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思路

2019-03-15 01:46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3期
关键词:松阳老干部老屋

发布者:文成县委组织部

亮点:“银色人才工程”助力老干部工作优化提速

举措:

文成县共有离休干部87名,退休干部4276名,老干部党员1479名。为进一步强化机构改革后老干部工作,提升老干部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老干部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文成县全面推行“银色人才1131工程”,进一步凝聚建设“三美”文成、谱写新时代文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健全“1”个组织体系。灵活设置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在县级层面成立离退休老干部党工委,在县机关各单位、各乡镇设立若干退休支部,在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志愿服务等活动中组建若干临时党支部,完善“谋事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有人”的“1+N”老干部组织体系,指导协调离退休干部党员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发挥余热,凝聚正能量。

建好“1”个服务中心。整合县老干部党校、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干部大学阵地资源,按照“有阵地、有制度、有人员”的三有模式,打造规范化老干部服务中心,下设学习教育、活动联络和建言议事三个功能区。在县级层面建立1支老干部党务工作联络员队伍,选派18个老干部党支部所属上级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为联络员,主动加强与离退休干部的沟通联系,帮助解决老干部实际困难。

成立“3”个工作小组。按照“部门推荐+协会引荐+示范带动”思路,从全县选拔60名左右政治素质过硬、身体素质较好、专业能力较强、善于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的离退休干部建立“银色人才库”。分设3个小组,分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监督组,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服务;重点工作督查组,对全县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督查指导;革命传统宣教组,深入基层开展传统革命宣教活动。

打造“1”个志愿服务品牌。针对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干部,成立“银耀山城”志愿者团队。加强与县委宣传部、政法委、文明办、县卫计局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整合部门资源充实银色人才服务,既丰富志愿服务形式内容,又增强志愿服务效果。团队下设医疗服务、文艺志愿、法律调解、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队,结合省市老干部重点工作和文成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固定主题+多种内容”形式,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树立“银耀山城”志愿服务品牌,让“银色人才”大有可为。

发布者:松阳县委组织部

亮点:培育“松阳工匠”拯救老屋复活古村

举措:

近年来,松阳县大力实施“松阳工匠”培养计划,全力打造素质过硬、技艺精湛、专业齐全的传统工匠人才队伍,为老屋拯救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筑巢引凤”集聚精尖人才。积极引进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筑学教授以及浙江省古建院的技术专家等优秀人才和团队参与、指导老屋拯救工作。实施“百名艺术家入驻松阳乡村计划”,吸引和培育有情怀的人才和团队到古村“寻梦”,建成了云上平田、过云山居等一批老屋文化保存较好的精品民宿,有效实现乡村老屋“活态保护和开发利用”。

“盘活存量”培养工匠队伍。实施“松阳工匠”培养选树5年计划,通过5年时间,在全县选树不少于50名的“松阳名匠”,培育不少于1000人的“松阳工匠”人才队伍。每年组织开展“松阳工匠”学习培训、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对老屋修缮技术、传统建筑文化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育培训,并对技艺高超的工匠授予老屋修缮资格证书,不断提升“松阳工匠”技能水平。

“才聚松阳”激发人才活力。出台《松阳县“才聚松阳·人才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鼓励建立“松阳工匠”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室等,现场开展技能展示、业务训练、技术交流等。探索“工作室+松阳工匠+徒弟”的教学模式,加强工匠技艺传承,培养一批技术精湛的“高徒”。现已建成30余支涵盖木工、泥工、雕刻、泥塑、绘画等类型共700余人的传统工匠人才队伍。

发布者:海宁市委组织部 海宁市司法局党委

亮点:创建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党组织

举措:

2017年12月,海宁法治党组织建设在该市海洲街道梨园社区试点,2018年7月在海洲街道推行,同年9月全市社区组织选任法治副书记,全力打造党组织领导城市基层治理新样本。

夯实领导核心法治基础。优化基层党组织架构,在社区构建“社区法治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法治党支部—小组(楼栋)法治党小组—党员法管家”四级法治党组织架构;建立党员干部“法治先锋队”,法治党组织工作人员主要由法治副书记、“法管家”组成,其中法治副书记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普法办从党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师”中选任,法管家一般从辖区内法律职业人员和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热心居民群众中产生,由所在社区或两新组织聘任;提升基层组织“法力”,党员“法管家”协同社区(小区)党组织,围绕社区重点工作,依法履行好政策法规宣传解释、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重点工作监督等6大职责。

提升基层治理法治效能。“法律顾问+法治副书记”,党组织增设法治副书记,为居民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便利;“代表+委员”,推行“代表委员”联调制,定点设立“代表委员”调解室和楼道“红管家”工作室、“法管家”工作室,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依托站(室)作为第三方身份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管理+服务”,深化在职干部“两地双服务”活动,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及时采集、上报、处理社情民意,开展巡查走访、隐患排查等工作。

增强干部法治保障。实行“双学日”共学制,确定每年7月1日、12月4日分别为党组织“党章学习日”和“宪法学习日”,推动党员干部学党章学法常态化制度化;实行“四清单”责任制,由党组织主导,厘清并履行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党组织法治责任清单、党员负面言行清单,并探索制定“微权力清单”,按清单程序办事;实行“多应用”考评制,推行准入式“考法”,把宪法法律、党内法规等应知应会法律知识纳入新录用社区专职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必考题”,并作为录用、入党的前置条件。

发布者:浙江省医疗卫生国际合作发展中心支部委员会

亮点:打造优质志愿服务品牌

举措:

2018年以来,浙江省医疗卫生国际合作发展中心支部委员会组织发起“四季课堂弘扬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点亮青春理想”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关于推进“三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精神和要求,鼓励中心青年党员、团员自发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文化传播、志愿服务、人才培育等四个方面的重点,着力打造优质志愿服务品牌。

做好“党建引领”的文章,不断发挥堡垒作用。中心党支部带头搭平台、促学习、强服务,党员职工带头做志愿服务的表率和先锋,引领青年团员职工积极参与浙博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推动树立了青年党团员崇尚文化、乐于奉献、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帮助他们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好“文化传播”的文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博物馆现已成为青年职工们拓展学习、熟悉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通过学习、讲解介绍“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等主题陈列区,让红色基因植入青年的血脉中。

做好“人才培育”的文章,不断激发青年才干。青年党员、团员结合个人专业优势与特长,为博物馆提供中英日文讲解、摄影摄像和宣传编辑等多方面服务,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原创连载文章《我的浙博日记》,向社会弘扬了优秀文化和奉献精神。

国合中心浙博志愿者正在为观众讲解“越地长歌”陈列。

做好“志愿服务”的文章,不断彰显为民宗旨。截至目前,中心9名党团员已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60余次,每次服务时长2-3小时,志愿服务总时长超300小时,不仅得到了浙博相关负责人的高度肯定,更是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广泛认可。

猜你喜欢
松阳老干部老屋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枣树
老屋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楼上楼下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田园松阳 宜尼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