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路训练 提高写作水平

2019-03-13 02:25徐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写文章对联写作水平

徐利

好的文章或好的文学作品最主要的标准是什么?我以为是语言。文学理论上有一句话: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章亦是如此。在阅读报刊书籍上的文章时,我如果觉得语言干瘪,不够流畅,很少去读。但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和标准,用它来要求中学生的文章显然有点高。尽管有的高中生驾驭语言的能力甚至超过了我们语文教师——这在高考优秀作文中也可以看出——但是这类学生毕竟凤毛麟角。对于班上的一两个这样的优秀学生,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自由翱翔,尽情挥洒才情就是了;或者给予单独指导,以免他们茫然无助,泯然众人矣。

我觉得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够在一个小时内写出一篇标点比较规范、错别字很少、文从字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的文章就可以算作过关。在这几个方面中,我以为最重要的是思路。从理论上来讲,思路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但是在具体的分析和写作实践中,它与内容甚至是结构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文谈的思路或多或少包含了另外两个方面。一篇文章如果思路清晰、内容方面又没有明显的缺点、结构比较完整,那么肯定是一篇说得过去的文章。所以,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思路,就大体差不多,不会太离谱。而写文章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就比较容易下手,写出来的文章也肯定不错。

从实践层面来看,我们成年人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一般都会事先思考要说什么、要写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也就是说,我们事先要有一个比较理想和比较完整的思路。有了这个思路,我们就不必特别担心怎么说或怎么写了。相反,我们经过一番绞尽脑汁后,依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容易下手的思路,那么就会像怀揣小兔子一样而惴惴不安。其实,重视思路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新颖独特之处,是每一个人在小学时就曾被要求做过的、却一直没有做好的事情罢了。想思路换个说法就是打腹稿,而打腹稿落实到纸面上就是列提纲。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思路。众多政治家的演讲稿和众多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非因为语言华美而取胜,也并非因为思想深刻而让人拍案叫绝。这也就是说,有些文章语言并不华美,思想并不深刻,却能够紧紧吸引着我们,好像有一种魔力一般。每当此时,我们甚至会说,这样的文章自己也能够写出来嘛。事实上,大多数人是写不出来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个好的思路。

为了进一步说明思路的重要性,我想举两个简单的例子。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省高考招生录取地点经常设在泰安市的一家饭店。有一年,我看到门口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当代伯乐会泰城,齐鲁骄子奔九州。也许我欣赏水平不高,但认为这副对联比较大气,尽管它的语言比较直白,不够典雅。我觉得很多人懂得对联的特点和要求,却写不出这样一副对联,至少我是写不出来的。原因在哪里呢?就是缺一个写作的思路,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另一个例子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我相信不少人会有类似的人生体验,但大多数人是写不出这种诗来的,原因也是对整首诗缺乏构思,不知道该写何内容。诗歌、对联语言精粹,形式上又有很高的要求,但毕竟短小,尚且需要一个思路,写文章自然更需要一个思路了。

那么平时的语文教学怎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呢?首先,在日常的写作实践中,要让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现在许多学生比较重视审题立意,却不太重视列提纲,往往在还没有一个好的思路的情况下就开始下笔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文章难有上乘之作。一篇文章只要提纲列出来了,有了一个好的思路,那么接下来的成文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列提纲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能够纠偏,可以做到亡羊补牢。如果直接下笔,出现问题便很难弥补。其次,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总结大意。多年前有人大力批判那种每篇课文必须划分段且答案唯一的技术主义做法,这里面自然有它的道理,但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唯恐避之不及。划分段落、总结大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达到训练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之目的。因此,不论是学习现代文还是学习文言文,师生都有必要梳理文章的思路,以实现阅读教学的最大效益。这种做法也完全可以適用于课外阅读时遇到的名家千字文和学生平时的范文。一言以蔽之,在学习他人文章时,一定要借鉴学习他人文章的思路。第三,进行专项训练。拟定一个作文题,在训练考查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时候,顺便把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让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并交由其他同学作出评价。不同的写作思路集中展示、碰撞,便于学生比较、判断,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内心产生一种顿悟,使写作思路顿时变得开阔起来。毫无疑问,这对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选择训练作文思路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广大语文教师和莘莘学子不妨一试。

猜你喜欢
写文章对联写作水平
写文章
我写我的
满腹狐疑
巧出对联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离题万里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Pocke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