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懂学生”为支点,构建高效课堂

2019-03-13 13:24孙贵合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

孙贵合

[摘 要]要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在“专业读懂教材、用心读懂学生、智慧读懂课堂”这三个“读”中,“读懂学生”应该是最重要的。要读懂学生,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性格,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读懂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经验入手,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只有真正读懂学生,才能够构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学生;课堂;读懂;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01-02

许多优秀数学教师,他们的人生坐标可以这样描述:对数学一如既往的热爱,是坐标的横轴;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与超越,是坐标的纵轴;在横轴与纵轴的交汇处,他们以其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他们把智慧奉献给学生,他们在用心读懂可爱的学生——他们的学生。他们的课堂能留住学生的心,找回学生的情,抓住学生的思。他们的高明之处不仅仅是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而且真正构建了读懂学生、属于学生的高效课堂。

吴正宪老师送给青年教师三个“读”——专业读懂教材、用心读懂学生、智慧读懂课堂,短短的十八个字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读过教材,不管读几遍,最后总是要知道教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但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情感等,仅仅读教材就未必能读得出来,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需要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性格、习惯、思维、困惑、情感,比教什么更为重要,更值得我们研究。

一、分析学生的性格,找回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很多时候,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他們的心理状态制约着行为。有的学生可能被贴“标签”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只是静等答案,即使是那些幸运地通过“选拔”的优秀学生,也可能会因为感觉到不是绝对正确而不轻易发言。面对这些被动现象,教师该静下心来分析原因。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行为表现也不尽相同。教师应以童心感悟童心,以童心理解童心。教师读懂了学生的性格,把握了学生的心理,就相当于打开了学生的心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自信,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优秀教师的课堂,总能看到教师微笑地望着学生,评价适时,鼓励积极,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表现出良好的教师素养。有的课堂,教师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从课的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将他们推到台前,让他们在平等的环境中打开心扉,主动思考;有的教师会把各种“新情况”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思考、感受、讨论、交流,展示自我学习的价值,展现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乐于探究”的学习欲望。有的课堂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辨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全过程,在整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兴趣盎然,信心十足,始终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问题解决中体验着参与的快乐和获取了成功的自信。这些课堂都有一个共性,即教师抓住了学生的特点,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观点。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才能得到释放。

其实,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补充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在尊重、吸纳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积极、严谨地对待数学学习。

总之,课堂上,教师既要关注“跃跃欲试”的学生,也要关注“沉默寡言”的学生,给他们搭建大舞台和小舞台,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而这也是我们读懂学生的第一步。

二、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读懂学生的思维方式

每位教师在备课时都试图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设计教学内容,但还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为什么学生会提出一些教师课前没有想到的古怪问题?学生之间的差异怎么如此之大?反复强调了,学生为什么还是经常出错?……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教师只是表面上走“近”了学生,而实际距离还差很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当代课堂绝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间交流知识的课堂,而是有着师生间情感交流、心灵碰撞和思维对接的课堂。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去读,不用心读是读不懂的。尽管有时候我们也在激励和肯定学生,但是我们并未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要想走“进”学生,如何读懂就显得尤为重要。读懂学生之所想、所遗、所疑、所难、所错,换位思考是读懂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站在学生的立场,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来认识和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即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成为学生探究知识道路上的合作者。

1.想学生之所想

学生没有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及时探测和巧妙地引出其想法,与学生心灵碰撞,与学生心灵对接。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看这两幅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你觉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教室里瞬间沉寂,学生即使交流后还是懵懵懂懂。这时,教师巧妙地引出学生的想法:“条形统计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折线统计图呢?”一个学生说:“条形统计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些直条,而折线统计图是一条曲曲折折的线。”教师又在恰当的时候回应:“那直条告诉我们什么?这些折线呢?”另一个学生回答:“直条可以更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可以更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无须过多的语言,学生已经深刻体会到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本质特点,学生的思维从模糊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主动更新原有观念,主动建构知识。

只有想学生之所想,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将数学内涵与学生的思维相沟通,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想学生之所遗

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和知识是需要记忆的,时间久了,学生就容易忘记了。面对这一情况, 教师要跟学生一起回忆、联想、推导,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平面图形的面积中有很多公式都需要学生记忆,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式多,教师在教学完公式后,就要及时帮助学生沟通联系知识点,让学生认识到以上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3.想学生之所疑

教师在课堂上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突然表情凝重,这一定是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就会影响到学生后面的学习,甚至出现思维中断。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1)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只要教师适时地站到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学生出现的“疑”,就能更好地释疑。

4.想学生之所难

有一些知识,学生接受起来相当困难。对此,教师必须想学生之所“难”,可通过问卷、访谈或课堂追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发现规律上的困难,在概念理解上的困难,在探究思路上的困难,在数学问题抽象中的困难,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反复思考、不断追问,以便实现高效课堂。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考虑到知识的负迁移,先设计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以前做过很多加减法题,无一例外都是把末位的两个数字对齐。可解这道题时为什么不末位对齐呢?小数部分末位数没对齐怎么办?”面对教师的质疑,其中一个学生答道:“整数的末位是个位,末位对齐也就是个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不能末位对齐。”显然,这位学生已经意识到相同数位要对齐。这时,教师只要为学生搭了一个“小梯子”,引导学生走进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本质——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即可。

5.想学生之所错

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 发现的方法就是试误方法。”读懂学生的错误就是读懂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生学习竖式计算时,出现的错误非常多。如解答“48÷2”时,学生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写出竖式。在交流各自的方法与思路后,教师给出標准的除法竖式,并反复强调书写格式,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但学生在竖式计算中的错误仍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学生“使用操作性工具解决问题”与教师讲授的“在纸上对竖式各列所做的操作”是不一样的。从这一点上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除法竖式比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要复杂,而且缺少现实意义的支持。想学生之所错,会让教学走向更深处,从而揭示数学本质。教师要善待错误,重视错误,在纠错中使学生学会从中审视、体验和反思,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性反应。

三、从学生的经验入手,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重复练习为主的方式,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学生经验入手,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不仅要做到“胸中有书”,还要做到“目中有人”。课堂最打动学生的环节是“请想一想,小数加减法除了有刚才说的这种情况,还应该有什么新情况呢?每位同学编一道小数加法或小数减法的题”。教师用心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地探究小数加减法“新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写下的每一道题,很可能是从头脑中思考的几种情况中筛选出来的。这些丰富的认知体验,都为后面的交流学习奠定了基础。可见,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分析由经验带来的典型困难和错因,解读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就能确定课堂学习的路径。

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哪里?教材?课堂?还是学生?只有辩证地思考问题,我们才能找出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体现在学生身上,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扎实的课堂要读懂学生,充实的课堂要读懂学生,丰实的课堂、平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都要读懂学生。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我们应读懂学生的一切,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学生写话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