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整”新能量

2019-03-15 01:55朱琼瑜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3期
关键词:行政村台州新村

本刊记者/朱琼瑜

2018年9月14日,路桥区路南街道红光村党支部举行“我为新村发展献一计”主题党日。

2月4日,立春之时。

回望去年2月4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时隔一年回头看,全国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形式、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何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就是攻难点、击痛点。在台州,长期存在的行政村“多小散弱”问题是制约乡村发展的最大瓶颈,破题乡村振兴,就要从组织振兴入手,抓住“牛鼻子”。

去年7月23日,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细致的调研,台州拉开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序幕,两个多月后,调整工作以“稳”“好”局面圆满收官。此次调整共涉及行政村2594个,减少行政村1602个,整合建新村1021个,同步新建社区51个,撤并率达34.5%,村集体资产直接融合率达98.1%,调整涉及面广,推进效率高,却没有发生一起因村调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负面舆情事件。面对浩繁复杂的调整工作,台州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看似顺利圆满的工作背后,又有怎样曲折的故事?

做最难事,寻最优解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历来是各相关部门避之不及的“硬骨头”,难在哪里?难在工作推动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触及到基层治理问题的神经末梢,依法依规难、“三资融合”难,要民心一致更是难上加难。

如何通盘考虑布局?从何处着手推进?一份详尽、合理、符合民意村情的方案正是开启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钥匙”,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资源整合、地缘情感,都是调整中需要考量的因素。

大溪镇方山村作为温岭市第一家挂牌成立的新村,是一个由四村合并而成、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大村。超出既定规模的调整规划是个特例,但是配强新村班子、强化组织力的迫切需求让大溪镇党委下定决心将四村合并。同时,大溪镇也考虑到,新村人口规模虽大,但是原来四村基本处于15分钟生活圈,资源丰富、产业集中,并村之举可使今后村庄的治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调整完成后,方山村成立党委,并设置了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社会综合治理、工业发展、流动党员以及园区联合党支部,突破了旧村的组织设置,强化了组织力,并通过重新划分15个网格,调整新村的基层治理结构。同时,市镇各部门也主动对接,为新村设计了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村民影院等设施,生态停车场、大型商业综合体、谢铎文化园等23个发展项目也逐一落实。画好一张“设计图”,布好一盘“发展棋”,让大溪镇各行政村步调一致地完成了调整工作。

调整工作要顺利推进,一张完善的“布局图”还不够,还需要一支觉悟高、能力强、有群众基础的队伍,“领头雁”们在此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走访台州各调整后的新村时,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每一位新村书记谈到发展时的那股劲。

新河镇硐天东村支书李伯春告诉记者,“一开始说要调整,我也转不过弯来。我们原来的东湾村是个集体经济强村,丁岙村就弱一些,要我们以强带弱,我怕村民不答应。”但是很快他扭转了思路,尤其是在听取了相关设计专家对于新村的发展建议后,他说“并村肯定是好事”。自此之后,他通过村里的广播给村民普及调整工作的重大意义,并挨家挨户地给村民们摆道理、讲政策,最终使村民团结一心支持调整工作。

2018年8月24日,玉环市海山乡海山村正式揭牌。

温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行政村规模调整,对村干部而言,是一次很好的试炼,对于配强村两委班子,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调整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既有政治意识、又能讲求实际的村干部,一次调整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的‘基层智慧’和敢于担当,可以说,基层组织力提升,选好关键人就是核心。”

融合发展,留住乡愁

“连接原两村的新村入口要重新设计整修;制定一套渔旅产业示范区规划编制;统一设计和规划新村养殖塘……”在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新村刚揭牌成立,最近新组建的村两委班子就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新村一体化发展的规划方案。

半年前,突然得知村庄规模要进行调整,涛头村党支部书记林后宜感到意外,他说,近年来,原涛头村以土地改革为契机,一步步从经济薄弱村蜕变成家喻户晓的“富裕村”,开展调整工作必然会改变原涛头村的发展步调。但是当原涛头村、正屿村的村两委班子经过一番商讨后,一致认同要激发整个涛头片区的发展活力,一体化发展正当其时,调整工作势在必行。

发展的决心连在了一起,融合的力量往一处使,目标一致的原两村干部迅速进入状态,全心全意为新村建设出点子、谋思路。“新村大了、家底厚了,可规划空间扩大了,发展的动力更足了,我们的信心更强了,村干部拧成一条绳,要一起打造‘涛头模式’2.0版。”林后宜说道。如今,在这个傍海而居的小渔村,一幅“海上畲乡”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村融合,题中要义,只为发展,这正是群众最关切、各级部门最重视的问题。为了使每一个新村都能保持良好的后续发展态势,三门县在调整工作基本完成的同时,及时调整了“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人员配置,优化“百企结百村”工作,整合县领导包抓后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将所有支农力量统筹纳入“强基惠民村村帮”帮扶团,实现所有行政村都有帮扶团、所有县领导都有包抓村、所有帮扶团团长都是“一把手”。同时,乡村振兴“顾问团”也在壮大,一些致富带富能力强、政策业务水平过硬的村党组织书记和部门专家纷纷加入“顾问团”,通过百团帮百村、百人共参谋,为新组建村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感到最意外的是群众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态度——自始至终,没有对“要不要调整”的顾虑,只有对“如何调整好”的关心。有了群众的支持,最难的事,办下来也顺利。“我们始终将释放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红利’、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调整带来的实惠作为核心思想,去考虑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我们把想法传达给了群众,做法也得到了认可,走好了群众路线,把事办到了他们心里。”台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台州的行政村规模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村一级的布局体系,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力,为农村发展汇聚了更多的活力与能量。调整工作已经收官,如何写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下半篇“文章”,则是台州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以新村的揭牌成立为新的出发点,台州正在铺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猜你喜欢
行政村台州新村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陕西 行政村将实现光纤全覆盖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
评比的春雨,浇灌新人新村新貌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志书中“行政村”一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