫困问题较突出;老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生产结构单一,仍然采用粗放型方式;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周边区域交通闭塞,来往不便;大石山区的地缘导致石漠化相当严重,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工程性缺水等问题严重,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丰富的原始自然资源风貌以及红色资源品牌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环境条件以及人文意识等因素影响未能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再加上国家政策对老区的扶持和关注较滞后,公共服务能力和投入不足,难以满足老区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正视革命老区的这些现实问题,才能更好解决老区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正视革命老区严重石漠化问题

习近平同志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注重在民心上扎根,强调建设生态环境,不仅是一场经济变革,更重要的是民众观念的转变,树立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因此革命老区的民众要学会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好保护左右江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革命老区的强烈意识,特别是面对老区严重石漠化问题要更加以关注和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推进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也提供了一系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7月作了批示:“ 石漠化是是生态建设方面的严重问题,石漠化地区扶贫任务也很重,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不断加大防治力度”。之后,李克强总理也作了批示:“要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结合重点生态生态工程建设,扩大防治覆盖面。” 因此,树立保护左右江革命老区生态意识,正视老区石漠化问题,是当下的重要任务,是建设打造美丽革命老区的持续保障。

(三)全力打好左右江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攻坚战,打造“美丽革命老区”

习近平同志于 2013年11月3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问题,并在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因此,党和政府以及革命老区的主要负责人、全体民众要抓好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的建设机遇,全力打好左右江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攻坚战,打造“美丽革命老区”,深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大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不断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对老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一个天蓝山青水净的美丽老区,生态宜居的幸福老区。

(四)开拓左右江革命老区自然文化资源市场,实现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相互辉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6〕这是强调要把经济效益的物质需要与生态效益的精神需要相结合,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变革。左右江革命老区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革命根据地具有丰富的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再加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路线中左右江革命老区作为参与的重要地区,为打开老區的红色文化资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结合该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打造一个乡村休闲和健康养生的生态旅游基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电子商务等行业,走一条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即“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道路。

(五)坚持左右江革命老区生态永续发展观的道路

生态环境永续发展观是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思维、大局思维、长远思维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态权益观为前提,走一条生态永续发展道路。习近平同志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7〕因此,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坚持左右江革命老区生态环境永续发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8〕,左右江革命老区在振兴与发展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眼前利益,又要看到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白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4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3.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7.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

〔7〕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5 -03-24 .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2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振兴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标题党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