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的规划探索
——以金寨县城特色风貌规划为例

2019-03-15 02:24任冰儿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金寨金寨县风貌

任冰儿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经历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而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中出现的贪大、求洋、追怪、媚俗等现象层出不穷,各地城市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建设逐渐脱离本土与地域,呈现为风格雷同、形式趋同,城市建设的个性与特征湮灭于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之中,而长久以来形成的地域性和历史性特征也于现代化的进程与全球化的热潮之中消失殆尽,丧失了昔日的特色与魅力[1]。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出“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至此,新时期、新常态下,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成为中国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日渐迫切的新课题。

城市空间特色是城市自然山水禀赋与社会历史文化同时积淀于城市物质空间上的外在呈现,是城市精神与内涵的重要体现,并随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安徽省也提出要加强城市特色塑造工作的意见,并以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和实施为抓手,探索城市特色塑造的规划路径。其中如何在城市中建构科学、和谐、生动,且具有本地化、强识别的特色空间体系,并探索其实施路径是该规划的核心关键,需要通过多个规划去探索和积累[2]。《金寨县城风貌特色规划》坚持本地化价值导向,对具有本地化特征的特色要素进行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继而深层挖掘并将之发扬光大,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特色。

2 本地化特征特色要素识别

本地化特征是具有个性化和标识性意义的城市环境特质,是某一特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居住生活方式积淀而成的复合体现,是城市即成环境的物理特质,是城市特色的根本所在[3]。金寨县城特色风貌规划首先通过对本地化特征梳理,为后续的规划本地化奠定基础。

2.1 要素初寻

一座城市的特色,首先是存在于生长、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居民心目当中的。城市居民既是城市特色的创造者,又是特色最重要的认同者,他们对于城市的认知和感悟,即是“乡愁”的意象承载。为使金寨县城风貌特色规划具备本地化特征,项目组通过发放网络问卷、街头访谈以及组织专家及部门座谈等形式,鼓励公众参与,寻觅百姓情怀,并通过对民众意愿的总结,将大众心目当中的金寨县城空间特色进行统计与提炼,结果呈现:“最有价值的资源”为山水资源,“最有特色文化”为红色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为民国中后期,“最重要的山水要素”为梅山水库,“最有特色的地段”为红军广场,“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为烈士塔及“最有代表性的道路”为史河路。

2.2 特征初探

城市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历史文化特征等,是城市特色最直观的体现,规划通过对金寨的山、水、绿地、建筑、道路、界面的分析与评价,梳理金寨县城在山、水、园、楼、路、界等诸空间要素的特征并分析所存问题。如关于“山”,县城周边有望儿山、龚岭、灵山、西山、观音山等山体,丘峦起伏、翠岭环抱、景色秀美,但也存在着部分山体林相单一、缺乏色彩点缀、植被受损严重、局部山体裸露以及山体建筑垃圾推积、周边环境脏乱等问题。如关于“水”,梅山水库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穿城而过的史河水质清澈,两岸生态资源丰富、景色秀美,但部分滨水植被杂乱,驳岸形式僵硬,水岸林冠线单一,临水界面单调,缺少亲水及活力游憩空间。

2.3 综合评价

2.3.1 评价方法

来源于公众认知的城市特色要素相对繁杂,评价标准不一,因而需要一套统一的衡量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识别和判断,继而从中甄别出最具有本地化特征的城市特色[4-5]。为此,规划以“本地化特征”为核心标准,分别对梳理出的各特色要素的凸显度、品质度和需求度三个方面开展分析和判断。

①凸显度

凸显度是本土化的关键表征,指某一特色要素与其他城市同类别事物相比较,显现出的差异性、优势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即要求该要素较之其他城市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和易分辨性[6]。

②品质度

品质度是对本土化的维护和保障,指某一特色要素现存状态的品质优劣程度,以及在人群中的普遍认可程度。研究发现,很多城市空间特色因素具有很高的凸显度,但因被城市经营主体长期忽视而致其品质与价值下降。

③需求度

需求度是本土化的公众需求体现,指某一特色要素在公众中的需求程度。在现有的城市空间特色体系中,可能某些要素的凸显度和品质度并非很突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各项功能的逐步完善,环境品质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其的期待与需求会逐步显现,因而城市经营主体应对这样的特色要素加以关注与培育。

2.3.2 评价结果

通过对金寨初步识别出的特色资源的科学赋值、定量分级、筛选以及归类和细化之后,结果呈现,金寨县的山、水、人文资源的本地化特色极为突出:中心城区四面环山,整个县城安卧于大别山怀抱,具有“城融山中,群峦拱伏”的地貌特征;梅山水库居于重要位置,史河南北向穿城而过,水系勾连、风光秀美,具有“随水而居、畔河营城”的格局特点;而金寨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将军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具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独特地位。为此,规划确立了“绿”山、“蓝”水、“红”文 3 条本地化主线,围绕“红”、“绿”、“蓝”为主题,建构特色空间体系,彰显城市特色并提升城市品质。

①“红”色代表城市之魂,即金寨县发展过程中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

②“绿”色代表城市之底,即金寨县本源的山林居所。

③“蓝”色代表城市之脉,即金寨县伴水而生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3 特色风貌体系架构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关键技术是系统和统筹的布局安排各种特色要素,以期形成能够传达特色风貌意象的空间形态体系[7]。在金寨县城特色风貌规划的空间意向和风貌体系中,突出具有本地自然、历史、文化特征点的空间表达,探索了城市特色风貌本地化特征塑造的技术方法和实施路径。

3.1 特色建构策略

围绕“绿色”大别山、“蓝色”一湾水和“红色”将军县的基本特质,规划以“秉承山水格局、传承红色文化、维育生态环境、营造空间特色”为基本原则,分别从三个层面提出“融山水”、“定片区”、“聚核心”、“联城廊”、“控界面”、“通视廊”6个建构策略:

①基于城市的空间格局层面提出“融山水”,强化城市山水骨架与生态自然基底,奠定城市天然的特色空间格局;

②基于城市的空间结构层面提出“定片区”、“聚核心”、“联城廊”,提倡自然山水与城市空间的结构渗透与交融,塑造城市有机的特色空间结构;

③基于城市的空间形态层面提出“控界面”、“通视廊”,凸显城市建设空间的视觉形象,构建城市立体的特色空间形态。

3.2 特色空间结构

依据特色风貌体系建构策略,规划以绿山、蓝水、红文为主线,确立了“拥群山,怀丘壑,现千嶂风景。隐村落,临清流,竞万军峥嵘”的特色空间意向,并建构起“六峦双链,八径绘山水韵;四卷多廊,三色织英雄魂”的城市特色空间结构。

其中,“六峦”为金寨县六个重要山体节点,分别是观音庙山、半岛后山、灵山、龚岭-馒头山、石狮子头与望儿山;“双链”为金寨县两条重要的水系廊道,分别是史河生态廊道与史淠干渠-洪家河生态廊道;“八径”指门户形象型、城市交通型、景观风光型、城市生活型等八种城市道路类型;“四卷”指由不同城市界面类型所勾画的山水城居、倚水栖城、慢居览城、客路山溪四副城市图景;“多廊”指多样化、立体化城市地标系统配合下形成的多条城市视线通廊;“三色”则指经凝练而出的“红”“绿”“蓝”3条优势特色体验走廊。

3.3 整体风貌建构

为凸显山、水、人文特征,规划树立了山系、水系、绿网体系、风貌分区、路径系统、城市界面、标识眺望与文脉节点共8大城市特色体系,共同搭建起金寨的城市特色风貌架构。

①山系格局:构建“双脉侧峙,楔五带嵌六峦”的体系格局,其中,双脉为两侧背景山脉,五楔为五条山体绿楔,六峦为观音庙山、半岛后山、灵山、龚岭-馒头山、石狮子头、望儿山6个重要山体节点。规划将“双脉”、“五楔”定位为城市的天然生态屏障提出生态营造策略,并针对每一个重要山体节点分别提出提升意见。

②水系格局:保护良好的自然本底水系环境,连通城市现状水系,梳理史河、史河干渠、史河各支流以及其他山涧溪流,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逐级节点形成网络,逐级拦蓄净化雨洪,满足不同强度暴雨的需求,构成水安全网络体系,理水营城,塑造“双廊链城,迎山湖汇多水”的水系格局。

③绿网体系:注重对现状山、水、绿等要素的梳理与整合,通过对现状绿地的布局优化,塑造“绿廊纵横,镶双心缀群园”的绿地格局。

④风貌分区:构建“五区营城,融山河展峥嵘”的体系,分别为凝慧创智片区、映碧城居片区、望山隐乡片区、梅山旧韵片区、青山客影片区。针对各个片区的资源特色、风土人情及发展前景进行分区,从空间塑造入手,深入探索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色彩、家具、标志等,通过控制和引导,形成各具特色的风貌分区和道路景观,展现金寨人文璀璨、宜居山城的特性。

⑤路径系统:通过对现状山水资源、路网结构、绿岛网络的分析,对城市内、外部道路进行分类,共分为对外交通型道路、门户形象型道路、城市交通型道路、景观风光型道路与城市生活型道路,其中城市生活型道路又分为产业生活型、新城生活型、旧城生活型、山城生活型道路,共8种类型。规划通过等手段,意图打造“八径绘城,连五区融生活”的路径规划系统。

⑥城市界面:城市依山沿河的界面是城市空间特色集中展示的长卷,既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与自然相融合的地带,综合城市内部部分路径界面,形成了城市的界面体系。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与自然山水交界的区域以及城市重要道路界面进行梳理,从而明确界面范围;在总结山、水、城等边界特征的基础上将金寨的特色界面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城市轮廓型边界,城市观赏型界面,及城市联通型界面。

⑦标识眺望:金寨县尚存在标识点分类不明确、标识不清晰、门户形象不突出等问题,观景视廊被遮蔽,且景观效果欠缺、两侧建筑形式杂乱,不能很好的体现金寨特色。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标识眺望体系的构建目标为开阔城市视廊、打造金寨名片,营造穿山贯水、传承文脉,塑造富有特色、具有审美意义的标志眺望系统。

⑧文脉节点:梳理文化及旅游特色资源,通过分析其资源特征、发展方向与风貌风格,结合相关规划总结出三色节点资源类型,分别为红色文脉节点、蓝色水利展示节点以及绿色之城镇风光节点、乡村风情节点、山地景致节点共3色5类文脉资源点。

3.4 特色塑造行动

核心特色凝练紧密围绕三条主线展开,规划布局以“蕴红”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体验走廊、以“绘蓝”为主题的史河水利体验走廊以及以“凝绿”为主题的绿色风情体验走廊,并据此策划实施行动。

3.4.1 蕴红

围绕“十景集红文、四廊揽古今”的空间意向,从点与线两个方面入手进行风貌控制,在多个红色活力节点星罗棋布的基础上,构筑史河红色演绎水上游线,打造红色门户形象道路,并构建红色文化通道,重点强调展现金寨红色文化特质,并从时间轴上体现其动态发展的过程。如红色游线上基于早期的红军广场、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等观感型展示,增添古柳巷红色美食水街、红色旅游度假区等体验式展示,再引至干部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等文创型展示。

3.4.2 绘蓝

围绕“一衣带水,两坝话三世”的空间意向,其中“一衣”指史河穿城而过,“两坝”为梅山水库与红石嘴水利枢纽两大水利工程,“三世”则指忆昔、览今、展望三种风貌引导方式,从节点与廊道入手强调展现金寨的蓝色肌理,并从风貌分段、生态构廊、山水描卷三个方面分别展开水城风貌塑造。

3.4.3 凝绿

围绕“点景凝新绿、三卷贯野城”的空间意向,重点展现金寨的自然景观与运动活力,并强调在多种层次上的生态绿色的融入,并分别以城镇风光、乡村风情、山地运动三幅画卷等为游览主线,贯穿多个风光节点,提供丰富、多元的城市自然生态体验。

4 思索

4.1 全过程贯穿

在城市特色风貌规划中,本土化特征应体现于特色风貌体系建构的全过程。金寨县城特色风貌规划以“山水红韵之都”为目标,以“拥群山,怀丘壑,现千嶂风景。隐村落,临清流,竞万军峥嵘”为城市总体特色意向,通过“融山水、定片区、聚核心、联城廊、控界面、通视廊”六个建构策略,分别从山水格局、城市结构、城市形态三个层面,架构了由山系、水系、绿网体系、风貌分区、路径系统、城市界面、标识眺望与文脉节点共8个特色空间要素而构成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并最终落实于“蕴红”、“绘蓝”、“凝绿”三大特色塑造行动中。整体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明晰、层次递进、措施可行,并最终提出了具体落实的行动计划。

4.2 诗性化表达

纳天地于怀,笼精华于身,城市特色风貌的塑造是一个感性兼理性的工作。将科学理性与文化诗境相结合,以“诗性”语言抒发对于美好人居环境的梦想与情怀,并运用于空间特色的定位与主题意向的表达,促进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美意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金寨风貌特色规划注重将本土化特征体现于诗性化的表达之中,无论是在“拥群山,怀丘壑,现千嶂风景。隐村落,临清流,竞万军峥嵘”的特色空间意向的描绘,还是在“六峦双链,八径绘山水韵;四卷多廊,三色织英雄魂”的特色空间结构的表达,以及“十景集红文、四廊揽古今”、“一衣带水,两坝话三世”、“点景凝新绿、三卷贯野城”……等特色塑造策略的表述,均运用了诗性写意的手法,体现了对于富有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的营造,进而促使城市的特色化、品质化建设进一步迈向“诗意地栖居”这一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金寨金寨县风貌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安徽省金寨县香炉尖-石家湾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金寨红
库车城市风貌
幸福金寨