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纸电同步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2019-03-14 03:23
图书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服务商电子书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0)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自媒体等普及应用,读者阅读方式和习惯发生重大转变,数字阅读体验受到更多读者追捧。新形势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面临巨大机遇和调整,“纸电同步”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资源建设的必然趋势,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也日益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重视。

2 纸电同步国内发展现状

纸电同步在国外较为普遍,国内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业界关注热点。笔者上半年参加了一次出版界、服务商与图书馆界的研讨会,会议对纸电同步发展进行重点研讨,与会时场景可视为国内纸电同步发展的一个缩影。会议重点研讨的纸电同步的可行性,各方需求、发展现状、面临困境、合作意向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会议过程很成功,意见表达充分,但没有达成任何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各方利益博弈,纸电同步发展之路障碍重重。

笔者结合会议状况,展开深入调研,从出版社、服务商和图书馆三个角度总结纸电同步当下发展现状。出版社方面,国内几大知名出版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纸电同步率都较低,电子版权签约困难,充分认可纸电同步是未来出版界的主流发展方向,但受到版权、业界认知及成本考量等因素制约发展较为缓慢。各大出版社积极寻求改变以期得到较大突破。首先,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自有平台建设,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文泉书局,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数据库,社科文献社的皮书数据库等。其次,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力推电子书搭配纸书销售,如当当、亚马逊、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出版社旗舰店等。图书馆方面,首先,新阅读迅猛发展,促使读者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改变,碎片化阅读逐步增加,纸本书的利用率逐步下滑,急需纸电同步满足读者文献利用需求;再次,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逐步向数字资源倾斜,纸本图书采购经费大幅压缩,亟待通过纸电同步补充和调剂馆藏文献资源;最后,馆舍空间是制约纸本图书发展的重要因素,纸电同步是有效解决此矛盾的途径之一。服务商方面,其处于整个产业链中游,下游图书馆有强烈的纸电同步需求,上游出版社无法提供充足服务响应,处境尴尬。部分服务商摸索纸电同步发展新路径,整合自有资源,利用集成优势推出电子书平台,以传统纸质图书馆配全流程为切入点,提供新型馆配服务,如人天书店的“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三新传媒“田田网中文纸电同步平台”等。

当前纸电同步在出版社、服务商及图书馆之间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纸电同步服务模式示意图

3 纸电同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3.1 电子版权签约困难

电子版权签约是纸电同步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图书的纸质和电子版权是分离的,图书作者签署出版合同时,其一般将纸书版权授予出版社,电子版权却未必授予同一出版社,其可以选择不同服务商合作出版电子书。目前,电子版权的签约现状较为复杂。一方面,作者对电子版权认知千差万别,部分作者思想守旧,坚决拒绝出售电子图书版权;部分作者顾虑较多,出版电子书附加限制条件多,如纸书出版半年甚至一年后,才允许出版电子书等;还有部分作者签约时间短,频繁更换合作出版商,以期获得更多利益。另一方面,出版社对电子版权控制也很严苛,即使出版社获得电子版权,也不愿与服务商合作利用,服务商即使最终与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需要很长时间,部分电子版权仍有附加限制。

3.2 行业壁垒难破,利益博弈不断

出版社掌握知识产权和生产能力优势,服务商具备整合统筹能力,图书馆提供旺盛文献需求和充足经费支持,三者形成一条密不可分的产业链。但现实情况是,出版社之间敝帚自珍、各自为政,立足自身资源建立自己的电子书平台;服务商之间明争暗斗,抢签数字版权,搭建纸电同采平台,营造独家经营态势;出版社和服务商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出版社即使完成电子书制作也不愿及时提供给服务商,时刻保持自家产品的竞争优势。行业壁垒牢不可破,利益分配难以均衡,产业链和谐共赢、融合发展困难重重。

3.3 自建平台多样,利用整合困难

目前,市面上电子书平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图书馆为满足纸电同步需求,往往需要购置多个电子书平台,各平台电子书既相互交叉重复又有所遗漏。对于读者而言,电子书平台增多,增加使用难度和学习成本,检索一种图书需查询多个数据库,学习多个数据库使用方法。对于图书馆而言,每增加一种平台,图书馆采集电子书的选择难度和维护成本成倍增长。平台间所用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格式各不相同,图书馆整合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3.4 数据格式不一,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电子书供应渠道众多,导致电子书平台繁多,各平台采用自有的电子书格式,电子书表现形式千差万别,服务功能五花八门,缺乏统一规范和建设标准。尽管管理部门意识到症结所在,并于2015年制定《电子书内容标准体系表》《电子书内容术语》《电子图书元数据》《电子书内容格式基本要求》《电子图书标识》《电子图书质量基本要求》《电子图书版权记录》《电子图书阅读功能要求》《电子图书质量检测方法》《电子书内容版权保护通用规范》《电子书内容平台基本要求》《电子书内容平台服务基本功能》等行业标准,但其中部分标准在出台时就遭到业内质疑,标准中的部分要求在现阶段大部分电子书产品中无法实现,且标准制定时图书馆界未被邀请参与,标准的制定未考虑图书馆实际需求。行业标准成为摆设,供应商生产的电子书产品仍是以我为主、各成体系。

3.5 纸电同步率低

纸电同步理论上指纸质书和对应电子书完全同期面市,但这种情况很难实现。国外也只有10多家大型出版社实现95%左右的同步出版率,国内出版社的同步出版率低很多。由于缺乏权威数据统计,依据第三方公司和业内分析人士的粗略统计:国内个别出版社纸电同步率达到80%,其余最高仅为40%。

3.6 认知存在偏差

目前,各大出版社对于纸电同步认知存在偏差,面对当前困境畏缩不前、观望等待心存疑虑者较多,实践尝试者很少。多数出版社仍旧持有“纸书出版是主流,电子书的春天还需时日”“电子书出版严重影响纸书的销售”“数字版权难以掌控”等观念。

4 纸电同步对于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影响

4.1 节约文献资源建设成本

传统文献资源建设呈分散建设布局,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建设步调不一,经费预算单列;且为满足读者纸电同步需求,购置多个电子书数据库平台,平台间内容重复,资源浪费普遍。纸电同步促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统筹谋划、步调一致,经费预算趋向合理,减少重复购置,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每年纸质图书采集经费约200万元,新进图书数字化和电子书平台维护更新费用约40万元。如果实现纸电同步,保持纸质图书采集经费不变情况下,只需改采1册电子书,即可满足纸质文献资源建设需要,节省下的经费可投入数字资源建设中。

4.2 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结构

首先,纸电同步能够优化馆藏结构,减少纸书复本量,增加纸书种类,有效解决馆藏复本不足的实际问题;其次,纸电同步必然促使图书馆减少纸本馆藏体量,逐步化解图书馆转型过程中纸本馆藏过多尾大不掉的窘境;最后,电子书不存在丢失、破损等损耗问题,可以有效保护纸本文献资源。

4.3 促进阅读推广,提高资源效益

纸电同步以读者需求为中心,读者深度参与文献资源选采推荐,通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参加各类阅读互动活动,引领阅读习惯带来阅读新体验,提高阅读积极性,促进阅读推广活动走向深入和多样。同时图书馆利用纸电同步平台,深度挖掘阅读数据,获取读者阅读爱好,精准分析阅读行为,通过新媒体推送阅读纸质馆藏图书,提高馆藏纸书阅读率,发挥图书资源最大效益。

4.4 促成图书资源采集方式转变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采购通常由采编部门和数字资源建设部门分别负责,特别是纸质图书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中标服务商按种类和数量提供纸质图书,主要采集方式为图书馆安排采访人员对照书目划单选书,参加展销会现场采集等。纸电同步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采购模式,出现了以用户需求驱动为中心的采购模式,图书供应商不再单纯提供纸质图书,同时提供电子图书,并且电子图书与纸书价格一致,甚至会有一定折扣。服务商近年来为迎合图书馆纸电同步发展需要,相继推出纸电一体采购平台,如人天书店公司的“畅想之星”馆配电子图书平台、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田田网中文纸电同步平台”等。纸电同步选采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单纯由图书馆选采人员单一采集图书的状况,引入读者参与图书采集,自主登录选书平台,或者通过新媒体关注、推荐所需图书,极大丰富采集方式,提升文献采集的针对性。

5 基于纸电同步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对策

5.1 构建纸电一体图书采访平台

当前,服务商为满足高校图书馆纸电同步需求,不断完善和发展系统平台功能和服务项目,但出于自身利益、电子版权等因素制约,无法实现一个平台满足图书馆多样化需求。针对上述困境,笔者建议可由CALLS牵头,汇聚高校图书馆纸电同步发展的共性需求,联合国家对口主管部门,争取服务商和出版社参与建设“纸电一体图书采访”平台,整合各供应商系统平台和资源,解决标准不一、各自为政、杂乱无序的问题,三方共建“一站式”馆配服务平台。

5.2 完善标准规范,强化执行力度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未来纸电一体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现行电子书行业标准陈旧,不能满足行业健康发展需求,应充分发挥CALLS的“领头雁”作用,积极向主管部门反映,推动电子书相关标准修订,并争取上升为国家标准。同时,加大标准宣传,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并督促行业执行。图书馆作为资源需求采购方,熟练掌握和应用标准,利用市场机制倒逼服务商严格执行既定标准。

5.3 建设纸电图书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利用充分利用本馆基础数据,整合馆藏书目数据库和电子图书数据库资源,建设异构统一检索的纸电图书数据库。纸电图书数据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纸电同步数据库结构示意图

将馆藏书目数据库和电子图书数据库通过唯一共有字段ISBN相互关联,在执行数据检索时,首先记录图书ISBN号,然后通过ISBN号找到该书的在两个数据库中的详细元数据信息,如题名、著者、出版社、出版年等。读者在利用题名、作者和出版社等检索图书时,能够实现一站式检索图书书目信息和电子书浏览、下载功能。

5.4 加大政策引领,转变思想认识

修订完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升电子书在传统纸质图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从指标体系中做明确要求,既符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需求,也是对纸电同步发展的有力引导。

出版社和服务商应及时转变思想,认清纸电同步发展大趋势,以需求为牵引,完善商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相向而行,实现共赢。图书馆坚持纸电同步发展方向,结合本校学科发展状况,综合考虑经费、馆藏结构等因素,积极确定采集方向,根据读者阅读需求,适时做出相应调整,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6 结 语

纸电同步已经走入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中,其涉及图书馆、出版社、服务商等多方博弈和利益纠葛,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圈。纸电同步未来发展将面临更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图书馆、出版社、馆配商共同努力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和维护。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服务商电子书
2018年全球十大IaaS服务商 中国占据四席
谈谈电子书
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
电子书 等
“互联网+”服务商崛起
曝阿里来往即将开放API 服务商迎新机遇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